加强小初衔接,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时间:2022-09-29 05:23:46

加强小初衔接,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摘 要:为了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尽快度过从小学到初中的跨越期,实现中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作者近几年和生源小学多次研究,就小初衔接教育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和生源小学积极行动,围绕小初衔接教育策划并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初衔接 策略研究 实践研究 学生发展

在初中阶段起始年级的教育教学中,作者发现很多初一新生在初中生活的第一个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不能适应,他们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适应新的初中学习生活。也有学生到了初中就无所适从,各方面一落千丈,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的品质,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尽快度过小学到初中的跨越期,实现中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作者近几年和生源小学多次研究,就小初衔接教育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和生源小学积极行动,围绕小初衔接教育策划并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作者就谈一谈所开展的小初衔接研究活动和衔接教育活动的感悟。

一、衔接教育实践活动

1.统一思想,感悟衔接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作者带领行政班子及教研组长和生源小学的领导班子及教研组长进行了座谈。双方在畅谈各自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都听取了教师介绍各自学段的基本情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科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的模式、家庭教育的现状、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生管理的策略等,同时初中教师也大胆建议小学教师在作业的批改和评价、部分教学内容的教法、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应尽量和初中接轨。因为从历年的初一新生入学后的表现来看,许多学生感觉初中的学习生活和小学相比差异巨大。面对学习科目的增多,他们往往觉得初中的学习任务重,课堂容量大,要掌握的知识多,方法又灵活多变,教师的教法也不再是反复强化。通过座谈,初中和小学的领导和教师统一了认识,认为开展校际之间的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与合作,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是必要的;认识到只有营造有利于小学生快乐成长、初中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才能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认识到只有实现中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才能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为此,衔接教育活动从课堂教学的衔接入手。

2.走进课堂,了解课堂教学的差异性

为真实了解对方学段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差异,我校和生源小学首先在三门科目上进行课堂教学的衔接研讨。初中教师走进了小学教师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堂,小学教师走进了初中教师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堂。考虑到循环教学的需要,两校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教师全员参与了听课和评课活动。在研讨活动中,两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很顺畅,很融洽,不仅有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欣赏,也有对和谐课堂气氛的赞美,当然还有教师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教学建议。在此基础上,教师们又跳出课堂,就学科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特别是相关知识点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做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更好地了解教材体系和教学的具体要求,两所学校还互赠了教材,供对方学校的教师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研讨活动中,教师们还认识到相互学习课程标准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校三个教研组利用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时间,学习了小学阶段的学科课程标准,并和初中阶段的学科课程标准做了对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当小学教师遇到教学上的疑惑时,他们也会及时和初中教师交换想法。小初衔接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的衔接上,还深入到了解学生个体的层面上。

3.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

近几年,作者都非常重视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前的情况,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个体情况。每个学年都安排小初教育交接活动。活动由初中学校负责,利用小学毕业生的家长会和毕业生会议,对生源小学毕业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初步掌握小学师生和家长对中学的学习内容、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认识,为进一步开展衔接活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同时通过问卷或访谈等形式,了解广大小学毕业生和家长对中小学教育现状的看法和建议,特别是初中邀请生源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和新初一的班主任集中交流每个学生的情况,尤其是介绍行为有偏差、离异家庭、组合家庭、贫困家庭的孩子以及学习困难生的情况,以便这些孩子升入初中以后能及时得到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关爱和帮助,最大限度地教育和转化特殊学生和学习困难生。

二、衔接教育活动的感悟

通过近几年的小初衔接研讨活动,作者发现收获颇多,对学生的幸福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义务教育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教育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小学知识是初中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而初中知识又是小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即从简单的变成复杂的,从静态的变成动态的,从以形象思维为主变成以抽象思维为主。如果仅仅从理论上知道两者的关系,不去深入了解,甚至将小学和初中脱离开来,这将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甚至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课业负担。通过小初衔接教育研讨,不仅使中小学的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还大大减少了重复教学和重复练习,从而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例如,小学和初中的方程教学的统一,可以让学生少走一些弯路,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初中老师在知识的螺旋式上升教学时,知晓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既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也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做教学效率更高,教学效果也更好。所以,小初衔接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切切实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2.强化了教学承前启后的作用

通过中、小学教师的沟通,使小学教师更清楚小学的知识为中学的哪些知识服务,明确要达到的具体要求;也让中学教师明白中学所教的知识是基于怎样的小学知识储备而进一步学习的,中学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不需要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已经掌握的知识再探索或者再讲解,有效地实现了小学教学与初中教学的关联性和完整性,强化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例如,对于圆的初步认识,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圆心、半径、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有所掌握,所以在初中的圆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探索。

3.缩短了学生与新教师的磨合期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中学教师向小学毕业生介绍初中的办学特色、学习方法等,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心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及时调整以往的方式方法,从而在心理上、学业上排除障碍,达到快速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目的。

三、衔接教育的策略

作者虽然在小初衔接教育上有所行动,但是值得思考、值得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作者个人认为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1.学生身心发展的对接

初中生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逐渐增强。针对这些特征,初中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和支持他们的独立愿望,另一方面要给予指导和帮助,不要对他们要求过高,毕竟初一新生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和半成熟、自觉性和懒惰性错综交织的状态。在他们眼里中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陌生的世界,功课也由两三门增加到八九门,这样的变化使大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导致一部分学生走上了弯路,出现了滑坡。在小学毕业生来初中报到之前,在每年6月份可以安排小学班主任向初中教师介绍特殊学生在小学时的具体情况,以便教务处在新生分班时做到均衡编班。在此基础上,每年8月底初中班主任领到新生名单后,还可以组织小学班主任向初中班主任进一步介绍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

总之,及时做好学生的身心健康衔接,缩短学生和新教师之间的磨合期,给学生搭好过渡的金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2.学生个性特长的延续

生源小学的少年宫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如国际象棋、器乐、舞蹈、机器人、体育竞技、书香校园等项目已成规模,部分学生的特长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进入初中以后,虽然初中学校也长期坚持搞好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但是由于受师资力量的限制和中考压力的影响,这些学生的兴趣爱好往往不能像小学阶段那么被重视,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兴趣爱好上的脱节,使初中生活缺乏乐趣。作者认为,初中为此可以和小学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建设的专项研讨,了解学生特长的具体情况、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项目、已经取得的成果、相应的师资配备等。初中学校可以在了解小学少年宫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推出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使学生的初中生活仍然富有“兴趣”,让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发扬,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美好人生打好底色。

总之,通过小初衔接,我们要打通小学到初中的教育盲区,与小学教师共同携手,让学校教育更加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让花季少年轻松愉快地迈入初中的门槛,实现小学初中教育的无缝对接,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吴政.在“本真探究”中尝试科学的教育方法[J].江苏教育,2013(10).

[2]赵月华.为了学生好,请站在学生的立场[J].江苏教育,2014(1).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出路探索 下一篇:相互礼“让”,长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