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董事对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9-29 01:44:49

连锁董事对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摘 要:同时在两家或多家企业的董事会中任职的同一名董事被称为连锁董事,这一现象在我国公司中极为普遍。本文研究连锁董事对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显示:不同类型连锁联结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企业绩效,强联结的影响是即刻的,弱联结的影响是滞后的,企业绩效反过来也影响连锁联结。

关键词:连锁董事;公司治理;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7-0045-02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7.10

一、产生连锁董事的相关理论

一位董事在数家企业兼任董事职务的现象定义为连锁董事,其分为直接连锁董事和间接连锁董事两种类型。连锁董事这一现象在我国公司中极为普遍,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1.共谋理论。共谋理论(Collusion Theory)主要体现在企业对市场的控制方面。几个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通过建立连锁董事关系,从而固定、维持或者变更商品的价格,限制商品的销售数量或者生产数量来抑制市场竞争[1]。

2.资源吸收理论。共谋理论对于非竞争性企业间的连锁不具任何解释力,而这正属于资源吸收、监督控制和金融控制理论的解释范畴。资源吸收理论把连锁董事当做企业联系外部资源的重要渠道。通过连锁董事会所构成公司间相互学习的关系网络,加速新思想和新方法在公司间的快速传递。

3.监督控制理论。资源吸收理论是从资源“获取方”解释连锁董事现象,而监督控制理论(Monitoring Theory)则是从资源“发送方”来解释。监督控制理论认为,在连锁董事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银行,通常会派驻董事到与其有业务往来的公司进行监督控制。而当银行派出的董事在几家公司兼职时,这就导致连锁董事的存在。

4.金融控制理论。金融控制理论(Finance Control Theory)是作为监督控制理论的一个特例而出现的,监督控制理论主要针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而言,而金融控制理论则主要强调金融机构在利益相关者中的重要作用[2]。

5.合法性理论。合法性理论(Legitimacy Theory)是资源吸收理论的一个特例,该理论强调企业被社会赞同和认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资源。该理论主要源于董事会承载着涉及企业声誉的一个重要功能,而企业通常会邀请高威望的董事加入董事会,以此向投资者传递企业是值得投资的合法性信号。相比托拉斯、卡特尔和其他垄断形式,连锁董事会还具有更为灵活、更透明、更少受到公众质疑的优势。

6.职业生涯推进理论。职业生涯推进理论(Career Advancement Theory)认为,个人为了获得声誉、社会地位和物质报酬、促进与企业和他人的密切联系并扩展职业视野,从而引发连锁董事现象[3]。

二、连锁董事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连锁董事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可归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活动的影响,比如企业对政治选举的捐助;二是对企业核心活动产生的影响;三是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4]。

1.连锁董事与企业活动。Koenig(1979)研究了美国企业捐助尼克松参选总统。研究发现,对尼克松进行捐助的大部分企业都具有连锁董事。这意味着间接连锁企业可能具有相似的信息源,而连锁董事会对企业外部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2.连锁董事与企业核心活动。Gulati&Westphal从这一角度研究了战略联盟与连锁董事的关系。董事会对高层管理者的控制程度越高,越不利于连锁企业间的联盟形成;相反,如果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之间在战略决策上合作程度越高,连锁企业间形成战略联盟的可能性越大[5]。

3.连锁董事与企业绩效。大部分学者认为,连锁董事应该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然而,对这一假设的实证检验却得出相对立的结果。Pennings(1980)发现连锁董事对企业绩效有正方向影响;而Fligstein&Brantley(1992)却发现连锁董事对企业绩效有负面影响。Richardson(1987)的研究表明,只有重构的连锁董事才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三、连锁联结强度、时期效应与企业绩效

依据相关理论,连锁联结一般会正向影响企业绩效。例如据共谋理论,如果两个相互竞争的企业共用董事,为避免激烈竞争而实现共赢的局面来增强企业绩效;资源吸收理论认为,连锁董事有助于企业从外部环境中获取重要资源;合法性理论认为,企业通过连锁董事将自身与知名人物和知名企业联系起来,通过增强企业的合法性来提升企业绩效。

然而,关于连锁董事与企业绩效相关联的研究结果却与理论预期不相符。我国学者发现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任兵、区玉辉和彭维刚使用我国284家上市公司1994—2001年数据,发现连锁董事对企业绩效有负向影响;陈仕华基于2003年我国上海地区140家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发现,连锁董事和企业绩效指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回顾这些文献,实证研究结论有正影响也有负影响,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研究多将连锁董事看作是相同或等价的,未能区分不同类型连锁联结对企业绩效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对不同类型连锁联结而言,有些类型(弱联结)正向地影响企业绩效,其他类型(强联结)则负向地影响企业绩效。除了对绩效的影响方向不同外,不同类型联结发挥作用的时期效应也不同,强联结对绩效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即刻的或当期的,弱联结的影响主要是滞后的或延迟的。

1.联结强度与企业绩效。首先,弱联结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异质信息,而强联机则只能获得其所在网络拥有的同质化信息。其次,强联结使组织牺牲更多的决策自由度。资源吸收理论指出,企业为了避免遭受资源的限制和不确定性,才与其他公司建立连锁董事关系,即把连锁董事视为企业与外部环境和资源相联系的重要渠道。建立连锁董事关系的企业之间可以互相利用资源、协调关系,不过获得这一收益并非没有代价。由于强联结使组织失去更多自由度,这降低了该组织的环境适应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强联结使组织变得更加脆弱。而弱联结则不同,它在享受嵌入带来的收益的同时,还能够使组织保持更多的自由度,以适应环境变化。

2.联结强度与时期效应。强联结和弱联结除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方向不同外,他们影响方式也有所不同。从时期效应来看,强联结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当期的,而弱联结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滞后的。

与弱联结相比,强联结使企业失去更多的决策自由度,这些是以约束形式存在。当人们进入网络中时,人们必须要受到其所在网络的约束。而当人们进入很多网络时,这意味着他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多。对于强联结,其约束是时刻都在发挥作用的,而且其反馈的影响也是及时的,这就像是动态优化中的约束条件,它必须时刻符合要求。

弱联结比强联结拥有更多的决策自由度,而且它能够为企业获得网络群体之外的新奇想法和信息,以其“机会”形式存在。一方面,弱联结帮助企业获得网络之外的异质信息,这些信息并非帮助企业适应当期环境,而是帮助企业适应变化后的环境,在环境还未发生变化之前,这些异质信息被储藏起来,以备未来之需。另一方面,由于弱联结赋予企业更多的决策自由度,因此那些以前储藏下来的知识可为企业现在进行选择和使用。

3.连锁联结与企业绩效的因果关系。连锁联结影响企业绩效,企业绩效也影响连锁联结。虽然都是因果关系,但两者却存在着不同。因为对于连锁联结对绩效的影响而言,强连锁联结和弱连锁联结都对企业绩效有影响,而反观企业绩效对连锁联结的影响,仅有弱连锁联结受到企业绩效的影响。具体而言,监督控制理论的强联结不受绩效的影响,而事业推进理论的弱联结则受绩效影响。这意味着企业自身存在着一种“扬善弃恶”的机制,即对于那些不利于企业绩效的强联结,企业在接受其影响后不再鼓励其再生。而对于那些有利于企业绩效的弱联结,在企业接受其影响后会再次鼓励其再生,这会使连锁联结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链条中。

实践中,有些联结是有意形成的,比如总部或金融机构向企业派驻董事,还有一些是无意形成的,比如在聘请外部董事时,未预见到该懂事还同时兼任其他企业的董事。其一,对于有意的连接,企业要尽量避免形成强联结关系,比如总部在监督子公司时,或者金融机构在监督其贷款企业时,要适度地给予企业自由度,将强联结转化为弱联结;其二,对于那些无意形成的联结,企业要留意和挖掘这些联结承载的资源,这些弱联结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有价值的新信息。

参考文献:

[1]Bazerman M.H.&Schoorman F.D.A Limited Rationality Model of Interlocking Directorat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3,8(2):206-217.

[2]Mizruchi M.S.Berle and Means Revisited:The Governance and Power of Large U.S.Corporations[D].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4.

[3]陈仕华.连锁董事: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4.

[4]于东智.董事会与公司治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任兵,区玉辉,彭维刚.连锁董事与公司绩效:针对中国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8-15.

上一篇:十一长假新玩法小伙伴们又来秀下限了! 下一篇:晋江走笔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