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不宜王

时间:2022-08-10 04:44:20

电影

《一维》

>> “建构的”哲人王之路 哲人王与僭主的悖论 王庆:不宜过分悲观 哲人奶奶 哲人对话 王振耀:善心宜疏不宜堵 对王志平不宜盖棺定论等 为何说明朝的德安府“宜皇不宜王” 历史尘封的哲人 哲人艾思奇 《老子》:哲人的先声 孩子和哲人 永远的音乐哲人 哲人的爱 神话哲人与狮子 做教育的哲人 作家哲人史铁生 “鱼皮部落”赫哲人 哲人风范李嘉人 哲人与城邦的冲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医学 > 哲人不宜王 哲人不宜王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云飞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电影

《一维》

导演: 吕乐

原著:鹿桥

解读:胡兰成

上映日期: 2013-08

本刊推荐:

《一维》是内地第五代导演吕乐具有强烈探索意味的微电影作品,改编自美籍华裔作家鹿桥的短篇小说《人子》。鹿桥先后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和耶鲁大学,获得美术史博士学位,留美任教。在小说创作领域有奇诡表现,《未央歌》是被内地忽视很久的《围城》类小说,而短篇小说集《人子》十三篇犹如鲁迅的《彷徨》和《故事新编》,对于人性、幽暗、精深、异质有着特别的发挥。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78级的吕乐,以摄影师的身份入行,终以风格突出的导演为观众所知。《一维》从片名开始,就对《人子》进行了继承性革新,首先将印度故事转述为童音旁白的寓言。原文本就洗练、曲笔经营、寄寓幽深,影像更是黑白分明、真人剪影,以中国水墨画为背景,兼有皮影戏元素,神韵隽永,通片是对善恶的分辨、判断与历练,当然现代人忽然跳出来纵论世界诸宗教的识见,也让部分观众愕然,实则那些看法多数来自胡兰成。

1974年,台湾地区远景出版公司初版《人子》。《人子》讨论的是哲人不宜为王的命题,这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母题之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里雄辩得到答案,既然世界的本质就是精神,而一切皆完备的哲人王 便可以替代大众(公民、人民不等)进行思考和选择。哲人王超越经验之上,作为人类的共同理想和心灵史观而存在。《人子》和《一维》中的太子,便是被认定的哲人王,他的老师在原著中是婆罗门教大法师,教给他一切知识、技能,从分辩善恶开始。《人子》更多宗教色彩, 而《一维》则多以人性阐释, 即使有五个现代人插入说儒释道的善恶观。

十五岁的太子,游学归来,口碑誉满天下,分辨善恶的剑法已经天下无敌,哲人王即将登基。在高台之上,老法师突然如同孙悟空与六耳猕猴一般,两个分身同时问太子“你看我是善,还是恶?”太子陷于惘然之中,他回忆起“你只有一击的机会,一击不中,自己就要被击,就要丧生!”的终极训诫,不过老法师又说“丧生固然可哀,仍然只是一生一死的事。若是判断错误,杀了善,纵了恶……” 就在太子犹豫不定之时,老法师空手夺剑,直上、直下、将太子一剑劈成两半。六年的游历,在善恶路上的烛照洞明、生死河的跋涉苦旅,就这样结束。

这个太子,白日飞升,成佛去了,本身有着存在主义终极体验的感觉,令我想起《铸剑》里的眉间尺,虽然表面看来后者是极度张扬的复仇,而前者则是顺其自然的自我发展,然而都是企图达到人生境界的制高点,他们的人生,注定要做太子或者为父复仇,没有其他路可以选择,有经验者会给他们指路,同时又会遇到自我的潜意识,《人子》和《一维》里的船夫,《铸剑》的黑衣人,都可以看做是他们的分身。船夫说河对面生死相反、善恶相悖,其实两岸都是苍茫,这时候老法师昏睡过去,无法监督或者释疑。《铸剑》里的黑衣人,终究是给了眉间尺复仇的可能性,就是先行杀死自己,然后将命运交托出去,最终两人及国王的头颅在一大口锅里混战一团。而但丁的《地狱》、歌德的《浮士德》、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格丽特》也有指引者、诱惑者对主人公进行人性的锻造,最终裁决的只能是人子。 注 解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应当作统治者全面管理城邦事务,包括对后继者的培养,以此对抗城邦的衰退。哲人王对宇宙、世界、社会、自然、道德、法律、人情、世故等都有着独到、客观而全面的认识,能够设置出完善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

孔子、耶稣、释迦穆尼都是人子,然而他们成为圣人,凭借的就是牺牲、坚毅和布道,太子也是如此(当然短篇小说和微电影只能从略)。

善和恶有如名家辩论时的抽象点,要么至大无外,要么至小无内,内涵和外延都容不得半点含糊,杀人剑法和活人剑法取决于自己的刹那判断,太子的犹豫本身就说明他不足以担当杀伐果断的王。

云飞扬

1978年生于山东日照,知名娱乐评论人,现居北京。

上一篇:基于HAR族模型的大型商业银行跳跃风险研究 下一篇:音乐选秀季的联想“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