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时间:2022-09-29 05:06:26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作为一名数学青年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种氛围中,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精心地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我在讲第二章《圆锥曲线》中《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节概念课的时候,考虑到学生数学这一科的基础比较薄弱,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出定义势必很难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还有可能令他们对数学越来越没有兴趣,经过思考后,发现平时同学们都喜欢谈论篮球,所以经过课前的精心准备,上课的时候放了一小段NBA里有关球员投篮的视频,让学生注意篮球在运动员出手时刻到进入篮框时的飞行轨迹,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地调动起来,然后把篮球的飞行路线在多媒体中展示出来,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也不用担心学生一上课就走神,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二、精心设计新知识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活学生的思维。“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我在讲第二章《圆锥曲线》第一节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中引入椭圆定义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课前我准备好两个小铁钉及一条细绳子,然后把细绳子的两端绑在小铁丁上,在上课的时候,我让三位学生上讲台做了一个简单的小操作,先让其中两位一人固定一个小铁钉,固定的位置的距离比细绳子的长度短,然后让第三位同学拿着一个粉笔,沿着绳子绕两个小铁丁旋转一周,一个椭圆在黑板上呈现出来。全班同学兴致勃勃地看这三位同学的演示,这时候我改变钉子间的距离,先是两钉子间的距离刚好等于细绳子的长度,然后提问,这是一个怎样的曲线,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是直线,然后我又把细绳子剪断,再一次改变两个钉子间的距离,让两钉子距离比细绳子的长度长,同学们立刻发现这样的情况已经不能构成图形了,在这个时候,很多同学都已经不由自主地描述着,只要绳子的长度比固定的铁钉距离长,就可以得到椭圆了,到这里,我才顺理成章地给出椭圆的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定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距。

在上述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其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思考的乐趣。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促进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主动发展。

三、巧设练习,使学生活用知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对课堂练习进行精心设计,做到目的性强,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形式新颖,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轻轻松松地学习,使学生养成主动运用知识的好习惯。而在练习中,要多次设计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更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而这样的教学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且有效的手段,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我们就不难做到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由注重教育结果转向注重教育过程,从而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数学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精神。

(作者单位 河北省丰南区第二中学)

上一篇:加强数形结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下一篇:创新教学机制 实施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