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择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9 04:41:02

高职院校学生择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人才结构的不断变化,国家对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得到了全面提高。但是,从目前人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仍旧不容乐观,这与学生的择业观也有很大关系。因此,本文通过走访调查典型性高职院校,将高职院校的择业观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作为促进高职院校提升自身水平,改善就业现状的借鉴。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roblem of employment, talent structure changing, the import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been improved. However, from the current talent market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still not optimistic, it also has a lot to do with students' job selection view. Therefore,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visiting survey typic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job selection view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puts forward coping strategies, so as to promo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raise their level, and improve the employment status.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观;就业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llege students;view of job selection;get a job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65-02

0 引言

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较为曲折,伴随着国内教育制度的改革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所处的社会环境在历史的变迁中经历了许多起起伏伏。高职院校学生的择业观与该类院校所处的社会地位有明确的联系。因此,在我国转型的关键时刻,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应该正视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人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引导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在人生的重要路口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择业观,这不仅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轨迹产生很大影响,还会对我国的教育体系、人才结构乃至社会进步产生重大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学生择业观的树立,转变以往以就业率考核学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向社会角色平稳转变。

1 当下高职院校学生择业观现状

通过对我国就业压力相对较大、高职院校数量较多的省份进行调查走访,在典型学校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择业有较为积极的心态,但是在实际择业中却普遍欠缺理智,主要表现在择业心理上的两个极端,一是过于自信,另外一个是过于自卑。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的择业认知清晰,但存在模糊状况 通过对河北秦皇岛、石家庄等人口密集,工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内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走访调查发现,许多高职学生有着较为清晰的职业认知,能够对自身专业在社会上的就业前景有明确的认识。比如,建筑、财会、职业英语等热门专业的学生在接收调查询问时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职业规划,尤其是在就业机会较多的石家庄,距离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近,所在城市具备一定发展基础,所以再择业认识上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描述。但是对具体的职业规划、理想中的职业前景以及未来进修情况等认识较为模糊。

1.2 学生的择业心态美好,但存在不切实际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高职学生也能够逐渐走出“学历”的阴影,树立一个相对积极的择业心态,尤其是在宽松的就业环境下,一些技术性高、操作性较强的专业的学生都对择业抱有美好的愿望,如,电气焊、机械维修、汽车维修等专业的学生。但是抱有这种心态的学生一般会对自身所掌握的技能估计、评价过高,造成择业观不切实际的现象。这些学生在进行技术训练时能够较快掌握基本技术,对理论学习,技术发展前景关注较少,产生“一招走天下”的择业心理。这种不切实际的择业观会让学生在实际择业时产生挫败感,难以适应社会角色的具体需求。

1.3 学生的择业心理积极,但存在矛盾状况 高职院校学生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在择业观的最大不同是他们有着更加强烈的择业、就业期望,能够在现实学历基础上进行就业目标定位,但是现实中往往存在许多矛盾状况,迫使他们不得不选择学历进修。除了社会就业环境营造的学历矛盾之外,高职院校学生还面对着户籍迁移、专业不对口、择业空档期、家庭干涉等多种矛盾。这些矛盾往往成为高职学生自由、合理择业的障碍,让高职学生除了要背负学历包袱之外,还要面对重重矛盾,在多重外力矛盾的阻碍下,难以走出择业怪圈。

1.4 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多元化,但欠缺理智思考 随着大学扩招步伐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有了更加现实的认识,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求学的目的渴望不再单单是自身素质的提升,而是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比如,许多在高职院校就读的农村学生更加倾向于把上学当成接触外界社会的机会,而非冲出农村的唯一渠道。就读于技术性较强专业的学生则更多地是把在高职院校学习当做是创业的基础,从在校期间就开始着手为创业做准备。但是,通过对毕业之后的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在择业时虽然能够为自身制定目标、明确想法,但是在实际求职中却欠缺理性思考,在择业就业的重重压力下,将爱好与知识、技能与理想放逐在生活中,走进不断跳槽或者不断失业、创业的怪圈。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院校的择业观存在严重的问题,造成当下就业机会与择业理想严重错位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心理动机不合理而产生的,学生在对自我认知不清楚的情况下进行择业观树立,就对导致择业期待过高或者过低的现象出现,给就业以及人才结构调整带来不良影响。

2 改善高职院校学生择业观的对策

2.1 政府规范就业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就业方面,不仅需要我国教育机构加大引导力度,还需要地方政府加强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关系,为高职院校学生营造良好的择业氛围和就业市场,规范当地企业聘用制度,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监督力度,使就业环境更加和谐。同时要加强对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尽量清除不合理的聘用制度与聘用矛盾。今日,河北省人社厅就部分地区限制学生生源地的问题进行了更加人性化的规范,从大局出发,促进了当地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

2.2 学校加强职业指导与就业规划 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学校都设有不同类别的就业指导课程,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将择业观念的树立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并设有多种实践内容,以期实现培养学生合理择业观的目的。但是,通过对学生到课率以及上课内容进行实地检查发现,多数学校的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存在教学两张皮现象,古板的教学方式、与社会现象相去甚远的教学例子、可行性差的教学实践难以真正达到规范学生择业观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目的。因此,高职院校在加强职业指导与规划方面,应该注重与学生以及合作企业的沟通,以生动的教学方式、贴近真实情况的教学引导将学生的择业观进行有效规范。

2.3 家长重视与校方沟通联系 不少高职院校反应,当自身能够以相对合理的择业观面向社会时,往往会出现重重就业矛盾阻碍学生自主择业,其中来自家长的意见成为影响高职学生自主合理择业的阻碍之一。因此,校方以及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不仅仅有学生,还应该采取其他更为直观的沟通方式,增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家长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合理择业就业有信心。家长在加强与学校沟通时应该注意全面、细致,在全方位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学生自身状况、学校指导水平的基础上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择业空间。

2.4 学生调整择业动机,树立理性择业期望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调整择业观、就业观的主体,而学生自身也要意识到长期形成的择业动机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在政府、学校、家长的帮助下,提升自我认知程度,在全面了解自身各方面素质和潜力的前提下,不断调整择业观,运用择业理性将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拉近。在择业期待方面,高职院校学生不应过于自卑更不能自傲自满,择业时要综合考虑自身素质与职位之间的关系,为自己的职业规划附加上理性的择业期望,从而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逐步实现职业理想。

3 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合理完善的择业观是需要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的,所以要综合分析扭曲择业观出现的原因,各司其职的将高职院校学生择业观进行改善,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晓芹.高职毕业生关键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2]赵秋静.构建服务型的大学生择业观引导机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1).

[3]唐伦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7(05).

上一篇:基于CDIO模式的工程图学融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啤酒中高级醇含量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