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成就动机激发策略构建

时间:2022-09-29 04:34:09

英语学习成就动机激发策略构建

摘 要:学习成就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普遍缺乏这种动力。因此,激发学习成就动机是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研究并运用英语学习成就动机的策略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英语教学;成就动机;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2-0009-06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力量,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动机驱动下产生学习行为,并自觉地为达到学习目标而付出不懈努力。如有的学生是为了父母、老师的表扬而学习,有的学生是为了为社会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学习,有的是为了找到好的工作而学习等。不管为什么目的而学,学习动机都是推动学习的主观动力,主要表现在:学生喜欢学、想学、要求学,有迫切的愿望。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不喜欢学,没有学习的要求,他一定是被迫的、学不好的。所以,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是保证学好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学习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的核心是成就动机的形成。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乐意去作,而且还力求获得成功甚至尽达到完美的一种心理趋向,它产生于人的成就需要。如学生想获得优良的成绩,一些学生想要出国而努力学好英语,青年人想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等,都是其成就动机的表现。成就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就动机高的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且具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容易产生追求成功的行为。国内外许多专家认为,学生的成就水平与学生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成就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学习成绩,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成就动机水平也普遍高于成绩较差的学生。 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提高其成就动机水平,促使他们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益。

要有效地解决学生学好英语,解决学英语难的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成就动机,让其自觉、主动、乐此不疲、坚持不懈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因此,构建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成就动机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语言学习,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拟探讨学习成就动机理论对英语学习的启示,并对学习成就动机激发的策略进行构建,以解决英语学习困难问题。本文中所涉及的调查问卷和个案研究都是基于高中学生开展的,因此,主要是对构建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成就动机激发策略进行探讨。

二、学习成就动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西方心理学家非常重视对学习成就动机的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默里(H.A.Murray)通过对学习成就动机的考察和探讨,将学习成就动机定义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别人的愿望或倾向。麦克来兰(Mc.clelland, 1953)曾提出有卓越的社会目标、以独特的方式完成任务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衡量成就动机的三条标准。阿特金(J.W.Atkinson)指出,成就动机有两种不同因素或相反倾向组成,一种称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的动机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另一种称为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倾向。这两种动机或倾向可视为人们的个性特征。

目前,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在研究总结前人对学习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一般称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加以解释。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常常以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操作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这种需要直接指向学习本身,而学习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这种需要存在于学生的内部,是较稳定的一种内部动机。认知内驱力对学习有推动作用,学习又转而增强内驱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成功的学习体验又会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去追求更大的满足;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往往以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胜任感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虽然没有直接指向学习本身,但它既可以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当时学业可以达到的目标,也可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推向更高的程度。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为了获得长者(父母、老师)和同伴的赞许和认可而努力学习,求得学业成就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和师长之间在情感上存在依附性,学生得到师长的表扬会信心百倍,更加努力去学习,相反,则会灰心丧气,影响学习效果。这一成就动机理论的提出对语言学习影响极大,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有效地利用好这三种内驱力进行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学生的语言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对以上教育心理学家有关成就动机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们对学习成就动机的共同看法是,成就动机是激发学生上进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意向,它引导学生不断走向成功,是学生取得优良学业、达到成功目标的有力保障。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它不但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更需要坚持不懈、不怕挫折的良好个性意志品质。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维系学生坚持学习的动因就是不断追求成功的内驱力,这些内驱力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成就动机。

三、英语学习成就动机激发策略构建

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成就动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之一。作者通过对本校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300张问卷,从收回286张有效问卷的结果显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参加高考,将来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而学;为将来找到一分好的工作而学;为父母、老师而学;为祖国的富强而学;为出国而学。从调查的结果看出,高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普遍呈现急功近利现象,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因而导致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对英语学习普遍不感兴趣,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缺乏推动学习的动力。

对任何学生来说,学习成就动机就如一部“马达”,启动它,就可以拉起知识的“链条”,转动能力的“齿轮”,搬动智慧的“杠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对于英语学习困难学生来说,其学习动机水平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中的大多数缺乏学习动力,有明显的畏学,厌学情绪和逃避学习行为。即使是其他类型的英语学习困难学生也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动机障碍。可见在转化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中,学习成就动机的激发居于首要的地位。

(一)外部学习成就动机激发策略构建

动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总是由内在需要和外部诱因两方面的因素激起和维持的。外部学习动机就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外部诱因,以激发其学习成就动机。如奥苏伯尔(D.P.Ausubel)提出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均属外部动机范畴。

1.改变传统评价模式,对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关键在于激发其学习动机,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我们除了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对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说来,实施鼓励性评价是激发其学习动机形成的有力措施。上海市闸北中学的《成功教育》改革实验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鼓励性评价,即以适应学生起点、鼓励进步为特点的鼓励性评价。这对激发、形成学生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促使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发展个性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明显积极的效果。鼓励性评价强调评价过程与教育过程同步进行,评价者直接参与教育过程,参与教育活动,熟悉教育活动和每个学生的特点,随时给予帮助、指导,为他们制定对策,指明前进方向,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积极性。一般说来,英语学习困难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贬低倾向,激发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优化自我意识,鼓励和表扬在这一过程中起不可估量的作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在《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对于教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伴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他们还说:“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评论是多么重要。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从不对学生说一句好话,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表扬和鼓励能够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会设法以同样的良好行为再得到表扬和鼓励,成为良好行为产生的动力。批评、训斥、嘲讽、体罚、恐吓这些消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变得心情忧郁,畏首缩尾、毫无生气”。由此可见,鼓励、表扬是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教育要求,获取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英语学习需要花时间和努力,坚持不懈的个性品质尤为重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不时地产生消极情绪,以致放弃英语学习。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地给学生加油鼓劲,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充分利用表扬这一手段来使其坚持学好英语。

我在教学中,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他是班上一位典型的英语学习困难者,由于各种原因,他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成绩一塌糊涂。但他会唱歌,音色特别好。有一天,我偶然发现他在反复模仿唱一首美国乡村歌曲“Country Road”,音色、调子都非常不错,模仿得非常地道,于是我乘机表扬了他两句:“我还没发现你英语歌唱得这样好,你要是把英语学好,那你唱起英文歌曲来就更轻松了,更有外国味了!” 从那以后,他听课一反常态,变得认真起来。不管是在课堂上或在课后,只要他有点进步我就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从一位英语学习困难者转变为英语学习的爱好者,成绩逐步上升,最后英语学习取得可喜成绩。在英语教学中,每位老师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加以利用罢了。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利用好表扬这一方便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

怎样才能有效地实施鼓励性评价呢?(1)尽量寻找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进行鼓励性评价的第一步。作为语言教育工作者,应该相信每一个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闪光点,应该坚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无全才”的思想,扬长才能避短,每一个学生身上肯定会有许多优点,教师就应该尽力去发现,及时采用鼓励性评价策略,逐步诱发其对语言学习的动机,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肯定评价,促使其向成功方向迈进。(2)把握好鼓励与表扬的度。在评价过程中应采用多鼓励手段,控制好表扬的度。表扬一定要恰到好处,让学生受之无愧,过高或过低的表扬都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应多精神鼓励,少物质奖励。表扬、奖赏不过是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手段。(3)立足学生个体的基础上实施鼓励性评价。教师应立足于找准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实施转化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现坐标,让他们“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使其感受到成功并非空中楼阁高不可攀,随时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4)淡化分数,扩大评价内容,进行模糊评价。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些是可以量化的。但有很多内容是无法量化的,为此,教师宜淡化分数概念,如有时可以分段评价,在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还未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暂时不作评价等。立足于以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作出形成性评价,这对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人的发展都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的,分数只是评价学业成就的一个方面,而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因此,更重要的是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学生作出有利于其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正确评价,这就要求教师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所长。目前,教育部总课题《初中英语形成性评价》在全国范围内的实验研究正是以激发学生成就动机为目的而开展的,这一实验项目的成功将会对我国的基础外语教育改革作出新的贡献。

2.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研究表明,语言学习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艺术密切相关。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无疑会减少语言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而枯燥乏味、单调划一的教学方式只能造成更多的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导致英语学习困难。为此,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陶冶教学艺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举措。

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形成,除了自身、家庭等方面原因外,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困难是来自于学习上的连续失败。经验表明,学生进取的动力和自信心来自于他们自身的不断成功和才华的充分展示以及自身价值的得以承认,而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受到挫折的机会远远超过获得成功的机会。给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创设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巩固其已得的自信是形成学习成就动机的有效措施。具体说来,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为英语学习创设成功的机会,促使英语学习成就动机的形成。

(1)认真研究课标(大纲)、教材和学生,制订出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在充分理解课标(大纲)和教材,把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教学难易程度要适合各层次的学生,尤其是要照顾到学习困难者。对学生说来,过高的目标只能使他们望尘莫及,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目标和要求要具体化,应有利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理解。教师要观察、分析、研究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及其兴趣爱好、个性特长,选择最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制定学习计划,定一个成绩达标的标准。帮助学生选取最易突破的、有一定基础的地方,使其能在短期内通过努力尝到成功的喜悦及相应的身心体验,增加信心。

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每一层次的学生的接受程度,按照认知规律,把所授内容进行系统化处理,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进行,为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作好准备和铺垫,减少学生的疑惑或挫折,增加学生尝试成功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时应尽力为学生提供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虽然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自卑感强,缺乏上进心,对学科知识即使有点兴趣,也会随之淡化,但他们的内心深处潜藏着要求表现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处境的强烈愿望,教师若能为他提供合适的表现自己的机会,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学生创设易于取得成功的学习情景。如练习形式要新颖,要富于启发性,知识起点要低,易于打开学生思路。不断激发学生继续攀登的愿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来解答;与家长配合,让他们提前预习要学的内容;在安排的作业量上,评分、评语方面也可有不同的要求和评定,逐渐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实践活动中去。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给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把在课堂上学得的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可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牢固的学习动机。为此,开展适当的学科竞赛活动以及校园英语角活动,如英文歌曲演唱比赛、英语课本剧表演、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对话表演,英语幽默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不知不觉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建立民主、合作的课堂教学环境。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各国在促进师生关系民主化、提高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成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比较突出的有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合作学习理论和原苏联八十年代由“革新者教师”们提出的合作教育学。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之一威廉·格拉塞认为,教师是管理者(manager)、与人方便者(facilitator)和顾问(consultant)。合作教育学和合作学习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阿莫纳什维利等人将合作教育学的思想表述为:“使儿童成为教师、教育者、家长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教养和成为他们个性自愿的、有利害关系的战友、志同道合者,成为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成为对这一过程的成果抱关心和负责态度的人”。在这里,教师不再被看成单纯的教育者,而学生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师生之间是平等关系这充分体现了师生在人格上的完全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课堂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成就动机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目前教学中的弊端之一是过于强调竞争,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竞争。其实课堂竞争中优胜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是竞争的失败者。因此竞争更易诱发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卑、自弃心理。这是因为课堂里的竞争是以人际比较为前提的。在以竞争为前提的课堂教学中,人际比较给学生带来的压力较大,尤其对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说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主体与主体间的平等交往,教师不能始终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客体地位。师生之间只有形成一种新型的平等关系——合作关系,才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在教学中,有不少差生因偶然获得教师的尊重、信任,从此走上了成功之路。尊重信任能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成为其认识自身价值的镜子,是获取成功的力量源泉,这是因为人对自身力量的直接感受,是增强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4)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现代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先记大量的单词和语法,背诵习惯用语的做法,把语言课上成单调死板的“记忆课”,忽视了教学中的趣味性和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辛劳未能更好地得到学生的承认。由于教学现场失去语境因素,大量记忆的单词短语由于没有语言实践的环境而逐步被遗忘。这是因为外语这种语言教学不像化学、物理等课可以作大量的实验,利用它们来达到增强记忆和提高成绩的效果,外语教学也不像语文课那样拥有可以随时锻炼的实际语言环境,因此,外语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上,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来提高现场教学的效果。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现代教育媒体集视、听、动于一体,创造生动逼真的语言环境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现代教育媒体使语言信息表现为声、图、文并茂,使声音、图像、文字的呈现更加自然,更加具有亲和力。另外,现代教育媒体信息量大,具有跨时空、地域的特点,教学现场立体效果好,具有较强的真实感与表现力。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兴趣与动力,使学生在情感和行动上积极配合参与到教学活动。通过媒体活动的参与,学生在形象生动的语言学习过程中习得语感,构建语言结构规律,识记单词,充分感知,增强记忆,达到培养运用外语进行适时交际的目的。

3.及时反馈评价。教育心理实验告诉我们,“反馈”是激励学习成就动机的一项重要方式。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结果,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应用所学知识的成效等。学生知道教师对自己学习的评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努力程度,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益;同时,通过教师对他们的反馈评价,学生能够看出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另外,反馈评价一定要及时,如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如本星期的学习结果要等到下星期去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容就会淡漠。所学内容如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强化,那么反馈的信息作用和动机作用就难以发挥出来,因为学生不能及时知道自己错在何处,对在哪里。语言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练习—反馈—强化的过程。由于我们学习外语的环境所限,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就需要及时的反馈信息才能纠正自己在语言学习中的错误。如果及时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就会不断增强,才能逐渐形成牢固的学习成就动机。

(二)内部学习动机激发策略构建

在学习过程中,外部动机激发与内部动机激发的作用有所不同。外部学习动机产生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它依赖于情景刺激,一旦情景消失,人的心理感应也随之消退。如果要想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时,他们才会为学习做出努力。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形成,即充分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就动机的影响是转变英语学习困难的关键。

1.教师积极的期待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优化,学习动机的形成。人对自己的认识,是“自我意识”,一个人如何评价自己,会形成“自卑心理”或“自信心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都同时存在“自卑心理”和“自信心理”。自卑心理会遏制人的潜能、智力和创造精神,而自信心则是推动各种能力发展的一种重要驱动力。所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就是对学生自我意识进行优化,是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认为,教师在对学生拥有无限的爱心,表现出亲切信任,寄予厚望,无疑会促使学生形成自信、自爱、自尊、自强的心理效应,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我们可以把这一效应归纳为:“权威性的谎言+教师的态度=学生的自信心发展”这一公式。多数英语学习困难学生比较敏感,比其他学生更在乎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如教师对学生寄予的是积极的期待,无疑会激起其前进的内驱力,相反,如果教师表现出厌恶、轻视,就会加重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卑感。这一效应的实质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理”,使其从“自卑”的误区中走出来。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运用这一期望效应呢?首先,教师应对学生持合理的期待,使学生感到有获得成功的可能。第二,向学生展示学习的前景,指出努力学习所能达到的知识发展水平或目标。第三,通过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的经验,增长学生对成功的期待。因为学生已有的成功会增长学生对未来成功的期待,如果连续失败,学生往往会形成一种无能为力的心态。最后,教师应帮助学生把成功同个人的努力和能力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形成自己能掌握成功的认识,让学生在自身的进步中增强自信,大声地告诉他们一定能够学好。

2.激发好奇心,引发求知欲。求知欲是学生追求知识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英语学习困难学生一般都缺乏学习兴趣,效率低,再加上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形成恶性循环。要引发学生的求知欲,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能刺激好奇心的事物,要具有一定的新奇性、矛盾性和适度的复杂性等特点。怎样才能激发英语学习的好奇心呢?首先教师上课要标新立异,使用包含对立、类似异说现象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使用学生期待之外的刺激或提供带有“矛盾”性的信息等方法,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在英语教学中,这样的素材比比皆是,英语教师应了解英美文化背景及其风俗习惯、民风民情、名人轶事、幽默故事等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的材料进行教学。第二,教师要善于把抽象材料具体化、现实化、深入浅出,加入个人的能够刺激学生情感的“味素”,或利用奇闻轶事等方法。第三,为了唤起并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既要给予学生重温旧知识的机会,也要给予适量的新知识,知识的巩固是取得进步的基础。第四,教师要善于打比方,并利用母语的优势讲解英语语言结构知识,使陌生抽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易于让他们理解掌握,让知识起点低的英语学习困难学生也能接受所授语言内容。第五,教师要善于当好导演,组织好语言教学活动,在语言教学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尤其是要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把学生组织起来,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对语言的好奇心,引发求知欲。

3.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导致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较多,学习困难者常把其学习成绩差归因于能力弱、智力低下等稳定性的内部原因。这种归因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改善,只能导致自暴自弃、自卑自贱。所以,教师应对学生学习成绩不良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什么才算是理想的归因模式呢?隋光远对高动机高成就组、高动机组和高成就组三组学生进行学业成就归因问卷,三组学生一致认为,影响学业成就的因素最主要是努力,其次是方法,第三是能力,第四是教师讲课水平,第五是家庭环境,第六是任务难度,最后是运气。他认为这是中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理想模式。这种归因模式对大多数学生说来是有效的,然而对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说来,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因此,应对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进行特殊的归因训练。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往往把失败归之于外部因素或不可控因素,如能力低、脑子笨、英语难学等等。归因倾向是个体的一种社会认知,它对人的情绪与行为影响很大。如,将成功归之于内部的能力与努力会使人感到自豪、骄傲,将失败归之于不可控的因素或外部因素,会使人感到灰心丧气。积极有效的归因训练首先在于面对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况,应分别进行不同的归因。将学业失败更多地归因于努力不够和方法不当等内部原因,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他们为取得好成绩更加努力,寻找恰当的学习方法。将学业成功更多地归因于努力和能力,能使他们恢复自信心,摆脱无助感,更加努力学习。另外,还应进行“现实归因”训练,即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除以上原因之外,影响学业成就的其他原因,如任务难度,环境和学习条件等。可见,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能力和努力在学习中的作用,正确地平衡归因,并通过不断的归因训练,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他们对自我的积极评价,增强成功信心。

(三)培养学生学习成就动机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成就动机的形成,我们还应把握几个原则:一是爱心原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但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而且应具备百折不挠的恒心,更要有敏锐观察的细心。没有爱心就谈不上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没有责任心要进行转化英语学习困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具备爱心和责任心的前提下,耐心和细心尤为重要,要知道每位学生的学习转化并非一蹴而就,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语言学习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老师有耐心去听,细心去观察,用爱心去打动,持之以恒地用行动去引导。第二个原则是个别性原则。由于每个学生产生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这就需要老师对每一位学习困难者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影响其形成困难的诸多因素,采取个别谈心的方式进行消除其语言学习心理障碍,发现其长处,从失败和挫折中总结教训,树立信心。第三个原则是契机原则。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转化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其转变阶段有一定的周期性循环性,在转化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在其转变过程中的有利契机,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指导,把握分寸,恰到好处。第四个原则是适度性原则。桑戴克的尝试错误学说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尝试以克服错误的过程,因而学习外语必须不怕犯错误,不经过错误尝试就不能取得成功,这是外语学习的特点。因此,教师不必过分在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如果老师对学生每错必纠,就会花去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学习积极性,结果却适得其反,不能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不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反之,如果对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的一些严重错误不加以纠正,则不利于学生正确掌握语言结构,同样达不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因此,把握好语言教学过程中纠正学生犯错的度应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

结语

语言学习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恒心,尤为重要的是需要一种维系这一活动的内部动力去驱使才能取得成功。本文对英语学习成就动机这一问题的探讨远未结束,作者今后将进一步探讨构建学习英语的学习策略来促使学生形成牢固持久的学习成就动机,探讨语言教学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Dannis Child, Professor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University of Leads, Psychology And The Teacher, 4th Edition, Cassell Educational Ltd.

[2]H.A.Murray, Ex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938.

[3]A.H.Maslow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Harper and Row, New York (2nd Edition.),1970.

[4]D. E. Berlyne, Conflict, Arousal and Curiosity,McGraw-Hill, New York.

[5]D. P.Ausubel and F.G.Robinson, School Learning,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New York 1969.

[6](R)D.C. McClelland, ‘What is the effect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raining in the schools?’,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972.

[7]J.W.Atkinson, 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 Van Nostrand , Princeton, N,J.,1964.

[8]M.D.Vernon,Human Motiv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London,1960.

[9]B.J.Weiner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and Attribution Theory, General Learning Press, Morristown,N,J.,1974, and Theories of Motivation, Markham, Chicago,1972.

[10]Charles H Hargis: Teaching Low Achieving Disadvantaged Students. Press, Charles C Thomas Publication U.S.A 1987

[11]Janet Lerner: Learning Disabilities. Press, USA 1985

[12]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科学出版社,1999.

[13]张正东.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M].科学出版社,2000.

[14]刘京海.成功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12.

[15]燕国才.学习心理学[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9.

[16]郑和均,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17]李乘武.现代教育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8]张大均.教学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黄 清.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0.

[20](苏)鲁宾什坦著,朴永馨译.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7.

[2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1.

[22]刘克兰.现代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9.

[23]布鲁姆.邱 渊译.教育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P75-76.

[24]吴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类型研究的新进展[J].教育研究,1995,8.

[25]朱永祥.教师期望与差生转变[J].浙江教育科学,1992,1.

上一篇:加强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 下一篇:在研究性学习中优化和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