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探析

时间:2022-09-29 12:24:05

女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探析

摘 要:大自然造就了男女两性,在赋予两性不同构造和功能的同时,使男女两性在不同的方面分别有着各自的性别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女性有着沟通优势、情感优势、个性优势和品格优势,这些优势使她们更容易获得成功。

ス丶词:女性;性别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8)03-0144-03

收稿日期:2008-03-27

作者简介:桑希君,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党总支书记、讲师。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化中,“男强女弱”、“男优女劣”都是一种恒常的社会性别观念。其实,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客观地说,大自然造就了男女两性,在赋予两性不同的构造和功能的同时,也赋予了两性各自不同的性别优势。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的性别角色特征,如温柔、善良、敏感、细腻、有耐心、善解人意、责任心强、认真周密、善于言辞、注重向男性学习、形象姣好、声音动听,以及与生俱来的亲和力、灵活性等等,使女性在许多领域都表现出了独特的性别优势。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女性的社会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程度日益提高,她们以自身的特殊优势和潜能,完全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女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优势

バ睦硌У挠泄匮芯亢蜕缁嵫д吖赜谀信性别差异的相关调查都表明,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优于男性,她们吐字清晰,声音动听,口齿伶俐,善于言辞。同时,女性的本性同活泼的气质最相适应,她们性格随和,平易近人,举止文雅,温和可亲,富有朝气,因此,在沟通能力方面,比男性有着明显的优势。

ピ谛4笱生多处于青春期向成熟期的过渡时期,面临着人生发展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如政治信仰、人格完善、恋爱交友、考研就业等很多方面都可能会有一些迷茫和困惑,一些偶发事件如违纪受罚、成绩滑坡、就业不顺、人际交往障碍等也随时会增加他们的思想压力,使其出现内心的苦闷和焦虑。现在的大学生又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长大的,十多年紧张学习的挤压,使不少同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甚至有自闭倾向,因此对他们只能通过平等的互相交流式的促膝谈心、解疑释惑,才可能达到说服教育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女性的语言天赋、容易接近的温和可亲,使她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彰显沟通的优势。一方面,女性一般比较“愿意说”、“喜欢说”,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不论是群体性的还是个别人的,她们都会积极主动地开展说服教育工作,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另一方面,女性比较“善于说”,她们往往能把深奥的道理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清楚明白,浅显易懂。而且她们讲话时一般都能做到态度亲切和蔼,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悦耳动听,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她们能创造出学生听得明白而且比较愿意听的最佳状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更加明显。

二、女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优势

ジ咝K枷胝治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它的工作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的大学生,是大学生的思想,工作的目标是让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以建立与大学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因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双方参与者,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关系是否和谐,大学生是不是真正接受和认同教育者,将直接影响到教育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影响到教育效果的好坏。而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方面,女性比男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天然的优势。

ゴ有睦矸⑸学的角度来说,女性天生比男性敏感,而且具有细致的观察力。研究发现,女性在情感的感知和表达方面,具有男性无法比拟的优势,能感受到男性所不能感受的东西,对事物的观察更为细致、敏锐、准确。专家们认为这是女性先天赋有的特性,其原因和女性哺育孩子的过程有关,在孩子降临人间一直到会说话的一年多时间内,母亲就是靠观察来体察和满足婴儿的需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女性善解人意、耐心细致的天性。也正因为这种母性本能,女性多情感丰富,心地善良,富于爱心。

ヅ性这种内在的情感优势、自然流露的母性慈爱,以及对他人情感的感知力,使她们更容易在工作中创设健康和谐、信任合作的温情氛围,也使她们比较容易获得工作对象的认可,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成效。首先,女性的柔情和善良,使她们更容易亲近她们的工作对象。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学生生病或者遇到困难时,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一般来讲,这样的温柔体贴、细心耐心,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做得到,做得好,做得真实自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女性的柔情和善良,可以很容易拉近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师生间心无芥蒂,关系和谐,学生“亲其师”,自然就容易“信其道”。其次,女性的直觉、敏感和细致的观察力,使她们能更容易地准确捕捉和体察大学生的心态与状况,能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向,有助于她们适时地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从而思想教育更有的放矢,确保收到实效。再次,女性的善解人意,使她们更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更容易进行换位思考,有助于把冰冷、严格、刚性的规章制度诠释得富有人情味,从而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有利于规章制度的有效推行和落实。

三、女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性优势

ッ拦佐治亚州教育中心心理学博士门得尔松在经过大量调查后得出结论:女性比男性具有更多更难得的优良个性品质,如:敬业精神强、善于思考问题、耐心更好、坚持性强、作风民主等等。而这些优良个性品质使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对于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男性思想政治工作者自然也有他们独特的地方,但是女性一些独特的个性品质,使她们在开展这项工作方面具有比男性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形成有别于男性的工作风格。

比如,女性敬业精神强,对工作和事业的忠诚度高。女性的人生需求一般都比较现实,往往比男性更加珍惜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对自己已经选择的工作和事业更执着、更投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说是高尚的、神圣的,但也是繁杂的、平凡的,教育的成果是大学生思想、情感、意志的变化,有的仅仅表现为一些行为没有出现、一些事故没有发生,甚至有的思想行为原则要等到学生进入社会以后才会显示出学校教育的影响,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就往往难以体现。而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工作节奏适度紧张、工作环境比较稳定、工作内容相对固定的特点,它没有更多变化,年复一年,循环往复,波澜不惊。这样的工作,往往会让男性感到挑战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但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她们都会认真负责地、耐心细致地去做每一项具体而繁琐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表现出很强的敬业精神。她们不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看成谋生的手段,更以培育“四有”新人为崇高使命,在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中享受人生的乐趣,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再比如,人人都喜欢的赞美之词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口,而且能运用自如。在工作不顺利或遇到困难的时候,女性往往更坚韧,更能够吃苦耐劳,能够以惊人的毅力渡过难关。在工作中男性往往以发号施令显示自己的权威,采取粗线条的甚至是粗暴的方式处理问题,女性往往更容易做到尊重别人,平等待人,有利于形成民主亲和的工作作风。近年来,在管理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性化、情感型的女性化工作模式即将取代权威型、命令型的男性化工作模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在一直强调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女性善于把自己优秀的性别角色特征运用于教育和管理之中,形成女性独特的工作风格和工作模式,因此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四、女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品格优势

コて谝岳矗人们在对待男女两性的态度方面有不同的标准,并以此形成固定的性别刻板印象。一般认为男性坚强、勇敢、有事业心、雄心勃勃,而女性温柔、细腻、依赖、善解人意,所以,女性要和男性平等竞争,必须以男性为榜样,向男性学习。而且社会上对于女性向男性学是持宽容和鼓励态度,但对于男性向女性学习却持鄙夷和轻视态度。这原本是一个男性文化占统治地位情况下的一种性别不平等现象,但在客观上却为女性优化自己的性别角色特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ヒ话憷唇玻男性重理智,女性重感情;男性更威严,女性更和善;男性刚强,女性柔韧;男性比较果断,女性比较审慎;男性更侧重于抽象概念,女性更关心具体事物。美国心理学家下结论说:男女都可能具有分析性思考、创造力和高智商,在这方面的测验中,分数高的男子要比分数低的男子更富于女性气质,反过来,女子则是分数越高越富于男性气质。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无意识地压抑自己身上异性特质的发展,这种抑制会使人的思维过程受到限制,这就是美国学者麦金农提出的抑制理论。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双性化性别特质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ピ诹叫曰ザ的过程中,女性总是习惯于以男性为榜样,善于吸取男性的一些性别优势,使自己形成融合男女两性气质的双性化性别特质,从而帮助自己走向成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不例外,女性工作者在充分利用自身性别优势的同时,普遍能比较谦虚地、主动地向男性学习,让自己在工作中既有女性的温柔、细腻、富于情感,又拥有男性的刚强、果断、意志坚定,往往能表现出跨性别行为。她们真正关心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学生信任、热情、尊重、理解,对工作认真细致、敬业奉献、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这种主动学习的姿态,这种融合了男女两性气质的双性化性别特质,使大学生更加乐于接受。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和双性化性别特质也代表着一种变革和发展的潮流,而女性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其独特的性别优势与这种潮流自然地融为一体,在推动女性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进一步提高。

プ苤,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男强女弱”观念和现象,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而不是男女性别的自然选择。实际上,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女性已经成为一个亮丽而且优秀的群体,她们不仅不是“弱者”,反而有着独特的性别优势。在未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女性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禀赋优势,扬性别之所长,用先天之所强,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罗慧兰.女性性别优势与管理风格[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1,(3).

[2]秦均平.变迁与冲突:中国人的性别角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

[3]张思宁,戴雪梅.情商――评价参政妇女素质的重要指标[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J].2001,(3).

[4]周伟.关于大学学生工作几个基本问题的刍议[DB/OL]..

上一篇:论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原因、机会成本及政... 下一篇:基于DEA的浙江省饭店企业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