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体育与课堂体育比较研究

时间:2022-09-28 10:14:33

课外体育与课堂体育比较研究

摘要:综合比较课堂体育与课外体育活动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大小和作用,提出未来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和主流应该从课堂体育转移到课外体育活动上来,努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立和完善新的教育模式,重新纳入素质教育轨道,把体育兴趣化、个体化、终身化、个性化,为体育和教育决策部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外体育;课堂体育;比较;主流趋势

前言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着体育的发展。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课堂体育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关怀,深刻地阐明了学校体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独特作用,同时也警示我们要切实抓好课外体育活动。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查阅大量有关课堂体育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比较与互动作用的文献资料、学术著作和相关论文,为论文写作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逻辑分析法。综合运用归纳、推理、演绎等方法,对收集的资料文献进行分析。

(三)比较分析法。对比课堂体育与课外体育活动发展的效果,提出课外体育应成为学校图与发展的重点。

二、课外体育活动与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一)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己的努力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

课外活动又可以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二者的区别在于组织指导的不同。校内活动是由学校领导,教师组织指导的活动;校外活动是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活动。这里应注意的是,校内活动并不仅仅限于学校范围之内,也可以是在校外组织活动,它与校外活动的区别只是在组织和领导方面的不同。在这里,我们把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统称为课外活动。

(二)终身体育。

所谓终身体育,也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或接受体育教育及指导,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终身体育有很大的影响。

(三)课外体育活动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积极参与的动机,终身体育兴趣的培养有赖于对体育活动愉悦身心、体育特长的形成和取得成功与满足的体验。随着参与体育活动次数的增多和时间的延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逐渐向体育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和教育价值等方面转移,这种体育价值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体育的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的转变,是促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最强有力的内在动机之一。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其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自觉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活动之中,满足其愉悦身心的情感体验;在不断复习、巩固课堂体育教学中所学的体育技能,提高及发展自己的体育特长,获得成功与满足的情感体验。所以,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课堂体育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比较分析

(一)课外体育活动更受学生欢迎。

课堂体育即课堂体育,是按照国家文件并结合本区本校实际编写的教学大纲授课的一种体育教育模式,教学大纲规定了较为严格的学时与教学内容等,学生只能按部就班接受教学,并围绕达标考试进行练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呈现了被动的局面。学生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的课堂体育学习,而更热衷于开放的,主动参与的课外体育锻炼。例如:一节学习排球基本技术的课堂体育,可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堂气氛也会很沉闷。可是,一下课就会有很多的学生在一起比赛,而且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由此可见:课外体育具有这样的特点:时间多、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选择余地大,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个性。他们可以在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中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锻炼内容,目的是健身健美、娱乐休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这样就能极大地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参加。

(二)比较说明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

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课堂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每周两个学时的课堂体育不足100分钟,如果有效密度按照50%计算,学生每周实际的身体锻炼时间不足60分钟,其锻炼效果无法保证。而课外体育在锻炼时间、锻炼内容、锻炼实效性上都远远超过了课堂体育,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体育的实践水平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这是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础,也是终身体育的核心。但课外体育缺乏教师的指导、管理与组织,这是工作的难点。课外体育活动一般都是由学生自己筹划组织、学生自愿参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干部、体育积极分子、广大参与者的组织工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完成学校体育任务、实现体育目标的过程中,课外体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果引导得好,会比课堂体育更有用、更高效,应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流和重点。

四、完善课外体育活动培养模式的建议

为最大程度的体现教育对个人受体的价值作用,为了培养新型人才,实现学校教育、体育的目标,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可以往课外体育适当倾斜,使学校体育工作形成课堂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努力营造体育氛围。

(一)改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管理机制,构建和谐的课外体育运行网络,使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在学校的地位和优先发展的意义,把工作、科研、探索的问题集中到这个待开发的地方,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课外体育工作。

(二)增大课外体育活动的投入。首先要增加运动场所、设施,要开发新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健身性、娱乐性较强的休闲余暇项目,充分体现健身、育人、享受的特征,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吸收更多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次要加大对学生体协及单项协会的经费投入,为他们自主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保障。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在构建课外体育运行网络中,学生社团组织、体育俱乐部是一支阵容强大的主力军,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过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学主体的能动作用这一意义上讲,是现行课堂教学中单一化、统一化、呆板封闭的传统主导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要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组织和建立,并给与大力支持和引导管理。

(四)建立学校课外体育的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引导。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体育奖学金、课外体育奖励基金等,课外体育工作成绩要作为单位综合考察的基本内容之一,从宏观上具体引导。

参考文献:

[1]王元华高校课堂体育程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2.24(5):48-50。

[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3]白秀贞课外体育锻炼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J]福建体育科技.2007.26(2).63-64。

上一篇:谈谈小学体育课的安全隐患与防范 下一篇:民办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