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博物馆改造设计理念

时间:2022-09-28 06:46:15

中国工业博物馆改造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信息社会(现代社会)、原始社会相比,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十分短暂,但是它的地位却跟其它时代同样重要。对中国历史来说,近代短短的大工业化时代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为了不让这一在“短时期内”突然大量出现又大量消失的文明绝迹于现代社会的建设中,我们有必要建设一个博物馆来纪念这一辉煌的时代。2010年,沈阳铁西区又原的铸造厂车间改造的铸造博物馆进行扩建。笔者认为,这个扩建工程不应该仅止步于一个建筑本身,它应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工业博物馆的选址

中国工业初期发展极不平衡。主要的工厂都集中在如北京、上海等几个比较大的城市。但是如今这几个特大城市都有着自己特殊的城市“名片”。像政治首都,国际化大都市等名号完全盖过工业城市的称号,因此它们并不适合建设这个代表国家性质的“中国工业博物馆”。而沈阳作为我国最著名的工业城市,有着东方“鲁尔”的称号。在“振兴老工业基地”大潮中,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对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做出表率作用。而有着日本、苏联、相继占领的复杂历史背景的铁西区,至今还遗存有大量的工业遗产,如电机厂、味精厂、化工厂等。(图1)这些工厂有的还在生产中,有的即将停产搬到附近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取而代之的是现代高层商业住宅。上面提到的铸造博物馆就坐落于这个历史与现代景观风貌相冲突的地方。它向南依次是电机厂、化工厂、味精厂、工人生活村、劳动公园等工业生产、生活区,再向西南就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即现代工业走廊,一些大型国有工业企业和私营工业企业都搬迁到此,并沿着京沈高速公路向西南无限发展。(图2)这一块从近代到现代,从老工业生产到老工人居住生活,到现代人居,到现代工业生产一长串工业主题“长廊”就是建设“中国工业博物馆”的最佳基地。我们应该将正在改造中的铸造博物馆作为新的中国工业博物馆的一个“序言厅”,向南纳入其它所有有关工业文明的区域,形成一个史无前例的“工业博物馆展示区”。

图1化工厂鸟瞰 图2中国工业博物馆建设涉及的主要

地段

社区化无边界化

社区化内容

工业博物馆适宜在工业建筑遗产的基础上进行博物馆的建设。而根据建筑遗存的规模和客观条件决定该工业博物馆适合单体建筑的形式还是社区化的形式。中国工业博物馆因为沈阳铁西的大规模的工业遗产集群而建立,所以应该要选择最独特的社区化博物馆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将“城市生活内容”装进这个“博物馆容器”里。而这“城市生活内容”指的便是如柯布西耶所说的居住、娱乐、游憩、交通四大主要部分。

一方面,这些看似去与博物馆内容不相干的生活化的非展览空间加上带有历史印记的工业遗存,正是展示着老工业区生活情境的现在和过去。在其中生活的人们就是博物馆的演员,他们居住工作在这工业建筑遗存和现代建筑组成的区域之中,作为旧遗存与新设施的粘合剂,展示着现代人们是如何利用历史遗存、如何欣赏工业遗迹、如何把文化遗产从容的纳入自己的生活中来。(图3)而展示当地人的现实中的面貌的博物馆,本身是有很强的游园性质的,“人物表演”也是极为重要的。有了“时间、地点、人物”才有“故事”。

另一方面,一般的博物馆都是有营业时间的。到了晚上,没有参观者游览,工作人员也下班回家,博物馆就会关上灯进入“休眠状态”,等待第二天再次开放。但是对于建立在大面积老厂区原有建筑、设备基础之上的大型主题工业博物馆,夜晚熄灯后会成为城市人员的一个“真空区”。这种可怕的区域会让很多本可以穿过博物馆到达某地车流选择绕道行驶,甚至成为治安隐患。同时,一个如此大的工程每天只有50%的时间是处于使用状态,从经济方面来说也是很不划算的。所以这种特殊形式的博物馆就必定要选择社区化的经营方式。这种非展览非非展览的形式就是最“天人合一”的,最“和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工业博物馆这种特殊的景观“装饰”着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居民为这个博物馆增添着“人气”,两者相得益彰。所以社区化的形式是“中国工业博物馆”建设的不二选择。

图3德国北杜伊斯坦工业改造后的热闹景象

边界模糊

一般的博物馆是指一个建筑或一个院落围合的建筑群,不管是哪一种,它们都是以墙来分隔内部和外部空间。因为外部是嘈杂的城市生活,内部需要给人安静的环境用来观览展品。同时,也可以避免展示内容的文化背景与现实城市的环境相冲突。以工业遗产为基础建立的社区化中国工业博物馆由于其展示内容的特殊性,不宜采用上述封闭式组织形式。首先,展示区有大量的工业建筑遗存,不可能有一个场馆建筑全部将他们囊括进去。其次,由于其宏大的规模,也不宜用围墙将这个建筑群为何起来。如果这样做的话,它就会像一个结石,阻碍城市运转。再次,由于其社区化的内容与周边城市的实际内容是相似的,所以很难划分出一个明确的边界来区分内和外的“不同”。所以,为了社区化的实施,就必须实现博物馆的无边界化。

无边界化不是没有边界,其实它是一种边界模糊。原先的建筑遗存布局在一定范围的厂区中,这个厂区范围是有边界的,因为它与旁边的的工厂属于不同生产单位,与旁边的住宅属于不同的使用功能。在改造为社区化的博物馆后,其内部没有与周边明显独立的特殊单位和特殊使用功能,因此,我们将原厂区的围墙拆掉。但是在人们心中还是会有一个大概的轮廓来识别这个“博物馆”是什么形状,在什么位置,只是无法把这个轮廓确定在几面墙上。就好像在色带中人们能区别什么是黄色什么是绿色,但是不能在色带中画出一条准确的分界线来分隔黄色部分和绿色部分。我国部队在2007年更换数码迷彩军装,这种军装不同于以往的“云朵”式迷彩服。因为数码迷彩服采用渐变退晕的彩色方格,比“云朵”式迷彩服每个不同颜色的“云朵”都有明确的边界有更强的隐身效果。(图4)同样,若果我们想让一个建筑群融入一个城市的话,也不能有太明显的边界。这样做,有利于把“博物馆”文化气息辐射到周边区域,扩大它的文化功效。因为取消了边界这个门槛,“博物馆”的可达性更高了,人们可以晨练时跑步到达或穿越这里,晚饭后来这里散步等等,附近的居民会把“去博物馆”纳入日常生活的一个步骤。

图4数码迷彩服局部

无边界还是一个动态概念,没有固定的轮廓束缚,就没有固定的面积和形态。沈阳铁西区还有一些其它的老工业厂区,日后随着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逐渐加入这个集体。而且,这里提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是一个由老工业区到现代新工业区的串联形态。新工业区是沿着京沈高速公路在不断拓展的。无边界化非常适应这种生长似的发展,随时把新建的区域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中。这种“生长”的“博物馆”是“活的”博物馆。

结语

“中国工业博物馆”作为一个一个社区化无边界化博物馆与工业遗产保护的结合体,可以做到既保护了建筑遗产,又发掘它们的潜在价值;级保护了城市中老工业用地的风貌,又使它不会阻碍了老工业区的人居化发展。它可以联系铁西区内其它的工业遗产景观节点,形成一个开放的、多功能的“博物馆”系统,使人们能够在博物馆里居住、在博物馆里学习,在博物馆里工作,在博物馆里玩乐。

参考文献:

刘伯英 冯忠平《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哈静 陈伯超 沈阳市工业建筑保护遗产之我见[期刊论文]-时代建筑2007(6)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青峰岭水库水文预报误差分析 下一篇:桥梁结构耐久性构造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