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科研二级管理模式的认识与探讨

时间:2022-09-28 06:32:38

地方高校科研二级管理模式的认识与探讨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传统的一级管理已不足以应对科技发展的现状。所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必须完成对自身职能的改革和组织结构的调整。高校学院作为我国开发科研成果和研究科学技术的主要基地,肩负着科学技术成果的研发工作以及科研技术人才的培养重任。如今高校的办学重点主要放在发展二级管理模式之上。即从科研项目的管理中,实现科研活动的制度化和科学化,确保高校科研技术研发的院科式管理。本文将高校科研二级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予以了简单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对策。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科研二级管理 认识探讨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的现代化促使了高校管理的三级体系变革。校、院、系这三个级别的管理体系,共同实现了高校科研管理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尤其二级学院管理作为高校管理中的行政管理,发挥着集中性和针对性的协调作用。高校科研的二级管理模式不仅是科研组织的管理单元,也是科研活动的教学基础。

众所周知,高校科研机构的二级管理包括,一级管理即高校的运营管理与发展规划;二级管理即高校制定了若干专业的发展计划并下分给分属院校完成运作。同理可知三级管理是指按照专业种类的不同所划分的系单位。这里所说的二级管理模式就是指科研机构中高校与院科级别的划分管理。

高校科研活动的发展以院科为单位,并将若干专业予以集中,实现共同发展。科研活动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校的管理制度为基本参照。高校科研机构的二级管理模式,也是针对高校知识创新和技术人才培养的一次教育改革。综合性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在实行校、院的二级教育管理模式。由此可见,为实现高校学院的自我发展和自主经营,各大高校都在不断地深入学院建设和专业发展。校、院分级的二级管理机制成为发展专业的关键所在。高校通过对学院的科研管理,推动高校科研水平的深入与提升,但在学院管理的过程中,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譬如学院管理队伍的素质低下和专业不精等。

1 二级管理体制下高校职能部门的现状

二级管理体制下的高校职能建设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点工作。职能部门是否成功地发挥了科研管理功能,这关系着高校科研管理的正常运行。高校职能部门按照高校制度所规定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内容来完成具体分责。这些职能部门负责掌管学院的职能管理。然而高校的职能部门由于职能交叉和事务繁琐等原因至今仍存在很大问题。譬如高校建立了招生就业处等相似部门,这些部门里常出现重复岗位,不仅浪费教学资源,而且缺乏统一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学院受控于多方职能部门的指令,易造成学院管理的混乱。而且高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能发展也并不均衡,学院中甚至延续了这种缺陷,并导致系与系之间专业发展的不平衡。

2 职能部门的定位与思考

高校职能部门是连接总校与分院之间关系往来的中枢纽带。高校科研机构的行政权归属于职能部门,且每个职能部门的职责也都不尽相同。高校科研的教学工作即指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和科研开发。二级管理模式不仅将高校科研的教学目标和科研计划融入了学院的办学方向和管理体制之中,还将各职能部门的确立给予了科学的院科分类。其中包括教学管理、专业管理、财务管理、公共管理、监督管理、图书馆管理、校园监督管理等方面。高校管理不仅肩负着职能部门的自和执行权,还必须负责总校与分院之间的关系维护,适时地把控学院的办学计划和服务项目,并建立学院教学质量的评估监督体系。

3 关于不断完善校、院二级管理机制的思考

高校二级管理模式的体制改革,必须实现下属学院的自我发展。依照高校内部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来发展学院的办学特色,创办一流的专业教学和科研活动,建立集创造性和专业性于一体的办学实体。由此可见,实现科研二级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发展,就必须加强高校职能部门的建设和学院办学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1)转变管理观念。国家科研院校的管理程度与专业人才的培养成正比。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与日俱增的需求,高校必须针对自身的发展情况,应对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挑战,以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为目标,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全力发展二级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而且我国的科研成果主要来自于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所以,高校要实现下属学院的专业发展就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从而解放总校的管理权,将分院发展定位于自主发展和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集中教学目标完成整体的办学改革,提高学院在教学质量、科研活动、人事管理、财务监督等方面的独立办学能力。高校还应制定学院专业的学科规划与专业建设,做好招生与教学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制定学院管理的培训课程,提高学院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

(2)转变机关职能,充分发挥其参谋、组织、指导、服务和监控职能,建立评价机制,以评促建。二级学院的专业设置应符合层级化管理。在高校发展过程中,以总校为主体,以分院为客体。作为客体的科研学院,必须配合总校的发展规划,充分发展本院的教学特色与服务规划。高校职能部门必须由机关理念转变为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其参谋、组织、指导、服务和监控职能。在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实现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人才机制,落实学院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展开。高校职能部门还必须建立评价机制,以评估促进建设,增加业绩考核和考评机制,确保学院的正常教学与科研进程。总校必须确保分院在使用权利时发展办学实体的服务化和社会化,加强高校领导与学院基层管理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科学民主的科研管理体制,还要在对分院发展的监督考核中,建立学院内部的考评机制。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制度管理。学院的自主经营必须以遵守总校的管理制度为前提。而学院管理可以说是二级管理模式的主体部分。如何促进学院建设和专业发展更是高效科研机构的办学宗旨。高校的科研活动尤为注重工作效率和科研质量。所以,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又是学院设置规章制度的考量基础。健全的规章制度有助于学院实现制度化管理,保证学院行使权力的合法化和规范化。高校职能部门还必须结合法律规范来整顿学院资源,并制定学院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和运行机制,将学校制度作为学院发展的最高准则。与此同时,学院建设还要以完善制度和规范管理为主要内容,进一步规范学院专业的发展环境。

(4)学院责权对等,激发办学活力。二级管理模式下的学院管理主要依靠的就是责权对等原则。所以,高校提倡下属学院的自主经营和自主管理。具体而言,一是实现总校分院在教学质量、科研活动、专业建设、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决策权和执行权;二是在人事招聘方面要求学院自主经营,实现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师资队伍的优化。高校方面对教师职称评选以及任用辞退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并由学院和学校共同评定;三是高校积极发展学院的硬件设施建设,更支持学院的现代化建设。高校依据财力集中和财权下放的原则,放宽学院的权限限制,主张学院的办学经费以自主发展。高校科研的二级管理模式尤其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办学转变。将一级管理向二级管理转变,实现服务型的高校科研机构,实现科研活动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5)协调二级学院之间关系,支撑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学院管理属于学校管理范畴。高校制定二级管理体制其实就是为了防止学院内学科专业所出现的交叉现象。专业的交叉现象可能导致学校资源的浪费和重复,也可能导致本校的专业发展受到制约。将若干专业合理分配到下属学院进行集中式管理,更适宜我国高校科研专业的发展前景。因为学校管理涵盖了高校对下属分院的二级管理,所以总校负责协调各学院之间的关系,并完成学院之间的资源整合和办学改革。建立学院之间的资源共享与科研交流渠道,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继而完善二级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和社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天佐,周清明.高等学校构建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2005(11).

[2] 刘亚荣,高建广等.我国高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3).

[3] 王娜娜,吴业春.高等学校下属学院管理权利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3).

上一篇: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 下一篇:可别做小马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