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危机中谣言的处理控制

时间:2022-08-17 08:08:11

论公共危机中谣言的处理控制

摘要: 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公共危机事件不仅冲击着政府的管理能力,还冲击着社会公众的心理。随之很多社会问题,比如公众恐慌、谣言等也就会出现。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对谣言处理的研究,有助于舆论引导和稳定民心。本文主要就公共危机中谣言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控制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处理控制谣言的建议。

Abstract: China's public crisis events occur frequently, public crises not only the impact of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capacity, but also the impact of public psychology. Along with a lot of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public panic, rumors will appear. Public crisis events, rumors treatment, to help guide public opin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people. In this paper,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treatment control of public crisis rumors, and suggestions of processing control of public crisis rumors was proposed.

关键词: 公共危机;谣言;处理控制

Key words: public crisis;rumors;process control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284-02

1 公共危机与谣言传播

公共危机是指因自然或社会原因所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对社会秩序、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造成重大危害,从而导致的社会恐慌或社会安全保障有效性的骤然降低甚至丧失。公共性危机的祸因主要有六种,分别是自然灾害(包括火灾、风暴、地震、洪水)、公共安全突发事故、恶性刑事案件、恐怖事件、疾病传播(即公共卫生问题)、自然环境恶化。公共性危机的实质是危及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秩序和生存空间,侵犯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谣言,英文为rumor,《韦伯斯特英文大字典》对“谣言”的解释是: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谣言在一时间是不可证实其真实性的,需要加以澄清或者引导,如果处理不及时的话,就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不利影响,谣言四起,甚至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在去年就发生过几次社会,在这几起事件中都是谣言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些谣言在整个中是导火索的作用,而有些谣言在其中加剧了的严重性,使得小范围的事件变成了大规模的事件,还有一些谣言发生在之后,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和负面舆论。例如:2008年的“瓮安事件”,当时是贵州省瓮安县有大概200多人冲击了县公安局,县政府等地,并造成了上万群众围观,社会影响极其恶劣。这次事件的起因是有个叫李树芬的女中学生意外死亡,死者家属认为警方认定的死者因溺水死亡的说法不对,导致了这次事件的发生。就在家属和警方因为死因僵持的时候,有谣言出现了,称死者是被奸杀的,这就造成了社会上的动荡,影响很大。最终形成了众多民众冲击政府机会的恶性事件。这次事件是一次谣言引发并扩大的典型,因此,控制谣言对我们的社会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2 公共危机中谣言产生及传播的原因

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谣言的产生及迅速传播与环境背景、公众心理和政府对谣言控制的不足有着密切的联系。

2.1 群体危机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主要是谣言产生后的环境。发生之后,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扰乱社会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在发生的时候,

2.2 谣言产生和迅速传播的助推器是公众的惶恐心理。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群众的心理因素。在发生的时候,群众们的神经是高度紧张,并非常着急的想要了解到自己的利益是否会受到损害。而一般情况下,这段时期的信息会传播不畅,给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因此,这种恐慌的心理加快了谣言的传播。

2.3 政府的消息滞后、不充分,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也是造成谣言传播的重要原因。政府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滞后,信息量不充分以及信息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都是造成谣言有机会大肆传播,并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的重要原因。

2.4 政府对于媒体的管制以及没有进行有效引导,也是谣言传播的另一重要原因。“对于公共危机事件,以往的宣传纪律一般不准许媒体自行采访报道,而是经有关部门同意后,由新华社统一新闻通稿,其他媒体可以加以转载。”但是正是由于政府的这种管制,造成民众不能及时知道事件的真实情况,由此引发许多猜测。

3 公共危机中谣言的处理控制

谣言对于公众心理、社会稳定以及政府处理公共危机事件造成了很多不利影响,因此政府和大众传媒有必要对谣言实时监控,加以澄清。如何终止谣言继续发挥作用呢?通过分析谣言传播的根源和政府对谣言控制的不足,本文认为可以从消息和媒体管理两个方面来进行处理控制。

对于政府来讲,政府应该本着信息透明的原则。事件发生之后,政府应当在第一时间消息。信息公开越及时,辟谣就越有力。一则能够体现政府处理事情的诚心和决心,容易取信于民;二则能够将谣言控制在萌芽状态,避免谣言的大规模扩散。切忌抱着等事情完全调查清楚再公布消息的心理,那样只会陷入被动。的信息不完整没有关系,在时可以向媒体和公众说明,事情还在调查之中,进一步的情况会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后马上公之于众。当然,政府在及时信息的同时,应该注意的信息应该尽可能全面,并且具有权威性,尽量消除公众的疑问,千万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对敏感问题进行遮盖,那样不但不能掩人耳目,反而会引发公众的猜测,导致谣言四起,并且似的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还有,政府应该树立一个观念,信息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事实的调查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必须要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随时公布最新的调查情况,并对以往公布的不太准确和充分的内容予以修正和补充。

对于大众传媒方面,政府对于媒体的管理也很重要。在公共危机中,政府是危机管理和谣言控制的主角,媒体则是实现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的所作所为以及的消息,必须通过媒体的传播,才能最大程度的让公众了解和相信。因此事件发生之后,政府首先应当全面向媒体开放,充分利用媒体传播自己的声音,而非限制和干扰媒体采访。事实上,在信息传播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想要完全阻止媒体报道是不可能的。如果千方百计阻拦媒体采访,就会让其转而报道小道消息和一面之词,只会让谣言愈发难以控制。其次,政府应该在事件发生后主动与媒体沟通,协助和引导媒体进行采访报道,以“我”为主提供情况,而不能总是被动地等待媒体前来采访报道,或者任由媒体自己采访报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通过媒体传播自己的声音,防止媒体进行片面的和不实的报道,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1]范维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科学问题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科学基金,2007.

[2]李晓翔,谢阳群.危机信息系统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

[3]朱晓峰,潘郁.基于信息论的政府再造与实证分析[J].情报杂志,2006.

[4]吕斌,李国秋,杨国庆.组织危机管理过程中的危机信息流及其扩散研究――危机管理的信息流控制法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

[5]于建嵘.当前我国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

[6]陈宝成.六大原因诱发地方政府与民夺利是祸首.

[7]唐斌.的网络传播与政府干预分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6卷第6期.

[8]罗忆.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新闻意识―――从松花江污染事件反思地方政府的危机公关[J].当代传播,2007.

[9]朱春辉.试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政府危机管理的路径选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

上一篇:暂且当个糊涂虫 下一篇:如何做好花卉种子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