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多种发展因素 提高农村户用沼气效益

时间:2022-09-28 06:17:04

整合多种发展因素 提高农村户用沼气效益

1.沼气发挥的“三个”效益

1.1经济效益 一是节省生活用能开支。建设一口沼气池投资3000元左右,政府贴补2000元左右,农户投入750元,按使用10年计算,农户平均每年投入75元左右,每年可产沼气300~350立方米,可节省燃料和电费500~700元。二是用于蔬菜种植能增产。沼气燃烧在蔬菜大棚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大棚增温保温;另一方面则将沼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气肥促进蔬菜生长。三是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沼气池的发酵原料主要来源于牲畜粪便,通过建设沼气项目,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只有多养猪才能多产气,同时沼液又可以养猪。四是沼液及沼渣肥田,助农作物增产。沼液及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能够起到有效增产作用,在每亩施用沼渣1吨的条件下,配合其他措施,每亩玉米可增产10%左右,按7500公斤/亩,每亩可增加收入500元,镇赉县建设沼气池的项目村种植玉米30万亩,全年可增加收入15000万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作物施用沼肥,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2社会效益 一是开发利用沼气是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体现了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可以密切干群关系,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二是改变了农村用能结构,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三是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人畜粪便投入沼气池发酵后,能将寄生在人畜粪便的细菌性病原、病毒性病源、寄生性病原及蚊蝇虫卵沉降杀灭。因而沼气池是消灭了蚊蝇的滋生场所,阻断了疾病传播的途径。使农户的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得到改善,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四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上沼气后,受益最直接的是广大农村妇女。沼气把她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生产和学习中,进一步解放了妇女劳动力。

1.3生态环境效益 一是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利用的良性循环途径。通过推广“猪——沼——果(蔬、粮)”等循环生态模式,人、畜、禽粪尿及农业下脚料入池发酵对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所产沼气用作能源,产生的沼肥施用于农田,能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提高农产品品质,农作物秸秆一部分还田、一部分作牲畜饲料,牲畜产生的粪便再回流到沼气池作发酵原料,在生产、生活系统内建立起以沼气为纽带,种、养、居(住)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体系,既提高了沼气池的利用率,又提高了土壤肥力,同时还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也解决了因秸秆焚烧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实现农业系统内物质的良性循环。二是沼气使用后,农户不再割草伐木当燃料,可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沼气的利用能有效减少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等不良气体,改善大气质量。三是在治理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解决了大量的畜禽粪便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通过建设农村沼气项目将畜禽粪便入池有效杀死病菌及有害微生物,有效改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其次解决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的污染,化肥在使用过程中约有70%逸失于环境中,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充分利用沼渣沼液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是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大事,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2.当前农村沼气发展的不利因素

2.1农村用能结构的多元化 农村生产和生活用能主要有:电能、煤(包括型煤)、秸秆、薪柴、天然气、太阳能、沼气、石油类制品。经初步测算,沼气约占耗能总量的5%~10%,并有逐年提升的趋势。因此,农村用能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而沼气所占份额偏低,不具有主导作用。

2.2政策宣传不到位 对宣传工作重视不够,宣传方法手段单一,不能较好地宣传国家沼气建设的有关政策、法规、补助标准、补助形式,此外一些地方部分农户不能抹去70年代沼气失败的阴影,沼气造成的负面影响至今还存在,新时期建成的沼气带来的良好效益,仍有很大部分农户不清楚或了解不全面,由于一些乡镇的村社干部素质偏低,对沼气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认识,对沼气建设的好处不了解,持观望等待态度,认为该项目无利可图,就不去广泛宣传、发动,正确引导,甚至对项目宣传带来负面影响,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使工作很被动,既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开展和任务的完成,又使这项造福于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致富工程、生态工程”得不到较好的普及推广。

2.3部分领导重视不够 沼气是一项利民工程,特别在实施沼气项目时具有任务重、时间紧、工作环节分散、具体问题多等特性,要在项目村内做好这项工作,领导重视十分关键,尤其乡镇党政“一把手”重视与否,决定着该地此项工程做得好与不好、快与不快。

2.4建筑原材料涨价,农户投入大 建筑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加大了建池成本。一般建一口8立方米沼气池,仅材料费就达到2000元以上,还不包括二次转运费用,加上燃具及管路管件、挖坑、小工、技工工资等,每口建池成本高达3500~3800元,而目前国家对项目补贴最高标准才2000元,农户自筹750元,如果按照项目要求进行“改厨、改厕、改圈”,农户自筹将在2000元以上。而农村其他项目如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商品粮基地等项目的修路、打井等,一律由国家投资,公司建设,农民根本不用投资。由于沼气池建设项目农户自筹比例太大,影响了农户的建池积极性。

2.5外出务工人员多,整村推进难度大 现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很多是举家外出,有些村外出人口占50%以上,举家外出40%以上,劳动力外出最高接近70%。据2008年调查,某村,总人口942人,外出人口就有730人,占总人口的60%以上,总户数325户,举家外出130户,占总户数的40%。总劳动力631个,外出441个,占70%,而据项目规定,必须整村推进,即建池户要占该村总户数的50%左右。由于外出人员多,在家的大多为老弱病残、文化程度较低及家里较贫困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建池财力有限,因此,导致建池整村推进难度大。

2.6没有按照求完成任务 对于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变更项目实施地点和类别的情况。由于项目申报、批准和实施的时间跨度大,部分原先上报的项目地点因养殖行情的变化、畜禽养殖禁建、禁养区的划定,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或新村集中建设等原因,原项目地点无法实施。为如期如数完成上级下达的建池任务,在未按有关程序申报变更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类别的情况下,把经上级批准的项目实施村,调整到未经批准的村建设村,或把户用沼气项目变成养殖小区或联户沼气建设。

上一篇:住房保障的“黄石模式”及对城镇住房保障体制... 下一篇:把握农业发展时代脉搏 破解农业现代化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