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俚语的产生及其社会功能

时间:2022-09-28 11:22:19

美国俚语的产生及其社会功能

摘 要:俚语是相当特殊的言语形式。美国俚语的产生与美国文化与民族性格的多元化以及新事物、新概念的不断出现密不可分。本文从美国俚语产生的社会文化条件入手,重点探讨俚语的社会功能,从中揭示俚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美国俚语 文化条件 社会功能

俚语是一种非规范语言,《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俚语的诠释为:“主要是一种非习惯用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俚语曾经被视为“粗俗低级”,“不登大雅之堂”。而如今,在美国,俚语的流行程度却大大出乎语言学家的意料,频繁出现于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报刊杂志中;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大量使用俚语交流;从嬉皮士到雅皮士,都有自己的一套俚语;保守的中产阶级也讲俚语,就连一贯严谨的政客为了树立“亲民”形象,也在某些场合使用俚语。据美国语言学家弗莱克斯纳估计,一个普通美国人掌握的词汇量1~2万个,其中俚语约2千个,占10%。鉴于俚语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及其使用的逐渐广泛,英国学者R.A.Hudson指出,“俚语值得社会语言学家予以认真研究,并从多方面揭示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拟从美国俚语产生的社会文化条件入手,重点探讨俚语的社会功能,从中揭示俚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一、俚语产生的社会文化条件

1.美国文化与民族性格的多元化。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集中地,历来被人们称为世界的“熔炉”。在这个充分享受“民主、自由、人权”的国度,各民族的移民都保持着自己的信仰、生活习俗,甚至语言。在他们看来,对一种文化的占领或者对其他任何文化的不公平对待都会导致组成该文化群体的成员的人性的丧失。同时,他们也坚信,如果那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能与整个社会相融,那么,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则能充分享受充满平等和美好愿望的和谐社会。民族“烙印”使美国构成了一个多文化群体的社会,文化上的借贷必然导致语言上的借贷,因此,美国英语的外来语和俚语才会不断增加。另外,在主流文化的框架内,存在着许多的亚文化集团。集团间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教育背景的差异决定了各集团成员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和表达方式也因此有所不同。因此,美国文化的多元性为俚语的产生和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文化是铸就民族性格的深厚底蕴,一代又一代美国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国梦”,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精力旺盛、富于创造;开朗活泼、不墨守成规; 勇于创新、追求新奇;藐视权威、倡导自由平等,这些都是美国人常引以为荣的民族特征,因此,可以说,美国俚语的广泛性与美国人的民族性格不无关系。

2.新事物、新概念的不断出现。美国语言学家J ・B ・Bride 曾经指出:当一种社会生活悄悄或突然发生变化时,语言将会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随即变化。尼克松在1972 年总统竞选时所发生的“水门事件”导致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总统辞职,从此watergate 就在英语中生根并发了芽,以后凡属与政治丑闻有关的表达都离不开gate,如:1988年的Irangate;在新词典里还可以找到诸如:Debategate,gibberishgate,Godsgate,Reagongate,salvation2ga-te,sugargate,Walk on gate等一系列新词,现在的意大利足坛甚至还出现了phonegate (电话门),每一个词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用gate构成的词也可能是个人丑闻,尤其是政界要人的丑闻。例如:查尔斯王子与卡米拉的桃色新闻被曝光以后,也就出现了Camillagate (卡米拉丑闻)这个时髦的新词。“9・11”带给了美国政府和人民一场和平时期史无前例的浩劫和挥之不去的痛苦回忆,而灾后的美国学生很快从创伤中恢复过来,并创造出了一些与之有关的俚语。形容某人怪异并难觅其踪迹时,他们会说He is as hard to find as Bin Laden (他像本・拉登一样难找),或者干脆称他为Taliban (塔力班);还用firefighter (消防队员)来比喻一个人勇敢献身、可敬可爱;把要求严格的老师成为terrorist()。

二、俚语的主要特征

俚语之所以在英语词汇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为较多的公众所理解和普遍使用,是由俚语的特征所决定的。俚语的幽默生动、富有形象性、易于表达情感、言简意赅等,反映出俚语与美国民族特点相符合,并使其显得更为独特,更为突出。

1.俚语的生动形象。美国俚语往往借助各种比喻手法,特别是隐喻手法形成鲜明的形象性。有时它比标准语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比如:以a pie in the sky,比喻不切实际的计划;以to be over the hill,喻指人过了颠峰岁月;a couch potato,指总呆在沙发里看电视的人;red tape, 指、办事拖拉;think―tank表示智囊班子;knockout指杰出人或物。拍马屁”被称作 apple-polishing等等,此类俚语既新奇又生动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2.俚语的幽默风趣。许多美国俚语都是利用谐音来达到易记易懂、顺耳入耳、生动有力的效果。例如:wiggle-waggle(摇摆,聊天嚼舌头);tip-top(非常杰出的);razzle-dazzle;(狂欢陶醉);hurry-scurry(慌慌张张)hoity-toity(神气十足);dilly-dally(游手好闲的)等等,幽默感十足。此外,俚语还常常使用夸张的手法加大听者和读者的印象,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如:a lady -killer, 表面含义是杀死女人的男子。但深层含义为让女人一见倾心风度翩翩的男子。I was really put through the wringer at my joy interview. “put through the wringer”,并不是表示某人被扔进了“绞肉机”而是用于形容某人精力耗尽。

3.俚语的委婉之意。俚语常常采用迂回曲折、模糊不清的表达手法来替代直截了当的说法。当谈到人类忌讳的事儿时,人们总是会避免直接地提及。这样的俚语相当的多。如:以to kick the bucket 或to go one's last home 表示死亡;以to kiss something goodbye表示舍弃某物;以a lead balloon (一个铅制气球)表达失败之意;以 to go and see one's aunt; John or little boy's room表达上厕所之意。显然这样的说法既避免了令人感到尴尬,又起到了一定的诙谐幽默的作用。

三、俚语的社会功能

任何语言形式都是人们对人类社会的看法和态度的直接反映,俚语也不例外。

1.强化集团内部凝聚力。俚语是特定社团的内部语言,往往在同辈或帮会中使用,它所反映的是内部成员平等、融洽的关系。不同的社会群体使用各自特有的隐语或行话。如:a box(=a piano),a number(=a tune), to swing(=to play well)是爵士乐爱好者的术语;a beetle(=a small car),a horse(= a motorcar)是交警的行话;left bridge (=left front pocket),right bridge(=right front pocket),to kiss the dog(=to steal the victim’s money face to face)是扒手的隐语。扒手通过这些作案隐语传递信号,即使被扒对象听见,也未必能觉察出来。所以,合伙扒窃安全且成功率高。所以,俚语发挥这样的社会作用:划分和标识团体界线,并且使俚语使用者保持或获得某种团体成员资格(BemardSpolsky,2000)。美国《时代》杂志的著名作家Lance Morrow (1986)指出,俚语具有团体性,它给予团体成员某种地位和身分;在维持隐蔽、一致、自尊的同时,通过语言叛逆,使该团体与社会其他人区别开来。

2.调解人际关系。俚语是一种不拘礼节的非正式语言,它能给说话双方带来熟悉随便的气氛,从而便于互相接近和消除隔阂。如果一位老师对回答不了问题的学生说:come along,my boy,cheer up,there is absolutely nothing to worry about.那么这个学生的难为情便会一扫而光,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松活跃起来。住在纽约哈莱姆区的黑人一般对他们当中那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黑人律师或医生怀有一定的戒备心理,认为那些已经具备优越的社会地位,不会真诚地对待自己。但是,当对方人开口就用地道的黑人俚语与其打招呼“Hey, baby, How do you doin, babay?”对方的心情顿时松驰下来,也不再拘谨,放心地将事情委托给他办理。

3.维持人类心理平衡。运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不难发现,俚语的深层动力主要源于“自我”(ego)对“超我”(supergo)的抵制。自社会自家庭这一社会的细胞产生起,就出现了等级和阶级,作为社会人的精神,其“自我”总会受到伤害,这是普遍的人类心理现象。而俚语正好充当了自我调节的愈合剂。为了抵制“超我”对“自我”的控制,保证“自我”健康发展,就要有一种手段来弥补自身的弱点。俚语这种特殊的语言正是这样一种手段。当今美国流行校园俚语正说明了这一点。当今社会,学生正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精神的“自我”部分难以获得独立发展。用规范语言不便表达内心的复杂思想,于是自然地借助于学校俚语―――学生独有的语言。这样同学间交谈轻松随意。吸毒在美国校园已成了普遍现象,为了表达这种非法行为,学生使用大量隐晦而又妙趣横生的俚语来表示“”:mother,monkey,monster,Mickey mouse,tea,straw,grass,weed,gum,horrors,bis-cuit,nose-burner,crystal等。另外,俚语中凡涉及绞刑、电刑、谋杀等的用语,无不对死亡采取嘲弄的态度,这从深层次反映了俚语使用者以轻松幽默的心态对待死亡这一残酷的现象,从而使自己从紧张恐惧中解脱出来。

4.反映人们对社会现实所抱的态度。5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出现了若干类型的以青年为主体的亚文群,如:50年代的beatniks(“跨了的一代”)、60年代的flower children(“花孩”)、60年代末的hippies(嬉皮士)以及侵越战争时期的Yippies(易比士)。这些亚文化群的成员对社会现实和世俗陈规怀有强烈的不满情绪,他们不但有盖上自己烙印的一套俚语词汇,而且就连这些亚文化群的名称也都是些俚语色很强的词。对于不属于亚文化群的一般美国人来说,使用俚语同样可以表达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态度。侵越战争和水门事件之后,美国人普遍对政府和政界要人失去信任。俚语boys in the backroom(政客)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政客们躲在密室中密谋策划的情形;the badger game原指“美人计”或“仙人跳”,现已有引申义,意即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各种欺诈或恐吓行为;the big lie(重大的政治上的颠倒黑白)则是其中的又一个例子。

四、结束语

在当今美国社会,俚语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得到广泛使用,它和美国棒球、麦当劳、牛仔裤一样,是美国文化的象征。因此,我们在学习现代英语时,加强对美国俚语的了解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了解整个现代英语的发展,特别是了解口头英语的发展,以增进我们对美国社会文化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刘世雄:《美国校园俚语流行的促动与制约因素分析》,《咸宁学院学报》,2006.5。

[2]徐大明:《当代社会语言学》,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郑立信:《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顾嘉祖,《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4]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黄 倩:山东德州学院大外部。

上一篇:法律英语模糊性语言的语用功能 下一篇:信息处理与现代汉语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