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诊断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并胎儿水肿1例

时间:2022-09-28 07:56:27

彩超诊断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并胎儿水肿1例

【中途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27―01

1 病例

孕妇,26岁,孕1产0,孕20+2周,于我院常规产检时行超声检查。超声提示:宫腔内可见一胎儿回声,双顶径44mm,股骨长27mm,胎心率146次/分,脊柱连续完整。胎盘位于子宫后壁,厚度22mm,呈I级。羊水深径约19mm。胎儿颈部可见约87×75mm的囊性暗区,突向羊膜囊下方,囊肿内呈多房性,内见菲薄分隔状强回声光带;胎体呈“外套样”增厚、厚约20mm;胎儿胸腹腔可见片状液性暗区。超声提示:(1)中孕、单胎存活(2)胎儿颈部及枕部囊性包块(考虑胎儿淋巴水囊瘤) (3)胎儿胸腹腔积液(4)胎儿水肿(5)羊水少。经引产后病理诊断: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如图1,图2。

2 讨论

由于颈部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 NT)的变化与孕周关系密切,一般认为在11周--13周6天测量NT较好,此时头臂长相当于45-84mm,标准测量平面为胎儿正中矢状切面,并在胎儿自然姿势时,尽可能将图像放大,只显示胎儿头部及上胸,令测量光标的轻微移动只会改变量度结果0.1mm,游标尺应放在定义NT厚度的界在线,在距离最阔的透明地带量度,分辨羊膜,注意颈部会被脐带围绕,应量度最少三次,并测量量度所得的最大数值。胎儿NT正常值厚度随着头臂长(或孕周)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决定透明层是否过厚时,必须考虑测量时孕周。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中,颈部淋巴管与颈静脉窦在10-14周相通,在颈部淋巴管与颈静脉窦相通之前,少量淋巴液积聚在颈部,出现短暂回流障碍,形成暂时性的颈部NT增厚,正常胎儿在14周应消退。如果颈部淋巴管与颈静脉窦相通延迟,从而出现明显颈部淋巴回流障碍,淋巴液过多地积聚在颈部,NT增厚明显,甚至到孕中期发展成为淋巴水囊瘤。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又称颈部淋巴水囊瘤,是颈部最常见的异常[1]。它表现为厚壁囊肿,超声根据囊内有无分隔,分为有分隔和无分隔水囊瘤两种类型。无分隔水囊瘤主要表现为单房囊性包块,多位于颈前部两侧,体积多较小,易漏诊;有分隔水囊瘤典型表现为多房囊性包块,内有明显的分隔光带,囊肿一般较大,最多见于颈背部,偶可位于颈前部、腋窝及纵膈内。临床意义,在自然流产胎儿中,颈部水囊瘤的发生率达1:200,活产中的发生率约1:1000[2]。有分隔水囊瘤常合并染色体畸形、心血管畸形及胎儿水肿。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形为Turner综合征(45,XO),(占75%),其次为18-三体(占5%)及21-三体(5%)。超声对此畸形有较高的检出率,需要密切随诊,若颈项透明层继续增厚或形成囊性包块,则提示本病,为临床及时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郭万学. 超声医学[M].第六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

[2] 严英榴,杨秀雄. 产前超声诊断学[M].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上一篇:油田多种经营企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下一篇: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