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得法 悠游作文

时间:2022-09-28 07:41:39

指导得法 悠游作文

游戏作文的课堂指导包括游戏活动指导和习作训练指导。游戏指导是活动开展的保障,是课堂习作的基础,应着重引导学生关注活动的过程,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和展现能力。而习作指导贯穿在游戏指导中,强调对学生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见闻、感受的表达方面的指导。这两项指导相辅相成,让儿童充分感受游戏作文的乐趣和收获。

一、 游戏的乐趣生成出课堂的动力

布约克沃尔德曾说,充满缪斯天性的儿童文化与学校文化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只有以儿童为本位的才能解决儿童和成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游戏作文可以为习作指导课堂的和谐搭建宽阔的桥梁。在下面的案例中,我们也许能发现一些游戏作文指导中很有意思的地方。

游戏作文《惊险一刻》片段:

师:(打开电脑,略显奇怪)嗯?有人给我发了封邮件,说我们六(1)班的教室里竟然藏有炸弹。

学生们原本些分散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了老师这儿。

师:教室有炸弹?……xx你是怎么看?

生:我有些紧张,也有些怀疑,我们教室里怎么可能有炸弹?

生:我也不相信,不过也害怕炸弹爆炸,那样的话可能会炸毁整间教室……

师:我也不敢相信……等一等!是真的吗?刚刚又来了一条消息。怎么办?

生(很多):快逃吧!

师:一起逃?可自己跑了,楼上楼下的同学怎么办?嗯?先让我看看这条最新的消息―揭秘炸弹游戏可以获得奖励。大家愿意一起挑战这个游戏吗?

(进入下一个游戏活动环节)

好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儿童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和创造力,但我们也很担心一厢情愿的善意假设,会带来更多的弊端。要解决为情境而情境,为游戏而游戏的最好办法就是坦诚,借助教学的环境为儿童创设一个激发团队互助合作的假想敌是儿童可以接受,也是符合游戏精神的策略。

这个策略的核心就是“趣”。这种“趣”是建立在儿童的想象力之上的,儿童世界本身就是一个想象力无比大的世界,他们乐意参与的游戏恰恰就是这个世界的载体。这种“趣”必须是能调动儿童身心的,是能激发儿童真善美情怀的,因为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往往就是来源于对“趣”本身的体悟。

所以,诚如上面的这个案例――教师将一个想象中的,极具破坏和创造力的设想借助游戏的载体引入课堂,利用“趣味挑战”把儿童原本对习作课堂的畏惧心理转化为对游戏关注。吴勇老师也说,梦想是儿童最丰富的写作资源。这个梦想就是儿童天然具有的游戏心态,习作教学真正融入这个儿童的世界就会和儿童的梦想一起飞翔。

二、 点滴的心情演化为生动的语言

一次游戏作文教学研讨活动后,团队中的有老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游戏作文中因缺乏关注儿童“内心世界”导致儿童情感缺失的现状,“如果我让孩子们写一个游戏,即使他们没当场玩,甚至从来没玩过,也可以很精彩,信不信?……”如是语扣问人心。

游戏作文《学写童话》片段:

师:各位动物们,老虎大王下面允许你们为自己的不到会申诉。不过,我可要提醒大家,如果申诉不成功它就要吃掉你们这个族群。

生:(扮演调皮的小猴)我因为和小伙伴做游戏忘来开会啦!

(之前,老师提醒要围绕动物们各自的特点来说。)

师:哼,哼。你觉得他这样申诉我会放过你们吗?你会怎么说?

生:我会用上敬爱的老虎大王。

师:嗯,很好!不过因为贪玩就不来开会太不像话了,我要吃了你们(动作)

生:其实,我准备来了,可树藤缠住了我,我拼命挣扎,手都划破了呢!

师:急中生智呀!不过,这倒真怪不了你……

(其它小动物陈述理由)

这是一个以“演”为载体的游戏作文,源起于是苏教版四年级下习作4的内容。以往大家教这个内容的时候,更多地是关心情节的编排而很少能关注到童话中人物的细节描写。因此,“奇文”百出,上天入地,纵横四海者比比皆是,独缺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形象者。在上面的这个教例中,何捷老师利用情境的创设将孩子引入一个利于孩子发现自我的想象世界,这个世界虽是虚构的,但不悖情理,只有遵循“人心”才能激发孩子的“文心”。

在游戏作文的课堂教学指导中,关注孩子的“心”,他们在游戏情境中的真实的反应,他们作为个体人地独特思考和体验,才能让孩子易于表达、乐于表达。

三、 品评的分享提升了表达的能力

游戏给了学生真实的现场,同时也给了学生真实的表情达意的空间。但不同理解层次的学生对游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尊重儿童思维和语言的同时,用“智慧分享”和“规范指导” 帮助提升学生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特级教师陈文老师说,这是帮学生建筑语言大厦搭脚手架。

游戏作文《猜猜谁喝的是醋?》片段:

老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大家的《活动观察记录》。(为学生设计的《活动观察记录》中,记录游戏过程要求用 的固定格式。)

丁铭:我的游戏过程是我要参赛醋真难喝赢得比赛。

老师:我能提一个问题吗?参赛前你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丁铭:我很会表演,再说喝醋我又不怕,我一定让大家都猜不出来。

老师:谁还能围绕这些环节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于静怡:选手们喝醋的时候,马婧你看到了什么?

马婧:我估计丁铭肯定喝到醋了。他先用鼻子闻了闻,接着就皱起眉来,再喝了一口,他原本笑着的脸,渐渐变成了苦瓜脸。随后又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启发、碰撞,引出了许多关于“怎么写好”的“好办法”。这些好办法其实就是一些拓展孩子写作思路的有价值的问题,它们正是支撑学生完成写作的脚手架。在交流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一段时间的问题支架的强化训练,学生就可以“模仿”“体验”“实践”“内化”其中所蕴含的写作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获得写作能力的增长。

(作者单位: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上一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探究 下一篇: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