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钢琴艺术指导教师的重要性

时间:2022-09-28 06:25:06

培养钢琴艺术指导教师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当前国内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情况与国外专业发展的比较,明确了国内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教师的稀缺问题,从国内对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认知以及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发展历程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指出钢琴艺术指导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指导方向分别制定计划,并且,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旨在引起国内对该专业教师培养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钢琴艺术指导 教师培养 综合素质

“钢琴艺术指导”(Konzertmeister)一词源于德国,原意指(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手,后来演变成能给予乐队调节和指导意义的人的专属名词,如乐团的首席、钢琴艺术指导、乐团和合唱团的副指挥等。

乐团首席通常由首席小提琴手担任,负责协调乐队中很多问题,包括提琴手的弓法、乐队的音准等。副指挥在乐团中经常由首席小提琴手兼任,除了协调弓法和音准外还要准确理解乐曲和指挥的意图,并将其传达至整个乐队成员。钢琴艺术指导多用在音乐小群体,对声乐、器乐、舞蹈进行引导和建议,使其更具艺术表现力。

国外在20世纪初就开始重视该专业,苏联在40年代就开设了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所有钢琴系的学生都必须学习这门课程。乌克兰从中学就开设钢琴艺术指导课和合奏课,到了音乐学院还要增加室内乐课程。

一个好的钢琴艺术指导既要具备必要的钢琴演奏技巧,又要知晓其他乐器,更要对指导对象(作品和人)有深入了解,具备沟通表达能力。钢琴艺术指导教师,还要具备教师的各项素质,除了一般的心理学、教育学,还要了解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和音乐教育学等有针对性的学科。这些学科并不是音乐学与美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之间简单的一加一的关系。音乐美学从审美角度研究音乐艺术,再将这种研究的理论运用到音乐实践中进一步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音乐心理学是研究音乐与人类心理变化的交叉学科;音乐教育学是从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总结理论和方法,经过研究再指导和促进音乐教育活动。

一、国内对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认知

很多学生误以为钢琴艺术指导是对“钢琴伴奏”这一称谓的美化,认为“钢琴专业的人都能弹伴奏当钢琴艺术指导”,有学生说:“那是钢琴弹得不怎么样,考钢琴系考不上的人才去上的专业。”有这种想法的人还不在少数。针对刚才讲的作为钢琴艺术指导教师所需要的条件,试问有几个钢琴专业的学生能具备?钢琴系弹得好的学生是否能胜任钢琴艺术指导?

二、我国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钢琴艺术指导以前一直作为附属品存在于音乐活动中。从1998年我国引入“钢琴艺术指导”这个词开始,意味着中国的音乐体系又向前完善了一步。而伴奏,一直就在从属的地位。这不是简单的所谓的“美称”,而是让学生既从概念上准确把握该专业,又能从意识上真正重视该专业。声乐艺术指导赵碧旋教授曾讲到:“不能说刚毕业,刚从事声乐伴奏就是艺术指导了。也可以说钢琴艺术指导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有很多艺术院校都开设了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如武汉音乐学院在本科阶段就开设了此专业,更多的院校则是在研究生阶段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而师范院校在对该专业教师的培养方面还很薄弱。原因在于,我国相对西方国家该专业还处在摸索阶段,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对这个专业尚未有清楚的认知;比较缺乏系统培养出来的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教师;这一专业的学生,一方面对这一专业不甚了解,一方面综合素质较低。

三、我国钢琴艺术指导专业问题及解决方法

首先,每年艺考大军是全国瞩目的对象,音乐专业中钢琴专业学生不在少数,随着高校扩招,音乐院校的钢琴生会在几年后加入就业大军,这些学生在不放弃专业的情况下能从事哪些工作?当职业演奏家?进专业乐团?似乎都不太现实。当钢琴教师比较现实,但每年名额有限,谁能保证自己就是那个幸运的分子而不是分母?相比之下,近年来培养出来的钢琴艺术指导活跃在各个音乐岗位,既能胜任钢琴专业,又能承担学校、企业等各种场合的音乐艺术活动。某种程度上,这个专业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缓解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让高校和考生认识到这一点,对于高校该专业的设立和考生的报考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教师作为学生与学科间的传播媒介和知识载体起到关键作用。音乐是无形的,没有公式,更没有标准答案,唯一标准是能否通过乐谱的弹奏将情感传达给学生(听众)。这种情感,不是教师自己的情感,而是作曲家的情感,教师要将自己挖掘情感过程的经验方法教授给学生,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领悟。国内钢琴艺术指导没有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师的作用更加凸显,不但要自己准备教材,还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制定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中国学生非常聪明(国外教师普遍看法),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肯定能成为优秀的钢琴艺术指导人才。

最后,学生关键要从观念上改变。笔者留学的导师曾说,他们国家学生高中毕业后都是由自己决定是否考大学,考取后普遍学习效率比较高。而中国的大学生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一部分是学校的尖子生,也有一部分“不得已”而上大学、学习落后近乎垫底的人。导师说,中国学生其实比他们的学生聪明,但区别就在于观念。只要“自己想,自己要”,遇到问题和困难就会自己主动想办法解决。作为一个在中国刚起步需要大量学习和钻研的专业,这种转变是必不可少的。

四、不同艺术指导分类

“多听”是音乐学习的关键。首先,多听自己的演奏。很多成名的演奏家都得益于此,但很多技术很好的学生就因为没注意到这一点而变为“匠人”。其次,多听世界一流音乐艺术家的演奏,毕竟他们的演奏得到了世界大多数专家和听众的认可,有助于我们理解乐曲,避免走弯路。“多看”,让学生通过视觉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多练”是音乐学习的必要手段,学生只有通过实践练习才能达到表现音乐的目的。此外,教师最应强调“协作配合”,可以说这是钢琴艺术指导与其合作者的灵魂所在。除此以外,钢琴艺术指导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指导方向分别制定计划:

(一)声乐艺术指导

声乐艺术指导可以说是我国开展的相对较早的钢琴艺术指导门类。教材上,最初可以选择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部比较典型,伴奏和声的运用已经与人声融为一体,不单是为烘托人声而存在。还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中国作品,如《红豆词》《花非花》等。

下一阶段可增加对歌剧咏叹调的学习,钢琴要承担整个乐队的伴奏,要了解各个乐器的音色和在乐谱中所处的位置,伴奏部不再单一,从而体会歌曲与演唱的高度融合。“合唱课”在国外师范音乐院校贯穿整个大学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选择一些合唱歌曲。

歌词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好的声乐艺术指导要掌握一到两门外语。在演唱之前要将歌词“说”一遍,了解歌曲大意的同时熟悉每个分句,找到歌唱的呼吸口。小提琴家帕尔曼(Perlman)在一次采访中讲到自己如何打动听众时说:“音乐不是演奏(play)出来的,而是说(talk)出来的”,帕尔曼的表达是最自然的,也只有最自然的表达才能深入人心。

(二)器乐(室内乐)艺术指导

我们在教学上可以优先考虑双钢琴作品,同属性的乐器配合最容易产生共鸣。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88就是比较著名的一首,还可以弹奏钢琴协奏曲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一方面训练配合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学习和了解管弦乐器。为小提琴奏鸣曲而写的钢琴伴奏也是我们理想的教材,例如,莫扎特《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301和《变奏曲》k.360 。随着进度的增加,加入更多的乐器,尝试更多时期的作品,比如海顿的《f小调钢琴三重奏》,勃拉姆斯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都是可供选择的优秀教材。

(三)舞蹈艺术指导

舞蹈,能将视觉和听觉艺术完美结合。国内的舞蹈伴奏多停留在对舞者日常节奏、韵律的训练,准确地为舞蹈的训练营造氛围,让舞者能迅速进入角色,达到最好的舞蹈效果。

我国文化部曾分别在1998年和2000年召开了两届“全国钢琴艺术指导学术研讨会”,再到十年后2010的纪念研讨会。从邀请的专家和开展的研讨,到大师班讲座、音乐会,都体现着国家和专业院校对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重视。让我们关注钢琴艺术指导人才培养,不断壮大钢琴艺术指导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杜新谷,徐明基.第二届全国艺术院校(系)钢琴艺术指导学术研讨会综述[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4).

[2]吴昊.对中国声乐艺术指导专业若干问题的思考――纪念“全国钢琴艺术指导学术研讨会”召开十年[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1).

[3]宋扬.浅析艺术歌曲演唱中钢琴艺术指导的实现与完善[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1(6).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

上一篇:乐律学视域下的和声教学 下一篇: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发展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