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中世纪基督教音乐管理观念探究

时间:2022-06-27 03:10:47

西方中世纪基督教音乐管理观念探究

【内容摘要】中世纪,即“中间的世纪”。指的是长达千年的欧洲封建社会,大约从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欧洲封建社会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就是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以基督教空前绝后的至高无上统治为标志性特点。文章运用相关的管理理论,以全新的视角探究在基督教统治影响之下的基督教音乐,力图呈现出中世纪基督教音乐独特的面貌和本质,将艺术与管理相融合,最终形成“西方中世纪基督教音乐的管理观念探究”这一主题的全新诠释,这对于艺术管理理论的研究及发展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关键词】基督教音乐 管理 观念

基督教作为中世纪的一种最强有力的信仰和管理手段,在当时的权力和地位是空前绝后的,几乎渗透于中世纪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等在内的文化艺术都被打上了教会的烙印。

一、西方中世纪基督教音乐管理的目标性

在欧洲中世纪早期,几乎人人都是基督教徒,各国相继建立宏伟壮丽的教堂,制定一系列礼拜仪式,而基督教也在逐渐发展中成为统治者的工具,确立一系列有效管理体系,并流传至今。关于组织,韦伯提出了“理想行政理论”的概念,把理性合法权利看做组织的基础和支柱;哈罗德・孔茨把组织定义为“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或职位结构”;波特、劳拉和哈克曼指出,组织应包括5个基本要素:社会结构、目标方向、差别化的功能、合理协调和时间上的延续性;穆尼则强调组织是一种在一个协调的整体里,把具体的任务或职能联系起来的技术等。由此可见,组织不仅是人的结合,而且是一个特定的体系。

二、西方中世纪基督教音乐管理的实效性

中世纪通常是整个西方文化史中被最大限度不公正对待的一个时间断代,由于教会在中世纪发展中的绝对统治地位,似乎在教会的掌控下,人们过的是暗无天日的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也必然是绝对的压抑。然而,今天的人们回顾西方音乐的发展史时会发现,中世纪是研究西方音乐的一个重要起点,中世纪的音乐也被认为是欧洲近代音乐的源头。中世纪成为欧洲一个重要的文化形成期,尤其是中世纪的后期,随着一些重要的文明因素的出现,教堂音乐也就成为音乐发展的主流。在中世纪基督教音乐的发展过程中突出体现了管理学中 “控制” 的概念,控制就是指引导一个动态系统达成预定状态,即按照既定目标和标准,对组织活动进行监督,并采取措施使组织活动符合既定要求的过程。

三、基督教音乐管理观念的系统分析

(一)统一管理,由点及面

中世纪的音乐是欧洲近代音乐的源头。在这一时期,一切社会意识形态都是与宗教文化密切相连,受宗教支配。基督教的音乐在初始阶段,由于各地的教会并不统一,文化成分很复杂,有犹太、罗马、希腊等各地的人,所以在形式上各地也各不相同。随着教会管理的日趋系统化,教会音乐由以前众信徒咏唱改由唱诗班咏唱,以求得更加和谐、统一的效果。对调式及用法加以规定,供天主教举行宗教仪式使用。在圣咏的演唱方式方面也有严格规定。它的音调平缓,以级进、三度进行为主,音域不宽,大多在一个8度之内。采用散文的形式,节奏不分小节,自由而无固定节拍,依照歌词韵律长短抑扬而定。也叫做无伴奏齐唱乐,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简单的、呈波浪起伏的旋律具有一种纯朴而严肃的气质,这与宗教仪式的气氛相吻合。

(二)合理分布,实现组织目标

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由人构成的,同时组织活动也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源。因此组织既是物质结构,又是社会结构。组织活动的资源配置是通过人来完成的。罗马教会的礼拜仪式分成日课和弥撒两大类。简单地说,日课是每日必做的宗教功课;弥撒是隆重的礼拜仪式,在主日(星期日)和特定的宗教节日举行。日课在日程和进行顺序上有严格的规定,主要包括诵经、祈祷、唱赞美诗等内容,是修道院规定僧人们每天必须要做的宗教功课。同时还规定了一年中每天每次日课应唱的圣咏,其核心是咏唱。诗篇应答圣歌是格里高利圣咏中最富艺术性的圣咏类型之一。

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任何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就如同教育机构是为了培养人才、医疗机构是为病人提供健康服务等。有安排、有计划、有固定的时间和内容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以基督教音乐为表现形式的格里高利圣咏对于犹太人来说,音乐是祭祀礼拜的中心部分,在有组织的宗教敬拜仪式中占有重要地位,突破了狭隘的民族界限,在礼仪上保留洗礼和圣餐礼废除了繁琐的诸如献的教规和礼仪。

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客观上来看,反映当时社会背景的变化,一个组织的存在肯定有其特定的使命和目标,又必须通过组织开展实际的业务活动来完成既定目标。

(三)变革型管理与事物型管理相结合,实现有效发展

强调对人的行为的抑制、控制及预见性,忽略人的能力的扩展以及授权和激励。中世纪的教堂音乐为这一时期欧洲各类音乐机构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一种艺术的形式及其创造的智慧。基督教会提倡纯声乐的仪式音乐,竭力反对使用乐器。是人性理念、能力和品格的升华,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才是更值得我们去把握的。

格里高利圣咏最初只有单一的旋律线,属于单声部音乐。然而,随着天主教会中一些僧侣音乐家开始对在格里高利圣咏上加上另一声部的伴奏一系列试验,到了公元9世纪的时候,这时的教会音乐家们开始有规则地把单音音乐的格里高利圣咏处理成多声部的结构,从而出现复调音乐。复音音乐出现在中世纪基督教的背景之下,西方教会在进一步丰富仪式圣咏的过程中,培育出两类新的音乐品种,即通过复调手段修饰圣咏而产生的奥尔加农,通过文学手段修饰圣咏而产生的继叙咏和附加段。到13世纪复音音乐获得了更显著的发展,复音音乐在基督教音乐中开始得到广泛使用,而且这一时期乐曲的形式很多,除了奥尔加农继续以各种风格发展以外,出现了圣母院乐派的复调、复调孔杜克图斯、康都克特、经文歌等新的曲式。

结语

可以说,如果没有中世纪的基督教音乐,很难想象今天的西方音乐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没有中世纪的基督教音乐就不可能有今天流派纷呈的西方音乐。同时,管理理念在中世纪音乐的发展历程中体现出的重要作用也将对当今的音乐、当今的艺术发展起到警示作用。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京杭运河对明清苏州市井艺术发展的促进 下一篇:艺术高校学生“创业实践型”社团的设想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