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钳工生产实习教学创新初探

时间:2022-09-28 03:50:54

职校钳工生产实习教学创新初探

摘要:职校的钳工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课程,本文主要从现阶段职校钳工生产实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职校开展钳工生产实习课程的创新方案,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习课程;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职校的钳工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一直以来,职校的钳工生产实习课教学模式使大多数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单调的机械训练以及乏味的培训课题等都难免的存在一些教学弊端。因此,如何提高职校钳工生产实习课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出生产实习课的实际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职校钳工生产实习教学问题分析

1.1 《钳工工艺学》是与钳工生产实习紧密相关的一门主要理论知识课程,但是它的教学内容与钳工生产实习教学内容有许多方面存在知识点重复的情况。比如:教师在《钳工工艺学》开始之初都会进行钳工入门知识的讲解,包括钳工加工工艺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以及作用,钳工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场地以及加工设备等。然而学生在开始钳工生产实习课程时,实习教师又会重复地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对划线、锯割、孔加工等钳工操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会在实习生产课程中重复讲解。这些内容的重复讲解不仅仅浪费了学生的宝贵学时,而且也浪费了教师的精力。

1.2 钳工一些理论教学内容与生产实习教学内容存在偏差。钳工生产实习课开始时,教师一般会安排学生认识钳工常用的工、量具;理解切削的基本知识(各种刀具的名称、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以及刀具的刃磨等);讲解钳工的基本技能等基础理论知识,然而在工艺理论课程中讲解到的部分知识在钳工生产实习课程中往往运用不上,或者说没有条件让学生用上,而在实际的生产实习课中有些实际的操作方式和技巧却是理论课程上面没有学习过的,这样也就造成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产实习课程存在一定的偏差。

1.3 钳工相关理论知识课程与生产实习课程的学时矛盾。目前,普遍存在职校理论课程学时大大高于生产实习课程的学时,这样安排容易产生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非常多,而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却用的非常少,从而导致了学生重点学习了钳工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其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形成学生“在理论中开机器”的现状。钳工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的主要矛盾在实际的教学任务中,主要表现为钳工工艺理论知识学习了大半或者是学完之后,才开始钳工生产实习课程。此时,学生在理论课程中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由于时间过久,导致了部分知识的遗忘,在实习教学中面临很多的工艺关键内容还必须重新的讲解,这也是一种变相地把生产实习教学时间缩短的体现。

2 职校钳工生产实习教学创新措施

2.1 创新形象化教学方式。职校的学生对从未接触过的零件以及设备是很难快速接受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突出的运用一些具体的实物或者是模型等,通过形象的语言以及多媒体的演示等方式,使学生从抽象的内容中获取出感性的认识。比如在钳工的生产实习课程中,讲解到“刀具刃磨”课题时。教师就应该拿出相应刀具来进行实物教学,并且按照教学内容对刀具进行实际刃磨演示,对相关知识要点和动作要领进行边演示边讲解,这样就可以极大的增强教学的直观感染力,在钳工的生产实习教学中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2 对钳工生产实习教学进行因材施教。在开展钳工生产实习教学课程中,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这样可以使在校的每个学生的操作技能等方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进行钳工生产实习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动手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都各有不同,影响了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好,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差等,就需要教师对这类因素进行实际考虑因材施教,这样做,既可以让成绩差的学生完成实习工作,又可以让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好的发挥出实力,具体因材施教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实施。

2.3 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钳工实习操作的教学质量。学生根据自身素质水平的差别,对实物的接受能力又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能以及素质等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教学法,既可以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跟得上,又可以给接受能力优异的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的调动并维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例如:对于体能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的放宽其考核标准,对体能优异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地提高课题的加工难度,或者提高加工时的精度要求,也可以在相同要求的情况下缩短加工所用的时间。

2.4 开展钳工实习的学生参与教学法。在钳工的实习课程中,学生是课程是主体部分,教师主要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进行全程的参与对提高实习质量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比如在讲解到刃磨钻头课题时,可以首先由教师做出正确的演示动作,并且分步进行详细讲解,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安排学生进行自主训练,然后可以请几位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并让大家进行评点及总结,评点其操作是否规范,存在些问题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自身的错误与不足进行自我纠正,而且印象深刻,并且对别人出现的问题也会引起自己的注意,操作时会更加谨慎。另外还可以在一个综合课题完成时,安排学生根据课题图纸的具体要求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终评,这样有利于教师提前发现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测量精度和测量水平。经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钳工实习课程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5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钳工的实习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真正地使学生领悟所学到的知识,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真正地获得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工艺环节的正确理解。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就要求学生在开始课题前先填写完工艺卡片,把教师分析的工艺作为一种参考,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工艺卡片,经教师审核,确定无误之后方可动手操作。例如在进行制作四方体的课题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根据自己对各种不同加工方式掌握的熟练程度,在对四方体的制作过程中不要局限于单纯的一路锉削到底,可以安排先锯后锉,也可以先錾后锉,另外在锉削过程中也要根据自己的加工特点合理安排粗、精加工过程中的各部分加工余量。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的开动脑筋,也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合理的的操作工艺。

2.6 开展钳工实习教学的综合训练教学方式。在学生熟练掌握单项钳工操作技能之后,教师要有计划的将各个单项的技能操作做一个有机的结合,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这同时也是钳工技能操作培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钳工实习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程训练的内容要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实习课题,采用这种综合性的实习课程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加深对知识以及技能的认识,从而起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做到熟能生巧,例如大多数的钳工实习课程中都要求学生制作一个手锤,其目的也便是如此。另外也可以在手锤制作的课题中再加入新的安排,联系好厂家,把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手锤进行热处理,取回后让学生体验下制作手锤的材料在经过热处理加工前后的变化,使他们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学科的有关知识加深一些感性的认识。最后再安排学生自己给制作的手锤安上木柄,让学生的实习课题成为有实用价值的物品,这样可以增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以激发学生对钳工生产实习课的更大兴趣。

结束语

职校教育要根据社会的形式变化以及行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对学校的钳工实习课教学内容以及模式等进行不断地创新发展,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使学生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实际生产操作技能,为社会输送高级创新性人才。

上一篇:对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建议 下一篇:关于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