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产三维动画电影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思考

时间:2022-09-27 08:45:59

对国产三维动画电影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思考

摘 要:从首部国产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诞生起,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博弈就从未间断过,技术性与艺术性熟一熟二成为业界争论话题,本文从国内三维动画电影技术和艺术二者关系出发,分析了国内三维动画电影的现状,并就如何在提高三维动画电影技术的同时加强其艺术性、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双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三维动画电影;技术性;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135-02

随着电脑技术与图形图像学的发展,电脑逐渐进入了动画制作领域,并对传统动画的制作方式、动画形式甚至动画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动画片的制作材质、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电脑技术带动动画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新的动画艺术形式,那就是三维动画,即3D(three dimensions)动画。它是通过动画设计师利用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在构建模拟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中,通过各种造型方式,按照表现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建立虚拟的三维物体,即三维模型,并为模型赋予颜色、肌理和材质,并通过虚拟灯光的设置,根据需要为模型制作各种动画与表演,再由计算机计算最终渲染成连续的画面。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的设计、创作与制作,产生真实的立体场景与动画。随着现在三维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动画很快发展到电影行业,以1995年皮克斯制作的《玩家总动员》为代表,标志着动画电影开始进入三维时代。

当中国观众第一次从电影院看到《玩家总动员》时,不禁被三维动画所呈现的完美的仿真画面效果和叹为观止的模拟现实的计算机技术折服,欣然的接受并且喜爱上了这种新型的动画艺术形式。在随后十几年里,几乎每部国外的三维动画电影在中国都赢得了满堂红,位居电影票房前列,三维动画电影迅速占据了国内商业动画电影市场。除了电影票房之外,由三维动画电影所产生的各种各样动画衍生产品更是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国内动画制作企业和商家也纷纷看到了三维动画电影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便开始纷纷尝试投资制作三维动画电影。但三维动画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并且技术性极强。想制作与国际接轨的三维动画电影并非易事。三维技术的开发,团队的组建与磨合等居多的困难使得许多的投资商望而却步。

2006年,中国首部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问世,这部耗时五年,投资1.3亿元的三维动画片由环球数码投资与制作,《魔比斯环》开创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先河,聚集有400多人的制作团队,整部影片的创作班底,包括原创者、导演、技术人员等,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动漫精英,可谓阵容庞大,技术一流,许多观众和业界人士为这部影片赋予了很高的期望。《魔比斯环》上映后,观众却对这部片子反响平平,全国的票房只有区区的340多万,于是各种质疑声不绝于耳,主要反映在影片的剧本和影片的艺术性上。于是批评这部影片和支持这部影片的业界人士形成两大阵营,争论的焦点始终停留在中国三维动画电影是该注重技术性还是艺术性。

一、三维动画电影技术性与艺术性二种观点的博弈

观点一:三维动画电影技术性大于艺术性。这种观点认为,三维动画是技术的产物,技术性是三维动画特有的属性,三维动画的模型制作,材质与贴图的制作,动作捕捉,色彩调控,特效制作,非线性编辑等,都依赖技术的发展。没有技术支持与发展,三维动画电影事业中国不可能创造奇迹。他们认为,国外三维动画电影只所以能取悦观众,征服观众的眼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高超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才能制作出象《怪物公司》中那逼真的毛发、《海底总动员》中那样有美丽的光影、以及《冰河世纪》中那样宏大的场面。这些都是技术在的支撑,技术所能达到的这种虚拟的真实,能让观众一次次的感受到于技术所创造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因此,三维动画技术性大于艺术性,国产三维动画电影要想有较高的发展,首先要发展技术,

观点二:三维动画电影艺术性大于技术性。三维动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门类,就应归宿于电影的艺术属性,动画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最重要的是具备文化内涵和精神颐养,技术虽然必不可少,但它仅仅是一种工具,技术不能代表动画艺术的全部,要表现动画电影的真正内涵,必须要结合他的艺术特征,三维动画电影重点还应放到创作者对生活的敏感度,个人艺术的修养和电影艺术的表现上来。任何电影失去了这些,都必将失败,《魔比斯环》就是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三维动画电影技术和艺术的二者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三维动画电影实质上就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物,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是电脑三维动画制作的首要前提和最终目标。从艺术角度来说,它相比其它艺术形式具有更强的技术性,是其它艺术难以相比的,从技术角度来说,它给予人们更多的是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享受。只有艺术没有技术,或者只有技术没有艺术,都会成为三维动画电影发展的桎梏,二者是三维动画电影不可缺少的两个条件。只强调其一,必将失败。

技术激发艺术,艺术挑战技术。在三维动画电影中,技术和艺术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促进发展。一方面,在三维动画电影制作中,艺术的表现需要技术的支持,技术是艺术的表现工具。没有技术的支持,很多优美的画面、艺术的镜头等艺术表达都难以实现。例如在三维动画的运动,它不是依靠物理表演所产生的运动,它完全依靠动画制作者的想法,去进行自由加工形成的一种对运动效果的模拟,这是其它艺术所不能表现的运动美,它能把人们对运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以便设计者能将艺术的运动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挥。另一方面,艺术表现要求的提高也会促进技术的进步。如:从《红色的梦》中夜晚的雨滴,到《小雪人大行动》中飘动的雪粒,再到《玩具总动员2》中架子上2.4百万个灰尘颗粒,为烘托表演的气氛,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导致了技术逐渐步入成熟与进步。

三、从技术和艺术的角度审视国内三维动画电影的问题和看法

从三维动画电影从技术也艺术的角度来看,中国三维动画电影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从技术层面来看,国产三维动画电影缺乏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在国外,像“皮克斯”、“梦工厂”这些公司,都往往根据剧本剧情的需要或者是为达到视觉上更高的要求,公司会组织技术人员重新开发新软件来制作想要达到的效果,这样就不断的推动了他们技术上的创新。例如“皮克斯”在制作《怪物公司》时,当时的三维电脑制作毛发的效果并不好,为达到怪物身上的毛发逼真的效果,公司放慢了片子的制作进度,而是让技术开发人员从新开发制作毛发的插件,最终达才到了对毛发的预期效果。又如梦工厂在制作《功夫熊猫2》时,在一场关键战斗场景中,当炮弹击中水面时,美术师需要制作巨大的水花,以突出表现强烈的冲击效果。对于这个特写镜头,特效艺术家要求开发一个新型的软件,对 1000 万个颗粒进行了渲染,终得以完成。《功夫熊猫2》在制作过程中实现了多个技术突破与创新,最终达到了让观众叹为观止的视觉艺术效果,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但在国内,三维动画电影创作者往往对技术是追求只看眼前,一味的学习与借鉴,没能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忽视了三维动画电影制作时间的周期性,殊不知在电影制作出来时,当时先进的技术早已过时,制作出来的动画电影画面效果又赶不上别人的电影。《魔比斯环》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2001年,《魔比斯环》刚启动制作时,采用的就是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五年磨一剑,磨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做出的东西别人已经做过,而且别人的技术更先进,画面效果更好。因此,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要加强自身技术的开发,发动各方的资源,去突破技术上的难题,才能保证三维动画电影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2、从艺术层面来看,国产三维动画电影缺乏对艺术完美性的追求,制作过于粗糙,经不住细细品味与推敲。一般来说,三维动画电影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故事题材的艺术性、造型元素的艺术性,画面风格的艺术性、表演动作的艺术性、叙述方式的艺术性、镜头语言的艺术性等。一部优秀的三维动画电影作品是上述因素的综合体,要做好这些并非容易,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共同协力完成。在国产三维动画电影中;从故事题材的选择来说,缺乏艺术创新,每部片子仿佛总能找到国外三维动画电影的影子。从造型元素来说,缺乏有力的突破,还是离不开日美动画造型的怪圈,如《魔比斯环》、《超蛙战士》的人物造型,怎么看都像美国其他片中的造型。在表演动作上更是僵硬无比……。如此的艺术要求,怎能提高影片的质量。因此,要想提高国产三维动画影片的质量,首先要凝练团队,提高团队的整体艺术修养与水平,做到强强联合。制作者的艺术修养程度决定了影片的艺术成就,因此加强团队自身的建设和提高制作者的艺术修养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其次要提高自身的原创能力与精神,把重心放到对本土的文化与艺术的挖掘中去,从本土文化和自身生活的土壤中去吸取养分,来提高艺术的表现力。中华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多民族性呈现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和艺术特征,这都为动画创新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三是加强学习与交流,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的艺术表现方式,手法与技巧,特别电影中的艺术表现手法与技巧。增强了动画受众的好奇心与欣赏欲望,并使其审美想象力得到自由的发挥,迅速地融入到动画影片的艺术氛围之中。其四是加强娱乐的艺术效应,减少教化性,通过强调影片的这种娱乐艺术元素,扩大三维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形成老少皆宜的动画作品。

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并且将每部三维动画电影当做艺术品去制作,仔细的推敲与琢磨,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相信出来的必将是艺术精品。

四、结语

我们在羡慕国外三维动画电影成功的同时,应该更多的去审视自己的不足、分析别人的成功之处,学习别人的优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重视技术的学习与开发,加强自身的文化内涵,追求艺术的完美性,将艺术和技术并重,这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观众所喜爱的三维动画电影来。

参考文献:

[1]张凯.中国电影也最大的软肋是什么[J].深圳商报.2008.6.

[2]沈梦忧.浅谈三维动画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

[3]林媛媛.浅谈从历史与艺术特性视角看中国动画的本质与发展趋势[J].中外教育研究.2008年.1.

[4]曾子懿.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前瞻性思考[J].新闻界,2011.3.

上一篇:浅谈在群众文化中广场文化活动的地位和作用 下一篇:浅谈中西绘画艺术的时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