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维差异与我国英文导游词撰写

时间:2022-09-27 08:07:59

中西思维差异与我国英文导游词撰写

摘 要: 本文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出发,探究在主体性与客体性、直觉性与逻辑性两方面,中西方导游词撰写的不同,从而揭示出我国英文导游词撰写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改进方向。

关键词: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导游词撰写 主体性与客体性 直觉性与逻辑性

西方的文化体系主要源自两希文化,即希伯来文化和古希腊文化;而中国文化则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辅以道家等其他诸子文化。文化是影响一个民族或种族群体思维方式的主要因素,因而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较明显的十大差异包括伦理型与认知型、整体性与分析性、意向性与对象性、直觉性与逻辑性、意象性与实证性、模糊性与精确性、求同性与求异性、后馈性与前瞻性、内向性与外向性及归纳型与演绎型(连淑能,2002)。中英文导游词的撰写情况,也体现出相关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一、主体性与客体性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物我相容的哲学理念,而近代西方文化更偏向于从客体出发,用科学、理性的角度分析、评价事物。这一点在自然景物或是风景的导游词撰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以下这一段导游词由主修旅游英语的学生所写:

莲桥是北湖公园里我最喜欢的风景,闲暇之时,静坐在莲桥上,看清澈的池塘里莲花吐蕊,袭来阵阵的莲子清香。那一刻,自己便仿佛置身于无限的莲塘中,小舟荡漾,在莲花丛里追寻少年戏莲的天真。夜幕初降,晚风徐徐。莲桥好似一位俊俏的,又有了一番自己的风韵。楼阁亭台上的彩灯亮了,次第变幻着浪漫的光泽,一如头上嵌着珠宝的发髻。莲在色彩斑斓的水中,在悦耳动听的音乐里,开始了舞蹈,一招一式,一摇一摆,让人心弛神往,啧啧称奇。

从中文功底与中国文化背景来看,这是一段较好的导游词,作者主要从自身的感受出发,通过想象勾勒出一幅少年驾舟湖中嬉戏的活泼场景,接着又将莲桥比喻成翩翩起舞的优雅。在中国人看来,这段话中虽然作者融入了主观感受,却并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反而显得更加生动,有活力,亲近却不乏文采。然而,将这段导游词翻译成英文之后,西方游客会诧异于讲解者的主观想象过多,得不到对景点的客观认识,有时甚至会一头雾水。下面是西方人对欧洲著名波斯托伊纳(Postojna)大溶洞的介绍:

On the road leading from central Europe to the Adriatic coast lies a small Slovenian town of Postojna.Its subterranean world holds some of Europe’s most magnificent underground galleries.Time loses all meaning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se underground wonders.The dripstone――stalactites,columns,pillars and translucent curtains,conjure up unforgettable images.

这段英文一开始就指出了波斯托伊纳大溶洞的地理位置,简洁而准确。紧接着概括指出了这个大溶洞里拥有整个欧洲最壮丽的地下景观,其中将它比作“undreground galleries”(地下美术馆),既形象又不失客观性。与前一段中文导游词比较,虽两者皆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但前者着重主观联想,而后者意在寻得准确的客观对应物。最后又列举了溶洞里的主要景观,如石钟乳、石柱、半透明石帘等。以上介绍以朴实、客观的描写,向人们勾画了洞中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所形成的自然奇景,以中国人的视角可能会觉得有些过于平实、简单,但是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二、直觉性与逻辑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一向重视个人的直觉,讲究“传神”与“形似”,所以,在旅游景点介绍中,我们倾向于传达某种意境,语言方面偏好华丽辞藻的堆砌,让听者从语言形式美中感悟到具有很大想象空间的朦胧的意象美,感受到“意境创造的极致即含蓄美,朦胧美”(孙迎春,2002),即人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下面首先以曹佩升先生对蓬莱阁景区的中文简介为例:

蓬莱仙阁,层崖千仞,重溟万里,浮波涌金,扶桑日出,霁河横银,阴灵生月,烟浮雾横,碧山远列,沙浑潮落,白鹭交舞,游鱼浮上,钓歌和应。听览之间,恍不知神仙之蓬莱也,乃人世之蓬莱也。(曹佩升,2007)

曹先生的这篇介绍以一系列的四字词,描绘出了蓬莱的典型意象,如层崖、浮波、日出、碧山、白鹭、游鱼等,有静有动、色彩斑斓,加之四字排比句式,蓬莱岛那超凡脱俗却又生机勃勃的意境泛于字里行间,让熟谙中国文化的人们陶醉其中。但西方人却会认为这些意象朦胧且彼此间的形式论证并不十分明显。西方文化受理性主义影响较大,西方人注重理性思维,注重形式逻辑,凡事都讲究清晰、严密、符合逻辑且条理分明。这种理性逻辑表现为语言形态的外露及内容的层次感与逻辑分明。因而,单纯大量的词汇堆积只会让他们觉得空而不实,他们相信的是具体的事实做支撑、当根据。从以下这篇由澳大利亚某旅游电视节目中有关九寨沟的介绍,我们就可见一斑:

Jiuzhaigou is 460 kilometers away from Chengdu,the capital city of Sichuan.It is named after the nine Tibetan villeges situated in the valley.The water here is clean and unpolluted,and is viewed as the soul of Jiuzhaigou.It gives the spirit to the mountain lakes and the numerous waterfalls.There are 114 alpine lakes and 17 groups of falls of different sizes.The lakes and falls vary in color even within a single day.According to one of the legends,all the lakes were formed out of the broken pieces of a fallen treature mirror owned by a godness.(纪春、裴松青,2008)

这篇导游词并未堆砌大量词汇,而是采用通过较具体的事实引起读者的兴致。比如指出了九寨沟的具体地理位置、它的名字由来、主要景观是水文景观,尤其是高山湖泊与瀑布等;这些介绍层层递进,最后落脚到湖泊、瀑布的数目、色彩及其形成的神话传说,越发具体、引人入胜。这很好地体现了西方人重视逻辑、强调科学实证和形式论证的思维特点。

三、结语

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旅游资料写作的思维方式越接近接受者的思维方式,接受者就越容易发挥想象力,形成关于景观的初步心理意象。然而,中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影响我国英文导游词的整体撰写水平,尤其需要关注主体性与客体性、直觉性与逻辑性这两方面的差异,使我国英文导游词撰写更地道,更易被西方游客理解。

参考文献:

[1]纪春,裴松青.英语导游教程[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2]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43-49.

[3]孙迎春.“意境”译法探索[J].中国翻译,2002(5):42 .

[4]曹佩升.中西旅游审美心理差异与旅游资料的英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3):350-352.

上一篇:让课堂练笔“实”起来 下一篇:高校教材供应管理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