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注重观察能力培养

时间:2022-09-27 07:24:58

作文教学要注重观察能力培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培养;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8―0025―01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起点,也是儿童语言表达的基础。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成为探究者和发现者。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观察的对象

1.从身边开始。儿童认识世界,总是从身边开始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进行思考。例如,学校举行秋季运动会,四年级男子200米决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班的运动健儿××已经站在了起跑线上,此时,他的表情是怎样的,老师和同学们又以怎样的目光望着他,当时自己的心情怎样等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儿童观察、体验,然后让他们写《他真棒》。这样,一篇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的文章就写出来了。

2.选择美的对象。儿童见到美的事物便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种喜爱之情。因此,选择美的事物作为儿童观察的对象,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那到哪儿去选取美的对象呢?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指出:“美是生活”。的确,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美。

例如,秋天到了,可以将学生带到广阔的田野,引导他们观察秋天田野的丰收景象,观察农民伯伯挥汗秋收的情景。这样,写《秋天的田野》才能够做到内容充实,情感丰富。一个学生观察了秋天的田野后,在文章中这样写:秋天的田野呈现出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你看玉米地里,一个个粗壮的玉米棒绽开了笑脸,农民伯伯正在忙着收玉米,汗水从紫红色的脸上流淌下来,但是他们却顾不得擦一把。看到农民伯伯忙碌、疲惫的身影,我真正理解了粒粒皆辛苦这句诗的含义!小作者的感情多么真挚啊!这都是因为他们亲眼目睹了农民伯伯的艰辛,才写得如此情真意切。除了大自然的美景,家乡的美景、校园的美景,都是适合学生观察的对象。

二、观察点、观察顺序的安排

观察的对象选择好了,还要考虑好让学生在什么地方观察,即观察点的确定。观察点、观察的角度以及学生与观察对象的距离都会影响题材的获取。在选择好观察点后,还要合理安排观察的顺序,即观察时,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

例如,参观飞机场,观察的顺序怎样安排就很讲究。可以从停机坪到一号塔台,再到二号塔台。参观停机坪,那一架架排列整齐的战斗机会使学生惊叹不已。此时,还可以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架架银白色的战斗机是“米格―15”,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飞行员曾驾驶着这个型号的战斗机和美国空军进行殊死的搏斗,从而使学生感受中国空军辉煌的历史。参观一号塔台,可有意识地让学生看看刚刚走下飞机的飞行员叔叔,看看他们那被汗水浸透了的工作服,从而体会飞行员叔叔的辛苦。还可以看看在摄氏45℃的高温下,机务队的叔叔们认真地检查飞机的情景,提示他们观察一两个机务工作人员全神贯注的神情。这样,学生获取的材料不是零乱的,而是有条理的。

三、观察的导语

指导学生观察的导语,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促使学生认真观察对象;二是提示观察顺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三是把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思考。例如,作文课上,引导学生观察胡刺梅时,教师可深情地说:“同学们,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上,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我们应该认识它们,热爱它们,保护它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植物。在众多的花草树木中,我们先来欢迎这位小客人――胡刺梅。”这样的导语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观察的欲望。

总之,教学时,教师要努力选取鲜明的观察对象,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导语,那么,学生便有可能从“多见而识之”达到“心有所思,情有所动,而后便有所撰作”的境界。

上一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下一篇:初中学生自主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