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界书局教科书出版的文化贡献

时间:2022-09-27 03:49:34

上海世界书局教科书出版的文化贡献

摘 要:世界书局是民国时期上海的一家民营出版发行机构,虽然其真正出版编辑中小学教科书始于1924年,但一举成功,与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成为中国近代教科书出版业的三大巨头。由于世界书局进军教科书出版领域,结束了商务、中华两家垄断的局面,形成了三家激烈的竞争的态势,促使教科书质量显著提升,售价比较低廉,带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世界书局为我国教科书出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文化贡献。

关键词:世界书局;教科书;文化贡献

中图分类号:G2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4-0123-02

一、背 景

20世纪初叶,摇摇欲坠的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近代意义上的学校制度被确立,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大规模的学堂不断兴起,从而使中国新式教育也有了飞跃式发展的沃土。可以说,民国时期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国民教育的发展,为我国教科书出版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据史料显示,在民国38年的时间里,共有90多家出版机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参与了各种类型教科书的出版活动。19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教科书》最具代表性,称得上是中国近代第一套内容充实、形式完备的教科书,并对教科书出版业产生了很大影响。

1912年,中华书局闯入教科书领域并一举成功,引起了轰动,这不仅打破了商务印书馆在教科书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且带动了一些机构纷纷以出版教科书的形式挤入出版领域,同时为其在教科书出版领域占据有利地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世界书局能够在与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在20世纪30年代初成长为全国教科书出版领域的三大巨头之一,可以算是出版界的一大神话,从其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窥其一斑。

1917年沈知方在上海创办了世界书局这所民营出版发行机构。1921年,世界书局由于业务需要设立了编辑所、发行所和印刷厂,成为了在全国各大城市拥有30余处分局的股份公司,沈知方仍出任总经理。股份公司成立初期,业务主要是出版小说,到了1924年开始转向编辑出版中小学教科书,并一举成功,成为出版教科书的三大巨头之一。但出版教科书10年后,世界书局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其资金周转不灵,总经理沈知方迫于压力只能退职,陆高谊出任世界书局的第二任总经理,使书局渡过危机。抗日战争期间,由林汉达主编的《英文文学读本》颇负盛名,提高了世界书局的声望。1946年,世界书局再易其主,李石曾接任了陆高谊世界书局总经理的职位。到了1950年,世界书局宣告结束,自创办以来累计出版书籍5000余种,为我国教科书出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文化贡献。

二、世界书局在教科书出版领域历史地位

民国初年,教科书出版行业市场基本上被中华、商务两家所独占,但作为有着丰富行业经验和商人手腕的沈知方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决定于1924年带领世界书局进军教科书出版领域。然而就在世界书局进入之前,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就已经先后并购了两家以出版教科书为主要业务的中国图书公司和文明书局,基本上占有了当时教科书出版领域的垄断局面。1936年《上海教育》刊登的《市校教科用书统计》一文,对上海市立小学校各年级用书情况的调查统计情况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详见表1),从中可以看到,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在1936年已经拥有了1427个科目的教科书出版权,占到了上海市立小学校各年级用书总数的52.2%,给世界书局进军教科书出版领域造成不小压力。

注:数据来源于《上海教育》月刊《市校教科用书统计》一文

虽然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进入教科书出版领域比世界书局分别要早25年和10年的时间,资金比世界书局多10倍以上,人力更是比世界书局多6倍以上,又采取了合设国民书局的战略,以达到挤出世界书局,占据垄断者历史地位的目的。然而世界书局却凭借自身优势,采用独特的出版发行策略,最终占有了教科书出版领域的1/3市场,成为教科书出版领域的三大巨头之一。据史料显示,从1927到1936年共9年的时间里,全国累计出版新书近4.3万种,而商务、中华和世界三家民营出版社就出版了其中的65.2%,从而使民营出版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

世界书局虽然在与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竞争中损失很大,但其在挤进教科书出版领域并站稳脚跟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发展战略,巩固了其在教科书出版领域的历史地位。商务、中华教科书采用把分支机构设立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发行模式,于是世界书局就把教科书的销售网络终端延伸到商务、中华没有涉及到的县城,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且更为独特的是,世界书局不在各地设分支机构,却在全国各地设立特约经销处,只要全国各地书店预先向世界书局交纳一定的保证金,便有权挂起“世界书局某地特约经销处”,甚至是“世界书局某地分店”的招牌,享受该区域内世界书局所有图书的独有经营权。这样一来,世界书局不仅可以完全不用分派员工到各地跑业务,也节省了租赁房屋和装修的大量财力,还极大地调动了各地书店推销世界书局教科图书的积极性,从而使世界书局在教科书出版领域走得更远。

三、世界书局对教科书出版事业做出的文化贡献

(一)加速形成激烈竞争态势,带动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由于世界书局进军教科书出版领域,促使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教科书出版机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带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科书出版机构为了在该领域占有市场,不断增加教材的种类,逐步注重提升质量、完善科目、降低售价,力求服务到位,使得各教育机构也掌握了最终的取舍权,有了为学生挑选更适合教材的余地,有力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明显的例证就是,世界书局为适应儿童喜爱彩色和字体大、图画大的心理,请画西洋画的画家陈抱一、杨秋人等编绘并用道林纸五彩印刷了《世界儿童国语》、《图画课本》、《世界儿童算术》(大型本)等书籍;还将初小一年级使用的国语、常识、算术三种书籍采用五彩印刷,得到了大中城市初等教育界的好评[2]。

(二)促使教科书质量显著提升,为我国现代教育奠定了基础

教科书出版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质量的竞争。为了使教科书的质量有显著提升,各出版机构开始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使得教科书在内容方面编写得越来越有分量、越来越充实,越来越紧扣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强烈的时代主题;文字表达方式也越来越鲜明准确、简洁流畅,便于学生理解消化;印刷质量有了较大改观,以前单色印刷的逐渐改变复色或彩色印刷,连插图的数量也增多了。使得教科书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以前的教科书体系偏重国文教育,后来也开始注重对理化科学知识的全面介绍。可以说我国现代教科书编纂的基本范式就是在世界书局虽然在与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等机构的竞争中得以确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为我国的现代教育奠定了基础[3]。

教科书出版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促进了教科书的及时修订。中国近代尤其是民国成立以来,学制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变得极为频繁,而教科书的修订又要紧紧跟随学制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所以能不能获得市场就看书局能不能紧紧跟随学制和课程标准修订的步伐来修订教科书,这给教科书出版业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挑战。据资料显示,从晚清到1930年,由政府主导的重大学制改革总共进行了四次,然而每一次改革衍生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确立教材和课程内容,亦即“规范化”的问题。而当时教育的实际情形则是“旧学垫、新课程”与“旧传统、新努力”的互存,不拘一格、五花八门。因科举制度终止,改革教育与课程内容,对书业的直接影响是产生了一个教科书和教材的市场缺口。

(三)促使教科书降低价格,有利于更多的青少年接受教育

由于世界书局开始出版教科书,改变了商务、中华两家垄断的局面,成为三家竞争之势,从而使教科书在内容不断革新的同时,售价也比较低廉,这是当时教育界和社会公认的。实事上,教科书与一般出版物不同,它具有随着政局变动、教育学制与课程内容的改革要不断修编完善的特点,而新的竞争者就可以此为契机, 进入这一领域并获得竞争空间。各个出版机构想在教科书出版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不得不打“价格战”。商务、中华两家与世界书局的“价格战”更是激烈,在竞争中,三家书局不断革新教科书内容和版式,使其内容日益改进,价格进一步降低,虽然最终三家书局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但广大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却受惠颇多。众所周知,旧时中国经济非常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教科书费用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而三家的竞争使教科书的价格降低,使更多的青少年有了接受教育的机遇。据清末学部统计资料显示,1902年到1909年,全国小学入学人数从最初的6943人增加到了156.2万人;民国成立后到解放前,全国入学人口在最高年份更是达到了2368.3万人。

四、结 语

教科书作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不仅是知识传播的工具,也是思想启蒙的利器,其对中国的广大青年学生及社会各阶层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前文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上海世界书局进军教科书出版领域并成为出版教科书的三大巨头之一的进程中,带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现代教育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见证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程,推动着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上海世界书局进军教科书出版领域带动了各类民营出版机构的竞争,为中国近代教科书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王云五.十年来的中国出版业•中国出版史料(第一卷下册)[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 王余光,吴永贵,阮阳.中国新图书出版业的文化贡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3] 庞学栋.解放前教科书出版的竞争及其影响[J].出版发行研究,2003(1).

上一篇:“微电影”―新生代广告宠儿 下一篇:我国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