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业应对美国“337条款”之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27 03:44:33

【前言】出口企业应对美国“337条款”之策略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337条款”内容 在“337条款”调查中关于不正当贸易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般的不正当贸易行为和有关知识产权的不正当贸易行为。首先一般的不正当贸易主要指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该行为要求进口产品存在威胁或实质损害了美国国内产业,或阻碍此类产业的建立,...

出口企业应对美国“337条款”之策略研究

[摘要]自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得以腾飞,对外贸易不断频繁,中国对美国的产品输出也在日益增大,美国在由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之后的“337条款”,对我国在美的出口有严重的限制和影响。近年来,我国涉案的产品和企业在不断增大,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阐述美国“337条款”的前提下,将具体分析我国应对“337条款”的现状,最后提出对我国出口企业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337条款”;典型案例;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一、“337条款”简介

(一)“337条款”含义

美国的“337条款”是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颁布,由美国海关执行的一个条款。它是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的简称,经过数次的修改,美国337条款如今已形成了美国保护国内产品和企业的一个完备的法律条款,现如今被汇编在《美国法典》第19编1337节。“337条款”的规定:如果进口行为存在不公平的竞争方法,且对美国国内企业存在实质的侵害,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可以因国内企业的申请对进口的产品进行调查。

(二)“337条款”内容

在“337条款”调查中关于不正当贸易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般的不正当贸易行为和有关知识产权的不正当贸易行为。首先一般的不正当贸易主要指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该行为要求进口产品存在威胁或实质损害了美国国内产业,或阻碍此类产业的建立,或限制、垄断了美国的贸易和商业时才能满足“337条款”的要求。有关知识产权的不正当贸易行为并未要求存在实质侵害,或存在潜在的威胁,只要该进口产品侵犯了美国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并且美国存在相关产业或相关产业正在发展和建立,该不正当贸易行为就违反了美国“337条款”。其构成非法,只要求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美国存在相关行业;二是其损害达到了一定程度。

在现实中,ITC根据此条款进行的调查大部分是有关知识产权,有关知识产权的不正当贸易人又包括所有人、进口商或承销商和向美国进口,为进口买卖或进口后在美国销售属于侵犯了美国法律保护的版权、专利权、商标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设计方案权的产品的行为。与一般不正当贸易相区别的是,仅仅只要美国存在与该产品相关的行业或正在建立该行业,有关知识产权的贸易即构成非法,不需要以其对美国企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证明存在潜在威胁为要件。

二、“337条款”典型案例分析――美国约翰・迪尔公司诉中国企业农用机械商标侵权案

(一)案情介绍

该案由美国ITC于2003年2月13日根据迪尔的申请立案的,包括我国的悦达集团、东风农机集团、江铃集团进出口公司和美国进口商Agracat,Inc.(Farmington),China AmericaImports(Creswell SamTrac Tractor and Equipment(Chico)等10家公司被列为调查对象。我国3家涉案企业年均对美国出口仅数百台拖拉机,面对数十万美元的高昂应诉费,3家涉案企业在应诉初期有“息讼”情绪,欲放弃美国市场。但为避免因涉案企业未应诉导致我拖拉机产品全面退出美国市场,有关单位开展大量工作,使涉案企业认识到积极应诉的意义,于是三家企业分别委托律师行进行诉讼。

2003年8月27日,ITC通告,其已决定不复审14号指令,认可申诉方的提议以修改对美国第2729766号注册商标的调查的申诉和通知。2003年11月14日,ITC通告,其已决定不复审29号指令,承认申诉方的即决裁定首裁,也即申诉方已经符合国内工业要求中的技术因素标准。24名被告名列于国贸委的调查通知中,众被告中的部分被告基于同意令已被停止调查,其他的被告仍不履行(契约)。行政法官于2004年1月13日最终初裁,认定侵权成立。两组被申请人申请初裁复审,投诉人和委员会调查律师对这些请愿书提起异议。2004年2月18日,ITC通知,其已决定延期至2004年3月29日以决定是否复审初裁,并将完成调查的预定日期延期至2004-年5月13日。2月27日,涉案企业分别向国贸委递交应诉通知,其中两家企业联合应诉,另一企业通过其美国进口商单独应诉。其后,应诉企业在律师的协助下,展开大量应诉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公平贸易局也通过机电商会给予了企业适时、适度的指导。鉴于“337调查”的应诉给涉案企业构成重负,相关应诉企业考虑在积极抗辩的基础上,在不损害总体贸易利益的前提下,视情与申请人达成和解。然而迪尔公司态度强硬,其要价超出合理范围,双方未能就和解协议达成一致意见。2004年3月30日,ITC通告,其已决定不复审初裁,并以书面形式为补救措施、公共利益以及保金制定计划。申诉方,被申诉方,以及初裁都及时的将那些辩护意见归档。

在审核了本次调查中相应部分的记录后,国贸委做出相关决定:在美国进口商的建议下,中方单独应诉的涉案企业于8月与迪尔公司达成了和解,该中方涉案企业同意退出美国市场,形势极为严峻。另外两家联合应诉的中国企业仍坚持继续应诉,两公司准备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和物证,提交了专家意见及证人证言,并针对迪尔公司的材料提出强有力的抗辩观点。通过积极应诉,两企业的主要观点逐步为国贸委所认同。9月12日,国贸委不公平进口调查办公室的调查律师向本案行政法官提交了听证前报告,明确认为中国企业对美出口的拖拉机并未侵犯和“稀释”迪尔公司的颜色商标。随后,原告表示愿与中方应诉企业继续进行和解谈判。9月21日,联合应诉的两家中方企业与迪尔公司就和解协议达成一致。和解协议同意联合应诉的两家中国企业公司继续对美出口涉案拖拉机,并规定了有利于中国企业对美稳定出口的其他条件。9月22日起,ITC召开本案听证会,联合应诉的中方两家企业也派员参加。其间,迪尔公司和两企业于9月23日正式签署了和解协议,并请求行政法官允许双方在此基础上终止调查。经审查,行政法官于9月26日宣布同意该和解协议,并于10月22日签发了同意令。根据有关程序要求,ITC最终宣布结束对上述两企业的调查。

(二)案件分析

结合上述案情以得知,近些年来,我国已逐步沦为美国“337条款”的最大受害者。究其缘由,根本在于我国对美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日益上升,但是一部分工业制成品却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很易被知识产权权利人以侵犯知识产权、进行不公平竞争为由向ITC提超“337调查”。因此,国内企业应增强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和商标权等数方面的意识。此外,国内企业还需以放眼世界的眼光规划和实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战略。“337调查”程序作为美国企业常利用的一种竞争手段,其目的在于借知识产权保护之名,打击国外竞争者,维护其在本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因受缺乏资金、时间限制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若干因素掣肘,国内企业一旦遭调查,往往选择沉默,以放弃海外

市场为代价。事实是“337调查”并非“反倾销调查”,案件结果主要依赖控辩双方所提交的证据材料。若能充分收集有利证据,被诉企业的积极应诉行为对案件结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方企业应深入、细致分析案情,根据自身实力,选择合理的应诉策略,积极应诉、运用策略,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上述的案例我们也可得知,应诉是出口企业最为明智的选择。

三、出口企业应对“337条款”的现状和方法

(一)出口企业应对“337条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涉入美国“337条款”的出口企业越来越多,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仅2010这新的一年就有十几起不同的调查。如2010年9月7日美国企业再次对中国输美接地故障断路器产品提起337调查申请;2010年9月6日美国对中国输美可调节高度床产品发起337调查;2010年8月24日美国公司对中国打印机墨盒及配件产品提起337调查申请等等。出口企业寻找完善的应对“337条款”的策略已迫在眉睫。

(二)出口企业应对“337条款”的方法

基于我国对美贸易的加大,且已日益成为“337条款”最主要的受害国,出口企业寻求良好的对策已至关重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1.从企业发展的长远来看,出口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一方面出口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了解出口国的法律,尤其是自身企业出口产品所涉及的国外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另一方面企业应设立长年的法律顾问机构,尤其是多吸收涉外法律律师顾问甚至是和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律师对企业的日常事务进行法律上的监管及审核。

2.从企业的日常事务来看,出口企业尤其注意的是在签订合同贸易时要提高知识产权侵权的警惕。首先企业应了解此次合同签订的出口产品,它的同类产品在美国是否遭到“337调查”的情况,如果此类产品在美国遭到“337调查”,则最近一段时间尽可能少或者是不向美国签订出口此类产品的合同;其次在签订产品出口合同前,应进行专利或商标等检索,确定是否有可能涉及该产品的美国知识产权侵权,如果存在侵权的可能,可以通过更换非知识产权的方法来避开侵权,或是从专利或商标等的所有人那里取得该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权。

3.从企业被ITC调查开始后看,出口企业应当积极应诉。如果出口企业不应诉。意味着他这一产品就将无法再进入美国市场,同时与他同类的产品也将在美国市场上不复存在,不利于企业的国际化和健康发展。从长远来看,企业应诉率越低,越会助长美国的一些公司利用“337条款”压制我国企业出口的倾向;反之,若积极应诉,结果或可能是证明“损害’,不存在,或可能证明“国内工业”不存在,或可能是和解,此三种结果都比不应诉取得的结果要理想。因此,遇到涉案情形时,企业应该在短时间内对案件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以决定对策,积极应诉。

上一篇:地摊的经济学分析 下一篇:论当前社会经济领域的信用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