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时间:2022-10-14 10:30:46

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出口贸易结构是反映一国出口商品结构、出口企业性质结构、出口方式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等一系列情况的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反映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发展现状的一系列统计指标,从而发现影响河南省外贸发展的结构问题所在,并进而提出一些改进河南省对外贸易结构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出口贸易结构 发展现状 改进策略

出口贸易结构是反映一国出口商品结构、出口企业性质结构、出口方式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等一系列情况的指标体系。河南省是全国人口大省也是经济大省,但出口贸易规模仍然较小,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因此分析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的特点和问题对于优化和提升出口贸易结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发展现状

1、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变化

出口商品结构是出口贸易结构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在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所在和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在对外贸易中获益的大小。以下从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所占比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所占比重三个方面来描述近十年来河南省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变化情况。

(1)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化。在近十年中除少数几个年份外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呈逐渐下降趋势,从1998年的19%下降至2007年的8.6%。与此相对应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呈逐渐上升趋势,从1998年的81%上升至2007年的91.4%。

(2)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化。河南省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增长较为迅速,分别从1998年的1.32、0.39亿美元增长至2008年的28.1和21.9亿美元,多数年份的同比增长率超过30%。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得到显著的提高,分别从最低的11.12%、1.34%提高到54%和23.49%。巴拉萨的阶段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比较优势是建立丰富的自然禀赋(如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基础之上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比较优势就会由自然资源上升到技术、资金、管理、营销网络等后天禀赋上,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也相应向资本和技术密型产品转化。由河南省出口产品中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的变化可知,河南省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正在由自然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过渡。

2、出口企业性质结构的发展变化

按企业性质的类型将出口贸易主体分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三种类型。河南省近8年来贸易主体结构的变化是较显著的:国有企业出口额所占比重由2000年时的74.04%直线下降至2007年时的41.83%,八年间所占份额减少了32.21%;与此相对应其他类型企业的出口所占份额直线上升,由2000年时的5.31%上升至2007年时的41.04%,八年间所占份额提高了35.73%;外资企业出口额所占比重变化不明显,多数年份在16%至18%左右徘徊。以上变化说明河南省民营外贸企业成长迅速并越来越成为出口的主力军。

河南省进出口企业类型不但趋向多样化,而且也趋向于大型化。2003年河南省进口和出口排位前20名的企业占全省进口和出口的比重分别为60.9%和38.0%,2007年所占比重分别上升到79.5%和48.4%,表明河南省进出口企业逐步趋向大型化。

3、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发展变化

出口贸易方式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三种类型。河南省三种贸易方式出口额所占比重变化不太显著。三种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占主导地位,2000年至2003年所占份额在76%与77%之间徘徊,2003年至2005年有稍微的下降,下降了7.69个百分点,之后又呈现上升趋势,升至2007年的80.5%。加工贸易出口额所占比重在2000年至2004年之间呈现微弱上升趋势,由21.49%升至29.55%,之后又呈现下降态势,截至2007年降到17.47%。其他贸易方式下出口额所占比重较小,但基本上呈微弱上升趋势,由最低2002年的0.18%至2006年最高2.20%。

4、出口市场结构的发展变化

河南省主要出口市场集中于六大出口市场。其中美国、欧盟、香港和日本基本上居前四位,出口额占到总额的50%左右。考虑到香港的转口贸易比例较高,而且对香港出口的商品又大多转口到美国、欧盟和日本,因此河南省的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欧盟和日本。如此集中的市场结构极容易使河南省的出口贸易遭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为了化解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贸易风险,河南省积极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拓展贸易空间。六大传统市场所占份额在近年来有所下降。“十五”时期河南省对拉丁美洲出口年均增长30.9%,对大洋洲出口年均增长27.0%,对非洲出口年均增长48 0%,对泰国、尼日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新西兰、秘鲁、智利、巴西等国的出口年均增幅都在20%以上。

二、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问题浅析

十年来,河南省对外贸易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多数年份的出口额年增长率超过了20%,且多数年份的出口增长率略高于全国水平。但从河南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来看,显得河南省出口规模偏小,多数年份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率在0.6%-0.7%之间徘徊,显示出河南省仍然属于贸易小省的特征。对比分析河南省与全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可以发现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有诸多不合理之处,这些不合理之处既是河南省出口实力薄弱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南省出口贸易的发展。

1、出口绝对值比较分析

河南省的出口规模与全国水平相比是偏小的。2007年河南省出口总额为83.91亿美元,全国出口总额为12180.5亿美元,仅占到全国水平的0.69%。相比之下,2007年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012.46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由此可知河南省仍属于贸易小省,且与其作为国民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的地位较不相称。具体对比河南省与全国的出口结构特征可以发现,机电产品出口额、外资企业出口额、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更低,显示出河南省出口产品结构、企业性质结构和出口方式结构较不合理。

2、出口相对值比较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河南省出口结构中有少数指标接近全国水平,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低于全国水平3.5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低于全国水平5.07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外资企业出口所占比重、加工贸易出口所占比重与全国差距明显,比全国水平低60%左右。而国有企业出口所占比重、其他类型企业出口所占比重和一般贸易出口所占比重又明显高出全国水平,显示出河南省出口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对于出口市场的集中度而言,河南省的情况好于全国水平,河南省的对六大传统市场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比全国水平低将近10个百分点,说明河南省的多元化出口战略已显出成效。

三、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优化浅析

提升与优化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河南省目前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从而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所以河南省的对外开放政策需要重大调整,需要更加关注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除了继续执行一系列的鼓励出口的政策之外,还应该从宏观上建立一种强化进出口贸易技术创新的有效机制。第二,出口企业性质结构方面,河南省国有企业出口额所占比重明显高出全国水平,与此同时河南省缺少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出口企业,因此进一步加快国有出口企业的改革,培育竞争实力强的出口企业对于提升河南省出口竞争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吸引外资时要注意对投资环境的建设,应吸引那些具有长期性、较稳定、后续投资充足的FDI。第三,出口方式方面,河南省一般贸易份额较大,加工贸易份额较小。而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与注重吸引外资,并利用外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分不开的,在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国内诸省的竞每中,河南省的步伐是明显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虽然加工贸易发展对出口结构的改善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加工贸易吸纳就业的效应却是不容置疑的,而这一点对于劳动力较为充裕的河南省而言是较为重要的。第四,出口市场结构方面,河南省应进一步深入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策略,积极开拓国际新兴市场,从而降低市场集中度,降低对主要出口市场的依赖性。

上一篇:天津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下一篇:云南省工业竞争力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