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糖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

时间:2022-09-27 03:27:57

我国食糖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作为季产年销的农产品,食糖市场各种风险因素的波动变化给食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带来不确定性风险。食糖供应链要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考虑以整体的角度思考供应链风险,由食糖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的风险进行整体思考,并有效利用各种政策、市场工具等进行管理。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食糖供应链面临的市场现状,分析了我国食糖供应链风险,并提出应对风险的对策,以供食糖生产者参考。

关键词 食糖供应链;市场现状;风险识别;应对策略;中国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I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92-02

1 我国食糖供应链面临的市场现状

1.1 供给

据中国糖业协会2013年数据,我国食糖产量60%来自广西,17.6%来自云南,9.2%来自广东。其中广西主要来自崇左、南宁、来宾,各占广西产量的27%、18%、16%。中国是世界上第四大产糖国。据USDA数据,2013―2014年全球食糖产量:巴西第一,占21.5%,印度占15.4%,欧盟占9.2%,中国占8.2%,泰国占6.5%,美国占4.4%。

1.2 需求

食糖的民用消费占总消费量的3成,工业用糖占7成。受乳制品、饮料、糖果、罐头以及糕点等行业的刺激,我国食品工业用糖平均每年增长60万t,并以17%的速度逐年增加[1]。我国食糖产不足销,有进口需求。

1.3 进口

据USDA数据,2013年我国进口糖占全球糖进口总量的7.7%,占我国食糖消费总量的25%。进口量中67%来自巴西,10%来自古巴。由于国际糖价低迷、人民币升值、运费下降等因素,越来越多的进口糖进入中国市场,冲击我国食糖供应链上下游。我国对于进口糖配额内关税15%,配额外关税50%。由于进口糖成本远低于国内糖成本价格,配额外进口糖亦存在利润空间。2013年食糖进口量中,配额量194.5万t,占全年进口量455.5万t的42.7%。依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相关约定,2015年我国与东盟的食糖关税将降到10%。泰国计划将更多的耕地用于甘蔗种植。进口原糖进行加工再销售是未来国内糖厂降低生产成本的必然选择[2]。

2 我国食糖供应链风险识别

食糖供应链作为农产品供应链,具有农产品供应链固有的弱质性,易受生态气候、经济供求以及社会政策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风险,不利于食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长久稳健发展。

2.1 生态气候风险

甘蔗是适宜种植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作物,对构成气候资源的热、光、水等具有特殊依赖性,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低温霜冻等天气对生长期的甘蔗具有灾害性影响。甘蔗为多年生植物,其收获次数多的可达7~8次,在中国一般为3 次,即3年后挖去宿根,重新种植。因此,气候灾害的影响一旦形成便是长期的[3]。

巴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糖生产和出口国,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0%,其气候受海洋气候影响,全球气候异常对巴西的影响较大。周期替出现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气候现象带来的洪涝、干旱或者霜冻对巴西的甘蔗产量都将带来巨大影响,进而影响食糖的供求,对食糖供应链的供给造成极大的波动风险。

2.2 成本风险

我国甘蔗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用量多,生产成本远高于世界其他主产国。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全国食糖原料(甘蔗)成本的统计数据计算,我国食糖原料生产成本从2006年的2 351元/t增加到2011年的4 392元/t,上涨86.8%,年均增长26.3%。据测算,目前我国甘蔗生产成本是巴西的4~8倍、美国的3倍、泰国的1.9倍、澳大利亚的1.67倍[4]。

近年来,由于劳动力紧缺,甘蔗砍收费用翻倍增加,加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导致甘蔗种植成本大幅上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食糖的生产成本。如无改观,制糖企业将无法承受成本之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要走上寻求进口原糖进行加工之路。

2.3 进出口风险

进口原糖的成本优势加大进口糖占比的同时也带来进口风险。世界上的食糖出口国主要有巴西、古巴、泰国、印度等,进口国主要有俄罗斯、欧盟、印尼等。进出口国的关税政策、农业政策都将影响到国际市场上食糖的供需形势,进而影响到我国食糖供应链。进出口原糖还涉及运费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

2.4 制糖企业工艺风险

与国际主要产糖国通行采用原糖―精糖的二步法制糖生产模式不同,我国糖厂几乎全部采用一步法制糖技术模式。与二步法制糖相比,一步法制糖有以下缺点:一是在加工环节上缺少应有的合理分工,不利于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二是该法为季节性生产,常年销售,易造成国内糖市价格波动,以及制糖产业及企业人力、物力资源闲置与浪费,不利于糖业资源合理高效利用[5]。

2.5 商贸仓储风险

食糖的生产环节、批发销售环节、物流环节等都有食糖仓储。拥有仓储的企业都面临仓储物资贬值的风险,尤其是食糖的价格波动更加频繁。而仓储的投机性将加剧食糖供应链价格的波动。当气候风险等造成食糖供求失衡因素出现时,市场将形成供不应求的预期,食糖供应链上的贸易商以及下游的用户将加大采购力度和仓储,这又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供求失衡,导致价格飙涨。当市场预期缓和之后,价格又出现暴跌,这种仓储的投机性以及伴随的糖价涨跌不利于上下游正常稳定的经营生产。

2.6 替代品竞争风险

食糖的替代品主要有糖精、甜味剂、玉米淀粉糖等,被广泛用于点心、饮料、蜜饯等食品中。2011年全球淀粉糖产量超过1 000万t,价格大概为3 000元/t,替代品巨大的价格差距促使企业用淀粉糖替代蔗糖。

3 风险应对策略

3.1 政府政策的转变

目前,我国政府食糖供应链上的政策主要有甘蔗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储备糖政策。但这些政策都是利用政府的权力,人为地对市场进行影响。为了保证市场自由更有效率地发展,政府需要从制定最低收购价格的价格保护政策向以市场为主的价格补贴政策进行转变,以缓解制糖企业的糖原料成本毫Γ学习结合运用农业保险、期货期权等金融市场工具,与蔗农共同防范气候风险、成本风险,同时,化解自身的储备风险[6]。为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糖料的国际竞争力,政府还应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以及农民教育投入,提升农民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

3.2 行业信息的共享

信息在市场经济中扮演极重要的角色。由于农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单个个体无法了解整体市场,需要国家或者行业协会提供整体宏观的信息共享,帮助蔗农做好种植、出售等重要决策。农业部门、糖业协会都有必要提供种植面积、产量、价格等数据,帮助食糖上下游企业做好决策判断。

3.3 食糖供应链一体化整合

通过食糖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成立第三方或者第四方物流,对供应链的上下游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研究,整合上游企业甘蔗种植、销售和下游用糖企业采购的资金、渠道、仓储物流等资源,运用VMI/JIT/CPFR等供应链思想方法,使供应链上游企业实现利润合理、客户满意的销售,帮助供应链下游的企业实现数量适需、质量可靠、价格优惠的采购,使供应链各个环节保持低库存、高流动性。通过食糖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扭转现今供应链上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以资源整合、合作共赢提升我国食糖供应链的竞争力,以此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和规避市场风险[7-9]。

4 结语

食糖作为我国一项重要民生物资的大宗商品已无法单纯依靠加工生产实现盈利,而是进入一个注重质量、服务、信息的全球化时代。食糖供应链上的企业面临的将是更加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食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必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5 参考文献

[1] 陆树繁.当前广西糖业经济发展问题形势与对策[J].江西农业,2016(5):92.

[2] 李艳君.我国食糖进口贸易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J].中国经贸导刊,2013(16):20-22.

[3] 黄华春.基于价值链的广西糖业企业成本控制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9):82-85.

[4] 鲁存珍.进口糖冲击下保山糖业出路思考[J].时代金融,2013(29):316-317.

[5] 王克岭,马春光.产业链视角的云南制糖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2):72-76.

[6] 徐雪.中国食糖产业政策体系及建议[J].中国糖料,2011(2):63-67.

[7] 龙长华.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

[8] 陆发安,陈锐.当前广西糖业发展问题形势与对策[J].市场论坛,2013(11):5-8.

[9] 崔奇峰,孙翠清,吴颍宣,等.中国食糖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4(26):47-52.

上一篇:武定县猫街镇玉米容器育苗栽培技术 下一篇:棉花机械采收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