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新策略

时间:2022-09-27 12:28:23

数学课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新策略

摘 要: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老师说得多学生活动的少,参与的少,完全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文章从三个方面来浅述了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数学课;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115—01

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数学学习已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许多不到之处。故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解剖与改进。本人通过走访学生、阅读有关教材及书籍,并结合本人几年的教学经验,对数学课堂教学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以便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汇报如下:

一、注重互换角色,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老师要想了多解到学生的心声、思想,和学生互换角色就是其中一种途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在老师的启发和组织下,由学生担当“讲解员”,这样既可以带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又可以让学生尝试一下做老师的喜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能力,而且对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最大程度地采掘出他们内在的思维潜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综合类题目的分析课上更适合采用评讲方式。例如我在讲一道较难的数学题时,事先让各小组进行了思考和具体操作,并让他们选出代表准备评讲。我带领着其他同学便对他们采用提问、置疑、补充、追问,师生们共同探讨,从而解决了疑难问题。这样对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发学生进一步思维的内在潜力十分有效,最后得益的并非是解决了一道难题,而是还触及了不少其他的知识结构网络,提高了学生很多方面的能力。布鲁纳有句名言:“我们教一个科目,不是去建立一个有关该科目的小型图书馆,而是要学生自行思考,像一名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史学家那样去探索历史,投入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如果教师在准备习题课时仅仅利用练习来达到对知识的回顾,不注重在方法和学习策略及思维方法上下功夫,那么课堂是失败的。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也难得以解决。而让学生自己评讲知识,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口才,又能发现他们知识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

二、注重借助生活体验,化难为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我们的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紧性,使得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学科单调、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畏难的心理乃至厌学的情绪。这就势必造成平时我们老师花了很多精力去教,学生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学,但效果仍不理想的后果。那么该怎样改变这一境况呢?我认为应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不要让学生感到数学太抽象太难。事实表明,当一个人对某种东西陌生时就会感觉难,反之熟悉的就会觉得比较简单。就如我在讲函数问题时,曾要求学生写出出租车的费用和路程之间的函数关系,绝大部分学生不会写。可我提问一位父亲开出租车的学生(数学成绩较差),他却回答得清楚明了。因此我们在教新知识时,先仔细分析一下学生头脑中与此相关联的事物,然后从他们熟悉的东西出发。利用知识迁移再让他们进入一个新领域,掌握新的内容。当然,到底该用哪些熟悉的东西讲数学,就需要教师多学习、积累和摸索。例如我们在讲数学归纳法时,若直接干枯地讲,学生们不容易接受。若采用一个类似的例子,学生更熟悉,效果一样好。我在讲授该知识时就引导学生想象一个常见的景象:建筑工地有一排砖,假设每块砖间距符合一个条件:若前一块砖被踢倒,则后一块砖也一定被前一块撞倒。试想,其余的砖会怎样?学生答:全都被撞倒!老师:对!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经过短暂的交流,很快悟出了两条:第一,第一块砖被撞倒;第二,当前一块砖被撞倒时,后一块也跟着倒。老师借机切入话题:我们的数学家就是根据类似于砖被撞倒的事例,总结出了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归纳法。水到渠成,接着引出数学归纳法的三步骤,这样引入不仅让学生容易理解,感到易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对学生“提问”的鼓励,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很多时候,老师在进行质疑教学环节时,年纪越高的学生在课堂上越沉默。越不敢提出自己在本节课的困惑。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老师应改变在生心目中高高在上、威不可近的形象。应面带笑容,态度和蔼地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二是对提出问题学生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以便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三是老师应做有心人,多观察哪些学生没有发问过一次,老师可以找这些学生们谈谈心,多给予鼓励,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被老师注意着,关心着。多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题目,先培养他们的满自信心,以便让他们敢问、想问、甚至积极问。传统教学注重简约漂亮的数学体系的精确陈述。没有真正发现它的创造过程,学生很自然地将数学误解为一个自然生成的体系。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应当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才会善于应用;例如在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时,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发现。当然除了利用(“SAS”)、(“ASA”)、(“AAS”)、(“SSS”)来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之外,还可以利用“一条斜边和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来判定。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中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然后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思考、探索、交流、提问最终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发现再创造,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豹”式坦克,战场上的猛兽 下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