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中的“说”

时间:2022-09-27 09:30:49

数学课中的“说”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的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因此。数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笔者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尝试着教小朋友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帮助刚起步的学生把想清楚了的问题说清楚。

一、让学生敢“说”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具体可感知的、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能唤醒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笔者在每节课的开始,总要和小朋友“三言两语”:如带着小朋友去公园游玩,请他们“数一数”看见了什么动物,各有几个。再如学了比多少以后,请小朋友当裁判,说说5只白兔和6只灰兔进行拔河比赛是否公平。在认钟表前,询问小朋友每天的作息安排,他们说的得意洋洋。这样的“三言两语”拉近了师生距离,启发了学生表达的愿望,为课堂成效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例题时。笔者尽量让学生置身于某一语言情境中。例如,教“数的加减”时,设计“猜年龄”的情境,让学生谠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在学“人民币”时,请学生进入笔者开设的模拟超市购物,学生表达的欲望非常强烈,因为这是他们熟悉的生活。

在练习巩固阶段,笔者为了保持学生表达的高涨情绪。为他们设计了些游戏情景:“给小鸭戴帽子”、“过独木桥”、“我当老鹰捉小鸡”、“青蛙跳水”……在游戏中,小朋友十分乐意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学生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时。是简单粗暴地吆喝“坐下”,还是耐心地鼓励“没关系,老师明白你的意思”。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应尽量做到:耐心地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即使言论本身是错误的)。积极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这样学生才敢说,才能越说越好,越说越精彩。

课堂上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辩,通过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达到愉快的情境、学习数学的目的。即使学生有的观点是笨拙的,但通过开放式的民主交流,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增大了胆量。

二、让学生会“说”

数学语言有四大特点:一是简练;二是严密;三是精确;四是理想化。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笔者认为应该通过训练。使他们能用准确的简练的语言来正确表述。

首先,要帮助小朋友理解和接受正确的数学语言。如“最大最小”、“几和第几”、“多一些”、“少一些”、“同样多”等。在课堂上,要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表述,特别是有些小朋友常会用日常用语来表述。这时,要采用激励的办法,对表达准确的小朋友给予表扬和红花奖励,或请他们当小老师。再如教“数的组成”时,与学生玩猜数游戏。训练学生学会说“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几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目前,课堂上教师所提的问题一般很细、很小,学生不需要深思熟虑就能回答,无形中给一些反应快的学生提供了“快嘴”的机会。如果将原来的小提问改为大提问,给学生提供大的思考空间,学生就不会轻易、简单地回答,能够使他们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回答问题的结果也会具有相当的份量。如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这一课时,有一个练习题是让学生看图说算式,图中隐含着好多算式,有关于人的,有关于树的,有关于花的等等,但是笔者只是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仔细观察图,你能说出几道算式?”这时,即使有“快嘴”,也未必能找全。他们也会感到只有深入观察、思考,才能得出全面的答案。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无形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他们也逐步养成了拿到问题有条理地思考探索的习惯,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的。

三、让学生常“说”

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首先引导学生乐于表达。主要采用鼓励策略,以活泼有趣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教师关注班里的每一位学生,给每位学生表达的机会。当学生愿意表达后。引导他们善于表达,善于用准确的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对那些经常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有些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课后给他们找机会表达。请家长在家多帮助。课堂上多给这些孩子机会,多表扬他们,激发他们的表达热情。在课堂教学中,“讨论”这一环节也是相当重要的,何谓讨论?《辞海》解释为探讨寻究的议论,《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就某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辩论。“讨论式”可以让学生好似聊天争辩一样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是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与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发挥群体的功能,会说能说的同学多说一些,带动那些较“笨舌”的同学,可以允许重复,即可以鹦鹉学舌,只有这样,久而久之,会说的说得更好。不会说的也被潜移默化。也能说了。

一年级上半学期,学习的一个难点是“说说算算”,这也是说话训练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要努力教会学生全面地看图,看清图上先是什么情况,又发生了什么情况,结果怎样。让学生能根据不同图意学会讲几句。如在讲一幅画有尺子图片时。整幅图可叙述为:“左边有6把尺子,右边有3把尺子,一共有几把尺子?”通过两部分尺子先后出示,并看图指导学生说话。使学生了解“左边有6把尺子”和“右边有3把尺子”是告诉我们的条件,在画括号下的“共有?尺子”是问题,是要我们求的。这样。学生就能形象地感受到原来放着6把尺子。后来又拿来3把尺子和前面尺子放在一起,这两部分合起来得到的总数就是一共有几把尺子。如此进行了用加法求和的数量关系的渗透教学,使小学生初步认识应用题结构上的特征,初步学会了看图“说”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四、教师起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表达准确无误,富有逻辑性。特别是在概念教学时,要逐字逐句地思考推敲,规范表述。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要努力做到教学语言生动形象。要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谜语、儿歌等,使学生学得有趣、说得规范。不断提高低年级小朋友的数学表达能力。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囿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才敢表现,才敢说。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漠不关心。要和所有的学生交朋友,要和每一位小朋友交流、说话、对话。

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子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厉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缓和了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和他交上朋友,并和他积极交流。学生也就乐学、乐说、乐想。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说”的价值,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就可以发挥数学“说”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交往合作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让学生重新爱上我们的语文教学 下一篇:创设情境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