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内研究综述

时间:2022-09-27 04:32:42

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内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要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包括高新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而引起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和管理水平的升级。国内学者对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广泛研究是从2006年开始的,而且大多集中于产业转型升级,部分学者研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

关键词:传统产业 转型升级 研究综述 高新技术

引言

传统产业是一个相对概念,目前对传统产业的定义还没有形成大家普遍认可的观点。王稼琼等认为,传统产业是相对于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兴工业而言的,主要包括钢铁、煤炭、电力、建筑、汽车、纺织、轻工、造船等工业。台冰把产业分为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认为使用传统技术规范进行各种生产活动的产业称为传统产业。刘世锦等认为,传统产业是以传统技术进行生产和服务的产业,是指工业化过程中起支柱与基础作用的产业。一般而言,传统产业是指发展时间较长,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经过高速增长后发展速度降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逐渐下降,资源利用率和环保水平通常较低的产业。

信息技术是新经济的支柱和先导,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就是信息化。今天,新经济正在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但它不会取代传统的产业活动,它只有通过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变革,使传统产业的主导技术逐步被高新技术所取代,从而提高产业结构的水平。这个过程既是传统经济里资源整合、优化的过程,也是新经济规模化的过程。在新经济活动中,新经济必然涵盖传统产业的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

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双重任务,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在时空上具有一定的逻择结构。熊勇清、李世才构建了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关联度和持续发展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评价模型,对环保和橡胶制造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两类产业间的耦合关系和耦合内容进行了理论分析,具体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主要阶段及作用机制,并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路径。

黎春秋、熊勇清以湖南省某县为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外部效应进行了分析,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可以对传统产业产生溢出效应、置换效应和联动效应。基于此,对于传统产业特征单一的区域来说,转型升级的模式有:基于溢出效应的技术升级模式、基于置换效应的结构优化模式和基于联动效应的优化模式;对于传统产业特征呈现多种特征的区域来说,则应选择复合转型升级模式。

产业发展规律和现实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应忽视传统产业,产业结构雷同、协调发展意识不强、资本与技术问题是制约两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左伟认为,应构建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政策支持体系及产业创新体系,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和与传统产业发展的协调力。郑曦、陆扬则在分析江苏省南通市错位发展动漫产业的基础上,认为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应该实现合作共赢。

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技术一般分为传统技术和高技术,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问题是产业规划及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十分注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传统产业部门进行了技术改造,但传统产业的落后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支撑和基础环境体系,过多地依赖外部的政策扶持,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不协调影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协同学和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对于符合一定特征的区域产业系统来说,其内部高新技术产业子系统与传统产业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协同两种相互作用,其结果是引起整个产业系统的涨落。但是,这种涨落并不能自发地优化产业结构,而必须要有人的因素。通过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产业政策并辅之以相应的保障机制,才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系统形成和谐有序的产业系统——耗散结构。綦良群、孙凯应用协同学理论并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机理,并将其应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出了促进和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即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

刘栋、万力等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产业融合相关文献,剖析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在分析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动力因素的基础上,构建综合动力模型,探讨其动力机制。他们认为,在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过程中,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关联和溢出是潜在动力因素,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是一个将两者具备的创新要素互补匹配,并使原产业及在其边界处融合出的新产业整体功能的产业升级过程。在众多因素多层次、多环节的共同作用下,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趋势。

吴晓波、曹体杰认为,高技术对传统产业所起的作用主要源于其较强的渗透性及其产业的高效益性和关联带动作用,而传统产业改造对高技术及其产业化具有逆向支撑和引导作用。高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技术化、协同环境建设等方面是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的重要影响因素。王今朝、王静通过对传统产业、高技术产业特征的分析,指出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需要利用各自的优势融合发展,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融合是实现双赢的最佳途径。只有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和平台发展高技术产业,以高技术产业为导向发展传统产业,才能实现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全面提升和发展。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融合有设备工艺融合型、产品改造型、软件技术与硬件技术融合型、混合型等融合型模式。

高技术的发展有高度综合性、不连续性和加速发展等特性。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主要有市场需求的拉力、国际竞争的压力和社会支持力。传统产业有需要改造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台冰认为,我国发展高技术,不能单纯发展高技术产业或以高技术产业为主体,而应该用高技术把传统产业改造为实现高技术产业化的主力军。把新兴的高技术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先导,把发展高技术与改造传统产业融为一体,直接利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传统产业“跳跃”式发展的道路。

白永青等从实证角度选取我国1991-2003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菲德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进行了检验,探讨了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内在关联机制。分析表明尽管高技术产业在提高传统产业经济效益、提升产业结构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其潜在的能量没有完全释放,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应充分利用高技术产业的外溢作用。所以,现阶段我国应在继续发展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运用好高技术产业,二者之间并非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关系,应使它们相互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我国的传统产业转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各地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探讨合适的转型之路。汪威毅以福建泉州为例,认为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可以通过资源重组,以熊彼德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建立企业各种创新因素良性互动的创新机制,充分利用我国市场的优势创造国际大品牌。广东东莞的传统产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机遇发展起来的,集群规模较大,中资外资并存,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加工企业为主。邓宇鹏认为政府可采取时政、金融、政府优惠采购、培育创新文化和支持社会中介组织等政策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其路径是研发核心技术和关健技术,改造落后的工艺设备,改造传统产品,进行资源新组合、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创新。

近年来,江苏无锡致力于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积累了丰富的转型升级经验,谭军概括了无锡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特点:合作创新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战略途径,多元路径是有效模式,领导重视是重要条件。杨慧也对无锡市滨湖区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过程中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该区传统产业转型的模式,得出促进产业转型的启示。

胡宇杰等从浙江省宁波市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原有十大传统优势产业和当前“4+4+4”产业升级工程,选择了纺织服装等八个主要行业作为考察对象,借鉴相关理论和经验,梳理了传统产业的结构虚高、素质低下现象及其成因,探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症结,并结合优势企业的典型案例研究,提出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法、路径与对策建议。

谭少峰、蔡广林、桑妮等,对陕西省宝鸡市改造传统产业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宝鸡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以改造、嫁接、提高为核心,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生产设备,不断提高传统产品的更新换代。莫晓梅等在介绍四川省传统产业的优势及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制约四川省传统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对策建议。

吴净分析认为,山东省青岛市传统产业依靠“两化融合”加速转型升级中存在信息产业发展滞后,企业信息化缺乏战略布局、软环境有所欠缺、缺乏集群战略、效益不明显等诸多问题,因此要在“战略提升”、“协调引导”、“企业转型”、“中小企业推广”、“电子商务创新”等方面加大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依靠“两化融合”转型升级的步伐。在河北省,钢铁、建材、医药、石油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均占有重要地位。但它们普遍存在着能源消耗量高、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附加值较低、易受国内外贸易环境影响等问题。王孟欣、王俊霞认为,河北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立足于优势传统产业的基础,通过深化专业分工、打造产业集群、加强技术创新、采用现代营销手段、加强管理创新等多种措施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早在2002年,钟永一、胡国良等研究认为,处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国家,传统产业的升级应包括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用制度创新与社会环境优化保证传统产业升级等路径。2003年,侯雪、周秋月认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应从技术创新、组织机构创新和体制创新几个方面入手。2008年,桑俊、易善策认为我国传统产业集群目前主要存在技术水平不高、创新动力不足、合作创新缺乏等问题。集群网络的优化、知识溢出与技术吸收效率的提高,以及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是实现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创新机制,传统产业集群的升级方式包括产品升级、工艺升级、功能升级及价值链升级。蒋洪亮认为宜兴产业转型应以科技创新、提升业态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生态文化旅游业。我国目前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导,新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李卓娅、米琴认为应从产业信息化改造、产业技术、组织结构及体制创新四个方面促进我国传统产业升级。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全球产业调整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进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夏若江、胡振红研究发现,传统产业集群嵌入的全球价值链主要为市场治理模式和准科层治理模式,而且同一产业集群常常嵌入多条价值链中。这种治理模式有利于产业集群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价值创造能力,使得处于落后地位的传统产业集群只要具备了足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就比较容易实现产业集群价值链升级。因此,我国必须不断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的价值创造能力,动态地实现产业集群升级才能保持其竞争力,从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部门升级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制度,促进产业集群升级。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国际经验借鉴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以手工业和简单机械加工为主的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受到严峻挑战,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的核心任务。国外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传统产业获得了新生,其成功做法为我国提升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经验借鉴。张辉、王缉慈观察西班牙制鞋业的升级历程给我国提供了借鉴。温凤媛认为国外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呈现出一些共性特征,可以为我国的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一些借鉴。陈策通过分析发现韩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脸和做法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江苏不无借鉴意义。申俊喜研究认为,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在传统产业高技术化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作为改造的突破口、加快企业组织创新、促进传统产业地理集中等。这些经验对促进我国传统产业发展、加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进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传统产业改造中,政府发挥基础性引导作用,王育宝、胡芳肖研究发现,美国在积极制定和实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财政、金融政策的同时,还大量增加政府R&D支出,如实行投资抵免所得税办法、向新产品试制者提供低息贷款、增加R&D支出、发展高新技术、政府包销一部分新产品。日本战后则是充分发挥现有企业、设备的作用,政府政策鼓励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消化、创新相结合,以管理现代化保证技术现代化。

在发达国家促进老工业基地改造、提升和转型过程中,信息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在法、德两国表现的比较明显。法国运用信息技术,使老工业基地洛林成功转型,逐步形成新的工业基地。20世纪60年代以前,北威州地区是德国重化工业部门的一个最集中的地区,但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资源相对枯竭,生产成本直线上升,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失业人数急剧上升。为此,德国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起,运用信息技术对老工业基地进行调整改造,使北威州老工业基地再现辉煌。巴伐利亚州是德国另一个传统产业成功转型的典型。巴伐利亚州原是德国最贫穷的农业州,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抓住了新技术革命浪潮,把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现代工业作为产业转型的基本内容,从而实现了快速发展,成功转成富有的现代化工业州。法、德运用信息技术改造老工业基地的成功做法主要是:政府制定推动整个地区改造转型而目标明确的“适应性计划”;发挥中央和地方及市场三方积极性,增加资金投入,一般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对等分担基础投入资金,其余的依靠市场;制定系统的、综合性并长期保持不变的政策措施,为老工业区转型和改造创造良好稳定的政策环境;制定和执行六个科研和技术发展框架计划。

国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有一些共性特征,温凤媛、周媛、李浩田认为,美国是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举发展,欧洲是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产业,英国是传统产业和新技术嫁接式,意大利是高技术在传统产业集群内扩散,德国是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所有制多元化,日本是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传统产业振兴。

参考文献:

1.申俊喜.传统产业高技术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05(1)

2.温凤媛,周媛,李浩田.国外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借鉴与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吴晓波,裴珍珍.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模式及其实现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

4.王育宝,胡芳肖.国外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经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

5.杨慧.传统产业转型提升模式探索—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09(6)

6.胡宇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宁波路径研究[J].经济丛刊,2012(3)

7.谭少峰,蔡广林,桑妮.我市用高新、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情况的调查[J].宝鸡社会科学,2001(4)

8.吴净.青岛市以“两化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探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9.谭军.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无锡传统制造业样本分析[J].群众,2012(4)

10.汪威毅.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传统产业转型之路—以福建泉州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1(19)

11.莫晓梅等.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策[J].决策咨询通讯,2011(4)

12.王孟欣,王俊霞.河北省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1(5)

13.白永青,沈能,赵建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互动性的理性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6(3)

14.台冰.发展高技术与改造传统产业关系的新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07(9)

15.吴晓波,曹体杰.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3)

16.刘栋,万力.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机制探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17.邵建顺,刘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18.綦良群,孙凯.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

19.王今朝,王静.论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J].商业时代,2008(17)

20.郑曦,陆扬.实现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结合共赢—南通市错位发展动漫产业的策略研究[J].江海纵横,2012(3)

21.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过程及作用机制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1)

22.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耦合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10)

23.黎春秋,熊勇清.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模式研究: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外部效应的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5)

24.左伟.后金融危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5)

25.钟永一,胡国良.南京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路径和对策[J].科技与经济,2002(3)

26.夏若江,胡振红.基于价值链治理模式的传统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的研究[J].管理观察,2008(21)

上一篇:现代物流管理课程项目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新能源产业市场化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