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2-09-27 02:12:49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我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应从如下方面着手: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树立服务意识,提高管理工作效能,重塑市场主体,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完善投融资体制,优化发展环境。

关键词:文化体制;服务意识;发展环境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襄阳文化传媒产业研究》(2012JDY019)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71-02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文化生产力已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文化软实力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体制改革不仅有助于巩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而且是促使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调整布局、理顺关系、转变职能、改善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开创了新局面。同时也应看到,关系不顺、效率不高、管理不力、布局结构不够合理、内部机制不够灵活等问题依然存在,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与全社会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迫切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一、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体制改革

通过制度安排和能力建设,把增强党的宏观领导能力落实到文化工作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要健全政府管理、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形成职责明确、 反应灵敏、 运转有序、 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主管部门具体落实、各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文化企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实现党对文化单位的控制力,把党委对文化单位经营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落到实处,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对宣传文化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方式和方法。

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主要面对直属单位转为面向全社会。探索建立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模式,完善资产评价体系和领导考核办法。研究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把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体制结合起来,更好地坚持正确导向和经营方向,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1]

二、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文化管理工作效能

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依法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放到定政策、做规划、抓监管上来。要将国有资产所有者、行业管理者、行业经营者三种角色集一体的制度,改变为角色分工的制度,,将国有文化资产所有权交给政府,经营职能交给文化产业集团,文化行政部门保留行业管理者和文化产品供给者的身份, 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部门。

一是文化管理行政部门同文化事业单位分离,文化企事业单位作为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行政部门由过去具体办文化过渡到管理文化,实现社会文化社会办;二是强化政府文化部门的管理职能,收回部分由文化事业单位行使的文化行政管理权和执法权;三是从过去单一靠行政管理转变到依靠法律、行政、经济、舆论相结合的手段综合管理。[2]

三、重塑市场主体,培育文化产业

加快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使之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衡量文化体制改革是否取得实质进展的重要标志。文化体制改革要以“创新体制,转化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尽快转制为市场主体,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文化集团。

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大力推进文化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展,改变文化企业规模偏小、难以形成社会化生产、规模经营状况。加快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中小文化骨干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改善激励机制,扶持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及具有较强创新竞争实力的文化事业单位,做大做强文化品牌。应明确市场化方向,把纯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和公益文化单位中的经营部分推向市场,使其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变为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

四、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切实贯彻人才兴文战略,抓住引进、培养、使用等关键环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努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高层次的艺术创作、新闻采编、经营管理、文化科技等人才队伍等。以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评估、奖罚考核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制为重点,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体制,形成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要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区国内外优秀文化人才。通过有吸引力的引进措施,尽快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五、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完善投融资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积极争取各界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引导非公资本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依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投资文化产业设施和文化产业项目。不仅有政府投资于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而且也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支持非公资本发展文化产业。对外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允许境外机构或个人投资文化产业,兴建公共文化设施,允许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与外资合作开展文物保护和研究等工作。鼓励企业赞助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公共文化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办文化的积极性。[3]积极引导民间资本以股份制、合伙制或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参与兴办文化产业,积极引进外资发展文化产业。

六、完善法律法规,优化发展环境

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体系,是深入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和完善娱乐市场、文物保护和公益文化设施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章。规范文化产业活动,禁止不正当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和其他权益,依法打击破坏文化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理顺市场管理体制,严厉打击盗版盗印、非法经营及出版等不法行为,规范文化企业及产品在市场准入等领域的审批和管理程序。[4]

抓紧拟定和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及规章,特别是要制定出台市场准入、财税优惠及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着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文化产品及各类要素的有效配置与充分竞争,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小平.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J].江海纵横,2010,(06).

[2]王立.关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08,(02).

[3]俞晓敏.中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D].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4]林雄.建设文化强省 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N].南方日报,2009-07-27(A07)

作者简介:魏晓莉(1980―),女,湖北襄阳人,文学硕士,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媒介经营管理;

王翔(1980―),男,湖北随州人,博士,湖北文理学院汉江研究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

上一篇:有关高考物理中传送带的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湖南省高校硕士研究生运动锻炼的自我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