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功在不舍

时间:2022-09-26 09:51:34

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功在不舍

摘要:语文是一个基础性较强、联系性较广泛的科目,语文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的运用过程就是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这一飞跃,中间没有一定的“量”就不会有一定“质”的飞跃,而要有一定的“质”就必须保证一定的“量”,广泛阅读就是保证这一定“量”的关键一着。

关键词:语文教学;现代文阅读;长期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111-01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执教者、出卷老师及学生的普遍重视。阅读能力的考察作为语文能力考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近年中考中唱着重头戏。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正是我们大家所关注的话题,现在就有关现代文阅读教学,谈谈笔者的一点看法:

1.现代文阅读教学不应舍弃日积月累

语文是一个基础性较强、联系性较广泛的科目,语文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的运用过程就是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这一飞跃,中间没有一定的“量”就不会有一定“质”的飞跃,而要有一定的“质”就必须保证一定的“量”,广泛阅读就是保证这一定“量”的关键一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因此,即使学生的学习再紧张,也不应忽视知识的积累,只有这样的“厚积”,才能更好地做到“薄发”,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积累,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为顺利进行阅读提供必要的条件。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有意鼓励学生多阅读,多阅读一些有益的报刊、杂志、名篇佳作等,并把自认为好的,好在哪里(从思想内容、语言表达、结构安排等方面分析),把它拿到讲台桌前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定期举行一些知识竞赛,如成语接龙、成语故事、名言接力赛等,增加他们的词汇量,这样学生不但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也乐于学语文。正所谓“滴水成河,河能撑船”,教师也达到了目的。

2.现代文阅读教学不应舍弃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示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并持之以恒,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不能因为有些习惯较繁琐,连教师也忽略对学生良好习惯的要求,对各类阅读只是蜻蜓点水、一览而过,不重视质的积累,而只重视量的多少,这样学生就“受益非厚”了。

作为教师,应特别重视“阅读习惯”,督促学生持之以恒,“语文阅读课”的重点应该是学生运用已学过的阅读方法去阅读,使之得以巩固。原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就说:“书籍对于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的。”可见,仅有读书的热情是不够的,要想真正有所收益,提高阅读能力,还应有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平时的阅读中鼓励学生勤思考。大胆质疑;勤动笔、多积累(将自己喜欢的优美词语、格言警句、精彩段落摘抄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勤查 工具书,多自行解疑;不要因怕费时间,而把语文读“死”。

3.现代文阅读教学不应舍弃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近年来,中考阅读题的天平已倾向了课外阅读,因此,很多学生甚至老师就忽视了课内的学习,认为“反正考试又不考课内,还学它干吗?”因此对教读课只是走马观花,自读课干脆提也不提。殊不知,课外阅读只是课内文章范例的知识迁移,课内是例子、是基础,课外阅读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均在课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教师要通过课内的“举一”达到课外“反三”的效果,不能因为试题中的课内阅读内容容量小就抛开课文,而应该认真学习课文,明确阅读目的,熟悉阅读步骤,掌握阅读方法,增强阅读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平时的阅读中,教师应尽量加强课内与课外的对比与联系。比如跟中心或内容相近的文章相联系,像碰到《说“疑”》、《读书贵有疑》等。学生就可以通过和《怀疑与学问》对比筛选出有利于答题的信息。比如跟相应体裁的文体常识和阅读方法相联系,像某县初三年第二学期期中考中关于雪花的那段散文,写法就跟《白杨礼赞》相似,有的学生能联系起学过的《白杨礼赞》,得分率就会高很多。再比如同一种题型的应如何答题,像论据的作用基本有什么答题步骤,先判断是什么论据,在文中用来论证哪一论点,使论点更具有说服力。碰到问题语言的准确性,怎样寻找,怎样回答等,这些在课内已无数次演练过,学生只要学会“套”,既能轻易得分。这样,经常进行课内外内容的系统梳理,科学的阅读体系也就慢慢确立。

4.现代文阅读教学不应舍弃与实践的联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实践性的阐释,很明显在提示实践的重要性,尽管有些课文相对比较抽象,但它仍然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例如《发问的精神》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谈谈自己是如何读书的,不同的方法收益上有什么不同。《“病从口入”和“食物相克”》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生活中这类现象的事例自行解决问题。

因为只有随时将语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活力,清楚语文来自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从而增加亲切感,乐于学,而学生乐于学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一环。尽管语文能力的提高是艰难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是不易,但应坚信,现代人学现代文没有什么攻不下的,只要坚持到底,潜移默化,必然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上一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语文大阅读“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