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要重视景美、情美

时间:2022-09-26 03:53:51

散文教学要重视景美、情美

我用故事导入新课并用多媒体展示画面:有一个人,一心想寻找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他询问他见到的每一个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黄金,钻石,权力,地位……众说纷纭。因为他弄不清真正宝贵的是什么,这个人便决定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找。许多年过去了,他穷了,老了,病了,却一无所获,也无一丝快乐,只好失望地回家了。回到家中,看着温暖的灯光,家人关切的面孔,这个人终于明白,原来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温暖的家呀!学生听后七嘴八舌地说起自己的家来。我由此顺势导入了本课的学习。

顺利完成作者简介和扫除文字障碍后,我用多媒体进行配乐录音范读,在听读过程中,我观察到很多学生都听得很入迷。听读完后,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我一边用多媒体展示提问,一边叫学生进行抢答。

学生们对于问题,答得又快又好,课堂气氛一下热烈起来,特别是在讨论人物性格时,对儿子的聪明天真,妻子的温柔贤惠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了很多的句子来印证阐述。由人物性格的鉴赏很自然地就过渡到探讨文章的主题,因为学生有了对人物的把握,大家一下便领悟了文章的主题,于是我直接就把文章的主题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这是一个由三代人组成的四口之家,在这个家庭中, 长爱幼,幼尊长,一家人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相互理解谦让,温馨和谐,幸福美满,充满浓浓的亲情。

接着课堂进入“质疑、探究,进一步探究文章的主题”的环节,我设计用多媒体展示了三个问题叫学生思考: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里的“熬”字能否去掉?

2.文章有两处景物描写,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揣摩句子: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背”字和“蹲”字,“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用的好。体现了一家人怎样的情意?

这一环节的学习是最关键的,是对课文主旨更深层次的把握。学生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后,有人举手发言了。对第1、3小题的回答都很不错,都能结合文章的主题来回答。而第2小题,学生回答不上来。我想可能是问题太宽泛了。于是我引导学生找出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点拨,学生马上找出第一处的景物:新绿随意地铺着,嫩芽变密,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而且说出这些景物是象征着生命的勃发。第二处的景物是“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说明田野的风光优美。经过这样的品读,学生们就明白了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为散步提供一个美妙的背景,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并告诉人们要珍爱生活、珍视生命。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对母亲浓浓的孝心。

当大家都沉浸的浓浓的亲情中时,我趁机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学生受到感染就一起唱起来。唱完歌又用多媒体播放片段:关爱老人,用心开始。

最后(多媒体展示)片断练习:请同学描绘一个温馨的家庭画面。(100字左右)

结果学生的写作愿望很强,大家都争着来表达,来展示。

案例分析反思:

教完这一节课,我有几个深刻的体会和反思。

一是多媒体的成功的运用,加强了文本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图画和音乐使学生更强烈地感受到一家人散步时那种融洽的气氛和浓浓的亲情;由于使用多媒体,也使我的课堂非常的流畅和谐,学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都能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思考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描绘一个温馨的家庭画面时,大多数学生能讲述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感人的生活小事。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调动已有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畅所欲言、自信表达的热情。有效的师生互动,真正达到了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的目的。

二是不足的方面。首先对文本的内涵挖掘不深,对文意的分析比较肤浅,只是蜻蜓点水地通过朗读进行理解,但并没有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与他们对话、交流。第二,在进一步理解主题时,却穿插景物描写的作用的探讨,“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来主题的把握是应要结合景物描写的流露的情感进行的,但是在上课时,我却只强调景物描写的作用,这样不但冲淡了对主题的探讨,而且使课文的分析思路不清晰,课堂思路就显得杂乱。第三,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对这篇散文的美,应要重点引导学生探讨体会的。然而我却没这样设计和引导,从而使课堂中散文的美感和意蕴都没有浓烈地体现出来。

由于自己对文本的阅读不够,在上课的过程中对文本的分析有些乱,造成散文课堂失去了散文的优美氛围。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做到对文本烂熟于心,吃透文本,跳出文本,拓宽视野。

上一篇:浅谈诗歌的备考 下一篇:话题作文构思方法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