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的备考

时间:2022-10-04 11:25:28

浅谈诗歌的备考

中原名校期中联考,在诗歌阅读这道题上,学生丢分惨重,我想借此谈谈诗歌备考中我们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至分水戍》,原文如下:

行役忽离忧,复此怆分流。溅石回湍咽,萦丛曲涧幽。

阴岩常结晦,宿莽竞含秋。况乃霜晨早,寒风入戍楼。

第一题要求分析“离忧”,很多学生把离忧解释为离别的忧愁,甚至有学生把“离忧”理解为离开了忧愁,抛开了忧愁,其实屈原的《离骚》中课下注释就解释得很清楚,“离”即遭遇之意。但很少有学生把离忧解释为遭遇忧愁。

由此提示我们,在复习课本中的古代诗歌单元时,不能急于求成,一些重要词语,文学常识,文化典故应给学生点到,引导学生做好全面复习,而不能简单地读读背背就算完事了。课本是知识的宝库,与其搜肠刮肚从课外给学生恶补知识,不如踏踏实实带领学生把课内知识学好。

第二题要求分析抒情特点,很多学生只围绕借景抒情答,对直接抒情避而不答,结果丢了分。很多老师感叹,那么明显的直接抒情如何学生发现不了呢?我想这也与我们平时的复习有关联。

诗歌的常见表达技巧是很复杂的,但命题有时候较为集中,比如抒情方式,虽然都知道分为直接抒情和问接抒情两种,但试题上常考的是间接抒情,久而久之,一些学生的印象中只剩下间接抒情,逐渐淡忘了直接抒情,直到看到答案,才恍然大悟,自己把很简单的知识点漏掉了,所以复习要全面,不能抱任何侥幸心理,否则总要栽跟头。

学生丢分多的另一个原因是答题蜻蜓点水,没有足够的分析,没有采分点意识。目前试卷上诗歌鉴赏试题分数总分为11分,两个小题分别设为5分,6分,分值的增大必然带来内容的增多和分析的精细,如果仅仅是“点到为止”,很难得到满意的分数。所以在备考时要培养答题的规范化、条理化,分析要深入、全面,这样才可能得高分。

其实骆宾王的这首诗和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极其相似的两首诗,写作背景一样,都是落榜之后,飘泊在外,内心孤苦无依时所作,赏析张继的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骆诗中诗人说自己“离忧”,而张诗中作者说自己“对愁眠”,他们的情感,是一致的,在表现手法上,两首都描写了惨淡的秋景来抒发自己的哀愁,所以如果学生做题时能联系到以前熟悉的作品,也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但平时学生练习只注重做题的数量,轻视反思和总结,所以题做了不少,但从中汲取的有效经验着实太少。

诗歌的复习备考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如果能做得更细致一些,更稳重一些,学生答题会少一些失误,多一些收获。

上一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转变策略 下一篇:散文教学要重视景美、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