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学生世界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9-26 02:28:31

谈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学生世界意识的培养

世界意识作为一种思想意识,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本质上说属于历史的范畴,因此,历史学科在渗透世界意识教育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来说,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尤为重要。

一、以开放的史学观为指导

不同的史观决定着人们对待历史和现实的态度。要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树立正确的史学观是前提,这就是一种开放的史学观,即运用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标准来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与变化。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在中国的传统史学观中,往往片面强调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以及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等,这种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着较强的意识形态的政治性。在这种史学观的指导下,历史教材的编写甚至是史书的编写中充斥着狭隘的爱国主义观念,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倾向于把近代描写得“黑暗”一些,通过对民族屈辱史的回顾激发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操,寻找出仇恨的对象引导民众发泄愤怒,最终通过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描述引导民众产生对“新社会”的认同。这就忽略了近代社会中很多积极的变化,使得关注面比较狭窄,也妨碍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公正评价。中学历史教师作为历史与学生之间联系的一根纽带,有责任用开放的史学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摆脱狭隘的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客观、正确地看待世界,以适应现代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形势。

二、挖掘中国近现代史中有助于培养学生世界意识的因素

中国近现代史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的轨迹中,至少有两条明显线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1.中国现代化运动百年轨迹

纵观中国现代化进程百余年的历史,不难发现,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型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并不是一个单项的历史过程,而是外部刺激与内部回应两者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进程在经历了百年的艰难曲折后,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契机,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中国现代化运动和世界潮流紧密相连的史实,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只有在继承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创造出来的社会生产力和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才能够较为顺利地巩固和发展。

2.近现代中国志士仁人的“世界视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中国人世界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史。林则徐、魏源最早提出了“开眼看世界”的口号,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甲午战争以后,留洋学生急剧增多,他们的思想大大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增强了国人的世界意识。孙中山、严复、胡适等无一不是学贯中西的留学生,他们具备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更兼备世界意识,将中国问题放在国际的大背景下,为中国把脉、开药方,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由“器物”上升到“制度”再到“文化”层面的过程,并最终赢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世界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抓住任何可以利用的历史资源进行潜移默化和持之以恒的渗透,培养学生宽容的心态、开阔的视野、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学生具备应有的世界观意识。

(作者单位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高级中学)

上一篇:高职非英语专业语法“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有效运用绕口令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