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十足的一节课

时间:2022-09-26 06:49:45

语文味十足的一节课

王爱华老师作为小学语文教研领域的专家,始终坚持自己一贯的语文教学理念,也就是要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童味”和“家常味”。综观这堂《云雀的心愿》教学实录,它确实体现了王老师的“三味”教学思想。这“三味”在教学过程中水融,无论是教学流程的设计还是教学语言的使用,都充分关注到了四年级儿童的身心和语言的发展特点,体现了“儿童味”特征;在上课的过程中,讲究自然,一切娓娓道来,水到渠成,没有作秀之感,是难得的具有“家常味”的好课。无论是“儿童味”还是“家常味”,最终都要服务于“语文味”。作为语文教学要把握的重点———上出“语文味”,王老师可谓是为之下足了功夫。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本课的“语文味”。

一、文体意识鲜明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科学童话。这种体裁与一般的童话不同,科学童话是以童话形式展现科学内涵的儿童文学作品,把科学的理性概念转化为幻想的感性形象,使其既富于科学的启迪,又具有艺术的美感。科学童话作为具有特殊功能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编制的过程中也受到重视,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编排。教师在教学科学童话时,既要把握住其科学性的特征,又要重视其幻想性等儿童性的特征,否则就会流于片面。王爱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准确地把握这种文体的特点,并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体现出了鲜明的文体意识。上课伊始,王老师就“揭示课题,明确文体”,告诉学生“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它以童话的方式告诉读者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科学童话的初步认识。在后续的主体教学流程中,王老师首先围绕云雀的心愿,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体味,感受云雀内心的情感变化和美好愿望。这一教学流程把童话作品的童真与美好彰显了出来,学生在不断地诵读感悟中与拟人化的小云雀融为一体,感其所感,想其所想,似乎自己也变成了怀揣着美好心愿的小云雀。接着,王老师围绕“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展开科学知识层面的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森林是一座大水库”“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表层含义的前提下,明白文本的深层写作特征,即“将森林调节温度的知识说得很形象,很生动,也很有趣。这就是知识童话的特点”。并借助思维导图的设计,让学生明白了森林如何调温、如何储水的科学道理。在教学的结尾部分,王老师通过“强化文体,迁移实践”进一步明确了科学童话的特征,并指导学生结合生活现象编写科学童话。从开宗明义地点明科学童话这一文体及其特点,到中间主体环节的深化、细化的阅读引导,再到最后的总结迁移,教学中始终贯穿着教师的文体意识,学生逐层递进地学习并掌握了这种文体的特征,为其今后同类体裁作品的阅读理解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不能不说是本课的成功之处。

二、语言能力与人文精神综合培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对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深刻理解与实践。工具性强调对各项语言能力的整体关注,人文性强调对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王老师在执教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语言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双重培养。

1.借助朗读促感悟

“朗读词语,初辨感情;选择判断,理解词义”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关键词语的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读得字正腔圆”“读出每个词的感彩来”“通过语调的高低表现冲的不同力度”,并“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系列要求为学生的词汇积累、语感培养、文本理解和初步的情感体悟奠定了基础。在学生“理解原因,梳理脉络”之后,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沙漠或大河任一场景,分角色练习朗读,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读出画面”“读好对话”。在小组合作、自由选择、师生共评的民主氛围中,学生把云雀讨厌沙漠的感觉读出来了,把沙漠带给人们的危害读出来了。教师运用了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由舒展地体会着作者渗透在文本中的情感。

2.层层递进促理解

王老师围绕两个问题展开教学,即“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首先,在“浏览全文,直奔主旨”这一环节,提问学生“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考查了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基础上提炼信息的能力。其次,在学生熟读重要词语之后,教师抛出了“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全面且有条理地理解文本,通过“先来到,接着来到,最后来到”来指导学生口语表达,并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带领学生进入体现森林重要性的重点语段的学习。整个教学由初步感知到具体感知,由整体理解到局部分析,条理非常清晰,环环相扣,紧紧围绕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展开,同时兼顾了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

3.抓住重点明主旨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前期逐层铺垫的基础上,抓住教学重点———森林的重要性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教学。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知道失去了森林的保护,沙漠变得贫瘠,河水泛滥成灾,体悟了云雀们讨厌、心疼和无奈的感情,对森林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教师借此机会“聚焦重点语段”“提取关键信息”,抓住“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大作文章,借助对“实在”的分析,通过“因为……所以……”句式的引导转换,使学生对文本的逻辑有了准确的把握,即“因为森林是一座大水库,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所以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而针对“森林究竟是怎样储水怎样调温的”这一更深层次的逻辑,教师则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森林的重要性在哪里?森林到底如何发挥作用?这两个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突出重点的教学处理上,教师不但通过富有逻辑性的引导让学生明白了文本的语言逻辑,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无疑是本文的文眼,学生在反复品读体味与逻辑推演的过程中,一定能达到对本文主旨深入精髓的把握。这也就达到了本课情感维度的教学目标,即懂得保护森林的重要性。4.综合训练促发展在本课的教学中,多种素养的综合培养融入其中,包括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综合语用能力的培养,包括语言的理解感悟与科学知识学习的融汇贯通,包括语言积累、语感培养、思维发展、语文学习方法的全面关注以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全面彰显。从这个意义上讲,本课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内涵。

三、阅读策略教学合理有效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要教会学生怎么阅读,这就涉及阅读策略的教学。阅读策略是读者用来理解各种文章的有意识的可灵活调整的认识活动计划,包括概括、预测、推论、整合、评价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策略,有助于提高自身的阅读速度与水平,并能迁移到其他阅读实践中。在本课例中,王老师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阅读策略:直接提取文本信息:本课例开始,教师就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云雀的心愿,这是直接提取信息策略的指导。这一策略在关于森林重要性的教学环节中也有体现,教师让学生在两个自然段中找出概括讲森林重要性的句子。概括文本信息:在“理解原因,梳理脉络;由分到总,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回答“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引导学生按照“先来到,接着来到,最后来到”的顺序梳理,这是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整合文本信息:思维导图的使用是本课在阅读策略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在森林如何调温储水的段落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全面地把握信息,理清文本的逻辑与脉络,教师借助微课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信息的整合,并指导学生设计了这一段落的思维导图。这样一来,学生将文本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了思维的网络,加深了对森林调温储水功能的理解。评价文本信息:教师在“自主阅读,把握重点;思维导图,理解原因”一环节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森林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和‘森林可以调节温度’这两句话,你们喜欢哪一句?”这是引导学生对语言使用的妙处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深入体味语言,并懂得如何进行表达。视觉化文本信息:课例中先后两次让学生有感情地品读关键词语,想象画面,体现了视觉化阅读策略的运用。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设计上,也是借助可视化的图画把抽象的文字表述具体化,具有直观性效果。当然,阅读策略的教学在本课例中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一堂优质的语文课,一定是有“语文味”的课。王爱华老师的《云雀的心愿》处处渗透着“语文味”,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本质与特殊性,是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课。

作者:慕君 单位: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一篇:“教学做合一” 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发 下一篇:高校语文教学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