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源结构优化探析

时间:2022-09-26 04:39:18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源结构优化探析

【摘要】 个人所得税已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主体税种。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总量的增长形势来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在不断上升。有研究表明个人所得税将是未来最具潜力的税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也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因子分析法,通过2001—2009年度数据,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源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以此为依据提出如何进行税源结构的优化,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的总量规模,增加个税收入在税收总收入中的比重。继而能够使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起到强化个人所得税在国民经济中的收入再分配、自动稳定器等功能。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税源结构 税制 因子分析

税收作为国家的强制分配手段,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提高,个人所得税必将成为我国的主体税种之一。我们应充分运用个人所得税作为宏观调控的有力杠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提高个人所得税在税收总量以及国民经济总量当中的有效比重,是其发挥收入分配、自动稳定器等经济调节功能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在逐年增长。

根据2001—2009年度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的总量规模来看,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我国第四大税种。在增长速度上,个人所得税在2007年的增长速度达到峰值29.82%,2008年降低到16.84%,2009年的增速达到近十年来历史最低值6.1%,在201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速度又回到了22.45%。由以上可以看出,除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量规模的影响之外,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同比增长速度基本趋于稳定在20%左右。虽然我国个人所得税总量一直在保持平稳增长,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占GDP和税收收入的比重过低,大大低于国际上同等国家的正常水平,通过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大。从增税的角度来看,其刺激经济增长的潜力较大。通过政府增加对个人所得的课征,抑制储蓄的增加,刺激消费和投资,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在我国劳动力供给充足、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的状况下,增税使劳动力供给不会减少反而会使更多的人努力工作,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有效供给。增强对个人所得税税源的管理与征收,将是有效避免税收资源的流失以及提高个税收入总量的重要保证。本文着重对我国2001—2009年个人所得税税源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因子分析研究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源结构,探讨税源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哪些组成部分起主导作用,从而为拉动我国个人所得税总量规模提供理论根据以及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一、因子分析法下的个人所得税税源结构分析

1、因子分析思想

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观测变量进行分类,将相关性较高,即联系比较紧密的分在同一类中,而不同类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低,那么每一类变量实际上就代表了一个基本结构,即公共因子。从而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2、建立因子模型

其中,矩阵A=[aij]称为因子负荷矩阵,aij表示第i个变量。从直观意义上来讲,就是指每个公共因子与原先每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它表示Xi依赖fj的程度,即aij的绝对值越大(|aij|),表明Xi与fj的相依程度越大,或称公共因子fj对于Xi的载荷量越大。第i个特殊因子i仅与第i个变量有关,各个特殊因子之间以及特殊因子与所有公共因子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

3、数据分析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源结构主要包括12个项目组成,分别是:工资、薪金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体工商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

据2001—2009年度我国个人所得税分项目收入所占比例统计情况可以看出,我国个人所得税分项目收入中,“工资、薪金”所占比重趋于稳定增长趋势,且是个人所得税中第一大税目。“劳务报酬”、“财产转让所得”均处于稳定增长趋势。“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与“利息、股息、红利”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且趋于相同比重,在个人所得税中的比重仅次于“工资、薪金”。其他项目各年所占比重基本均处于稳定状态,波动较小,所占个税总量也较小。

针对上述2001—2009年个人所得税分项目收入数据,下面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源结构进行初步探析。首先计算各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提炼出最有影响的公共因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旋转后的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分别为:公共因子F1特征值4.8153,贡献率40.1278%;公共因子F2特征值4.1427,贡献率34.5224%;公共因子F3特征值2.1382,贡献率17.8183%。三个公共因子的累计贡献率92.4685%。

综合表1,我们可以选取前三个因子作为公共因子,同时他们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92.4685%。说明这三个公共因能够作为影响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量代表解释变量。因此可以使用这三个公共因子对我国近几年的税源结构差异进行研究。

以下利用方差最大法进行因子旋转,旋转后的因子分析结果如下:根据因子得分及排序结果,我们可以将这12项个人所得税项目由三个公共因子来决定:第一类公共因子主要由“稿酬所得,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两个项目决定;第二类公共因子主要由“财产租赁所得,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偶然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其他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七个项目组成;第三类公共因子主要由“工资、薪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两个项目决定。再通过分析每年的因子得分情况与个人所得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考察每类公因子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三类公因子每年的得分情况见表2。

二、相关结论

根据各年度因子得分情况以及个人所得税每年总量情况可以看出在不同年度,个人所得税的税源结构中起主导作用的税源科目不同。但有一些共同点可以提取出来:第一,对偏重于第二类因子,即“财产租赁所得,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偶然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其他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七个项目年度、个人所得税收入所占税收收入总量的比重相对于其他年度较高,这说明加强对这几个税目的征收以及纳税规范性管理,有利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收入;第二,各年之间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量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依然在6%~7%左右,不难看出对现有的12个税目的征收很难提高个人所得税在税收总收入中的比重,对这类税目的改革应当加强从税率与征管等方面进行调整。从总体上来说,无论哪些科目占主导地位,都将很难提高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从而对个人所得税在经济中的相应功能将有所制约;第三,2001—2009年间,我国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比重最高为2005年的7.28%,与发达国家个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50%以上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说明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源结构存在相当大的不合理性,因此加强我国税源结构优化、避免税收资源流失成为个税改革的当务之急。

三、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的相关实证分析,为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的总量规模,针对税源结构方面的改革建议有以下几点。

第一,拓宽税基,增加个人所得税课税项目。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仍然只规定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11类收入为征税项目,远远不能涵盖现阶段经济生活中的所有个人所得项目。因此,有必要对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中的课税项目按所得性质进行合并调整,适时增加一些新的所得项目,扩大征税范围,如股权转让所得、期权转让所得、退保收入、网上交易所得、网络虚拟货币与资产转让收入等。

第二,推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税收征收模式,再逐步过度到个人所得税综合课征模式。有利于在实现调节收入实现社会公平的情况下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总量规模。

第三,加强税法宣传,提高全民的纳税意识。税务机关应通过合理渠道加大个人所得税的宣传力度,同时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为个人所得税法做大量宣传,与此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纳税人自觉纳税的良性机制。如何进行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使得税收制度通过自身的建设和完善,对个人所得税法的法律法规、征管、税制的合理程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合理完善,切实从纳税人的利益出发,方便纳税人,造福纳税人,赢得社会和纳税人更多的认可,才能发挥规范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作用,为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服务。只有每个公民严格遵守纳税规定,政府才能有效调节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使得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红晓: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 徐晔、袁莉莉、徐站平:中国个人所得税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 邱华炳、刘磊:所得税理论与实证分析[M].中国财经出版社,1996.

上一篇: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刍议 下一篇:电力设计行业工程图纸生产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