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互动教学的反思

时间:2022-09-26 01:47:55

【前言】语文课互动教学的反思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教师必须具备开拓精神,吸取传统教法精华的同时,建立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主”的教学思想体系 充分认识到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是事物发生本质变化的内因,是学习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备、教、批、辅、补、复、考)都要有一个新的突破...

语文课互动教学的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55-01

当前教育基点的战略性转移,是建立在对“学习”概念的全新理念基础上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当前正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我们将改革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与学习方式,创造出一种在真正意义尊重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相信并注意开发人的潜力,便于人与人交际与合作的崭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学习方式。素质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向是实现由关注教师的“教”走向关注学生的“学”,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能动、主动学习的探索者”,使他们能够经常地运用创新思维方式进行探索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目下,不少语文教师有同感:都说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不知怎么教?教什么?是的,几十年来,语文教学、特别是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我们一直都在探讨怎样教?对每篇课文,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教学生的字、词、句、篇。“满堂讲”或“保姆式”、满堂提问,教者精心设计、缜密组织课堂形式、全面布置课内外作业。始终坚持一个基本点,我要教什么、怎么教、要学生做什么或学生怎么做。其结果是教者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历尽,学生学得晕晕乎乎、不知所向,知之甚少。难怪我们的语文课上那么多课时,而往往是事倍功半、徒劳无益、收效甚微。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听了不少公开课、随堂课。虽然广大语文教师在这难得的教学改革历史机遇中,树立新观念、探索新的方法,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问题。其形式还是拘泥于以教师为圆心,教师的主观要求为半径画“弧”或作“圆”,就效果而言,不容置疑,显然是“少、慢、差、费”。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以“教师中心论”的课堂形式和实现教学效果的“多、快、好、省”呢?

一、教师必须具备开拓精神,吸取传统教法精华的同时,建立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主”的教学思想体系

充分认识到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是事物发生本质变化的内因,是学习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备、教、批、辅、补、复、考)都要有一个新的突破,要围绕学生转,要把视线和立足点转移到学生方面来。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从“传道授业”的神坛上走下来,以一个语文学习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将自己原来的课堂教学主宰者转化成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服务者。只有这样的角色意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自然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才能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致力于研究学生怎样学好语文

研究学生学习语文,首先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要符合汉语言的认知规律。古往今来,我们学校语文的经验就是大量的有效的熟读、背诵。读有大声朗读、轻声细读、有无声默读、还有口舌不动的目读,只有多读、用心计的读,才会形成有效的语言积累,产生良好的语感,才能领悟语句中的真情实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些名家的作品,通过学生不择形式的读,使之能体味出作者的情感、语意。其次,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不仅要系统地指导学生学习各类课文的想学习方法,并且要自觉地研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教学艺术,即是设法找到学生学习语文的“金钥匙”,更要教会学生使用这把“金钥匙”的方法。可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教会学生要善于注意观察事物和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来学好语文知识。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从审美的注意、开始到过程、升华至净化,全篇无不蕴含多种审美心理因素和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如果我们教师从审美角度给学生一个关键的启导,如何“审美”,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学生对生活中的观察、学习中的体验会有独到的发现,产生学好语文的极大兴趣。其三,我们研究学生怎样学习语文,就是要研究如何来评价课堂教学。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未能深层次地走进新课改,究其原因是对语文课堂的评价研究力度不够,没有正确的、科学的评价观念。常常是从“教”的角度来推测“学”的结果。看一节课的效果往往是依据教师教得怎样,重难点是否突出,传授知识是否讲深、讲透、课堂结构是否符合“三步”、“五法”。林林总总、方方面面、包罗万象。师生一唱一合,唱“双簧戏”,唱得天衣无缝的课却赞不绝口,这就是所谓的课堂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因而,这样的评价观念严重地影响了我们新课改的进程,束缚了师生的手脚,根本不可能存在让学生质疑、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阐述的有机土壤、生存条件。

三、学生主观能动性要得到充分的体现

语文的动态特征、学生主管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小学生动眼看、动脑筋、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坚决摒弃教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这是教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教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三维的整合,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启发性、创造性。

四、误将理念当模式

互动教学法”它实际上是一种理念。它从根本上承认学生的主体存在,它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个性发挥,运行学生和教师平等交流。完全改变了过去教师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而采取的简单粗暴的、生拉硬拽式的教学模式的局面,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开辟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便不会教条地去生搬硬套一些什么模式什么方法,而是因地制宜地利用方法、创造方法,这叫作“教学相长”。同时,课堂互动首先应该是情感互动,知识的互动,只要教师和学生能达成知识上的共识,情感上的共鸣,那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因为在师生间那心有灵犀的对话中、那不言自明的默契中已经建立起一种完全意义上的信任,这种信任,正是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创新能力所必须具有的。

上一篇:“小园成就大未来”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