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贸易课程考核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

时间:2022-09-25 11:20:28

高职国际贸易课程考核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

【摘要】分析了高职国际贸易课程考核中增加表现性评价的必要性。指出该课程考核中应用表现性评价时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知识运用、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 国际贸易 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043-03

课程考核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乃至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与管理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机制作用。科学的考核方式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正在积极实施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探索,把它作为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一、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及意义

表现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真实的情景或模拟的评价练习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进行的评价。即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提供真实的情景或设计模拟评价练习,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展示的作品作出评价,此评价成为该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性评价的出发点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表现出真实的能力。它不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关注他们的知识运用、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的阿容。它与传统的客观测试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

高职是以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职学生应该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职的教学应该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从事相关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相应的,高职课程考核也应该突出学生能力的评价,在现有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表现性评价。在高职课程考核中增加表现性评价的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有利于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终结性考核方式造成教师“应试而教”、学生“应试而学”。教师往往考前划重点,学生则用死记硬背等方法来对付学习和考核,忽视了学习过程,漠视了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练习、训练,这是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和提高的。虽然学生考试及格,却没有很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没有形成良好的“会学能力”。而表现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网络学习等方式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强化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

第二,有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技能只有在具备一定知识基础上通过不断操作获得,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目前,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较低,生源素质较差,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需要教师加强对其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表现性评价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可以达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能力。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习者的培养。传统的卷面考试重在测量学生对所学科目的知识、技能的回忆程度,强调答案的客观性。而表现性评价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考核学生面对真实情境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能力。

二、国际贸易课程考核增加表现性评价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及其他涉外经贸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核心专业课。作为国际贸易实务以及国际商务单证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国际贸易课程在整个国际商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从对学生进行系统专业训练的角度考察,学好了国际贸易课程,就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并能充分认识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根据上述目标,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应当紧密结合当今的国际经贸实践,努力挖掘和凸显那些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点,充分阐释和引申它们背后蕴涵的众多分析思路。这应当成为国际贸易课程的重大职责。因此,国际贸易课程的考核应该突出学生对有应用价值的国际贸易信息的敏感度和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和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国际贸易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作业、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见表1)。这些考核的内容基本上是对课本知识的复述,考试题型一般是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这种建立在知识本位基础上的考核方式因为设计简单、实施方便、操作经济、评分容易而长期被采纳。但是这样的测试只能测量学生知道什么,不能测量学生能做什么。这与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不相吻合的。国际贸易课程考核增加表现性评价非常必要。

三、表现性评价在高职国际贸易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一)表现性任务的设计

能否设计出适当的表现性任务对表现性评价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将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和规划融入教学设计中,使之成为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表现性任务的设计一方面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这样评价结构才能和教学活动统一,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评价;另一方面要比较真实,贴近社会,紧跟国际贸易的热点,这样才能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

国际贸易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商品交换的一般规律性、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经济一体化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资本移动与跨国公司、国际服务贸易。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国际贸易课程的表现性任务设计如表2所示。

(二)表现性评价的应用

1.表现性评价的原则。(1)宽容性原则。由于表现性任务是开放性的,教材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也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方法,因此对于学生表现的评价应该是开放的、宽容的。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都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从而使考核能激励学生,培养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2)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在以往的课程考核中,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因此,评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很难体现。表现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即评价者的角色由教师一人发展到教师、学生。学生参与评价的目的是让他们意识到评价是发现问题、自我提高的方式,赋予其学习的自主性和责任感。需要注意的是,评价表要在任务下达前发放给学生,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设定的目标及他们将怎样被评价。

2.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发言准确性、观点新颖性、思维逻辑性、对专题的认识深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见表3),重在考核任务完成的质量。国际贸易课程共有五项任务,每项任务总分20分,总计100分。

小组评价是对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具体行为表现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与人合作能力(见表4),每项任务20分,共计100分。通过小组内部评价促进成员间的合作、沟通和交流。

3.评价结果的处理。表现性评价并不是对传统的客观测试全盘否定,而是一种有益补充。一方面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是建立在具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通过传统的客观测试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是必要的。另一方面,表现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展示的作品作出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指标相比缺乏精确的描述,因而进行的量化是模糊的,误差在所难免。因此,国际贸易课程的考核应该把传统的客观测试和表现性评价结合起来(见表5)。

上一篇:关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