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时间:2022-09-25 07:02:36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1、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特殊性

(一)独特的培养对象

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就是针对少数民族幼儿。双语教育则是以国家通用语言(汉语)和少数民族母语两种语言为教学媒介语言,通过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幼儿掌握双语的启蒙教育活动。这些教育对象与汉族学前幼儿具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不仅深受本民族家庭语言、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熏陶,而且在进入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活动之前没有接触汉族主流文化及其受到影响。因此,这些培养对象在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之前的汉语、主流文化的水平比较低,而培养任务也与汉族学生不同。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实施双语教育需要充分考虑到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制定幼儿园双语教育质量指标的时候应该考虑双语性指标的选择。

(二)独特的培养目标

双语教育作为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主要形式,其首要目标就是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双文化人。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学前双语教育的目标就是在幼儿学习好母语(本民族语言)的前提下给幼儿提供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发展幼儿的第二语言,让少数民族幼儿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对全国通用语(汉语)产生融合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汉语语感,培养他们对汉语言的敏感性。让幼儿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感悟祖国多元的文化,建立起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感。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时候需要融入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充分估计民族性指标在双语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

(三)独特的培养方式

根据已有研究发现,当前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培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周欣(2011)对新疆南疆、北疆、东疆进行调查发现当前新疆双语幼儿园主要依据师资和民汉幼儿入学比例的不同划分了五种双语教育模式:第一类少数民族幼儿独立编班的全浸入式汉语教育模式(以汉语教学为主,民语保育员配班)、半浸入式汉语教育模式(半天在汉语环境下组织教育活动,半天在浸入母语环境中组织教育活动)、单科式汉语教育模式(全天在母语环境下,每天加一节汉语活动)三种教育模式和第二类民汉幼儿混合编班的全汉语教育模式(以汉语教学为主,民语保育员配班)、加授母语的汉语教育模式(与全汉语教育模式相似,只是把少数民族幼儿集中起来每周加3-5节母语教育活动)两种双语教育模式。[2]可见,不同的教育模式汉语语言与民族语言学习的时间分配和频次以及方式都不尽相同,而且民族教师,教育资源的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测量双语教育质量时候,应该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在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也应该具有量化指标又有质性指标。总之,新疆幼儿园双语教育应该具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评价体系,其质量评价应该关注双语教育的特殊性,满足民汉兼通的双语文化人的培养目标,满足幼儿汉语语言、文化学习的需要,根据这些独特的培养对象、独特的培养目标以及独特的培养方式筛选和制定具有双语性、民族性的双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2、新疆学前双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内容框架

教育是一个既指向结果的“生产”,又是一个指向过程的“服务”活动。对于教育而言,教育过程本身就是在教育。因此,教育质量不仅指向结果,它还包含在整个服务的过程之中,体现在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输出等三个方面。本研究在对学前双语教育质量指标的选取过程中,研究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同时参考了新疆自治区颁布的《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以及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等基础之上。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的“输入-过程-输出”模型作为新疆学前双语教育质量的三大构成板块。即该框架由教育输入性指标、教育性指标和教育输出性指标构成,每个板块还可以进一步细划出二级、三级指标。

(一)教育输入性指标

教育输入性指标是幼儿园常规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条件,它既是影响教育结果质量的因素,也是教育质量的体现。[3]主要包括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经费、场地园舍、设备设施、师资队伍、园所管理等因素。新疆幼儿园双语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系统,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双语教育政策与法规都将是推动其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这些政策也是有别于一般教育的特殊之处,幼儿园对双语教育政策的敏感性与落实情况将是影响其双语教育质量的前提。另外是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从已有的研究发现国家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加大,这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再就是师资队伍情况,它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任教资格、人员配备、福利待遇与保障等三个方面。而任教资格又包括:教师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双语水平、专业发展意愿);人员配备包括:师幼比、民族教师比例以及双语程度、教师的稳定性;福利待遇与保障包括:工资待遇、五险一金、教师的专业发展机会(继续教育与培训、双语培训、校本研修、学术交流)等。这些方面可以参照国家标准同时要结合双语教育特点,反映双语教育的独特性,使之达到双语教育基本的人员素质要求。最后就是场地园舍、设备设施、园所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只有通过对以上各方面的评价才可以看到一所幼儿园双语教育办学质量的基本情况。

(二)教育过程性指标

教育过程性质量的衡定以定性评价为主,重在提出标准和要求,督促在过程中执行,最终是为了达到预定的结果和目标。[4]可以说教育过程性指标是获得高质量教育结果的最重要部分,具体包括教育活动和卫生保健工作。首先,教育活动是影响幼儿双语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及民族特色(双语教学用书、图书)、课程教学及民族特色(地方课程、园本课程、当地区域文化对幼儿园的渗透)、活动组织与内容及民族特色、师幼互动(采用母语与汉语相结合的方式、将汉语当成“双语”幼儿园教师之间、师幼之间日常教学的语言)、教育环境及民族特色(环境创设的民族特色、创设良好的汉语交流环境)、家园联系、教育评价等;最后,卫生保健是教育教育过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日常护理、营养膳食及民族特色、安全防护、疾病防护、健康检查等。值得关注的是教育过程是提升幼儿园双语教育质量的最主要途径,在整个教育活动之中应该努力创设双语教育环境和氛围,充分利用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不仅满足民族幼儿学习汉语语言和文化的需要,同时能够尽可能的让幼儿感受到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存在,使得双语教育落到实处。

(三)教育输出性指标

教育输出性指标是教育质量的最终体现,是一个教育活动的结果,反映受教育对象全面发展的情况。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一项特殊的生产劳动,既有投入也有产出。因此,在制定指标体系的时候,需要考虑投入—过程—产出三者之间的关系,那么教育输出性指标主要就是指学前幼儿的全面发展,具体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发展。作为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来说,需要特别关注幼儿言语方面的发展,汉语听、说能力的培养、阅读与书写准备的培养;关注社会领域的发展,包括人际交往(少数民族与汉族幼儿之间的交往)、社会适应、热爱祖国、民族团结、文明礼貌等方面。以上评价内容的三个部分应该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教育输入性指标是办好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基础条件和物质保障,是衡量学前教育机构办学资格的重要标志;教育过程性指标则是优化教育内涵发展的主要途径;教育输出性指标是对前面指标实际效用的价值判断,注重考察改进变化的情况,是衡量学前双语教育水平的主要客观依据。

3、结语

基于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特殊性,以教育输入性指标、教育过程性指标、教育输出性指标为参考指标,初步构建出新疆学前双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对我国新疆学前双语教育质量进行有效的预测与评估,为进一步改进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现状提供借鉴。

作者:邓和平 方建华 单位:石河子大学

上一篇:汽车中控面板优化设计分析 下一篇:形态构成原理空间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