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导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构建

时间:2022-09-25 03:15:16

论中职导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构建

摘要:导游是一个国家、旅游地的形象代表。导游人员既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更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在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市场越来越大,需求越来越多,旅游投诉也随之增加,其中绝大多数投诉是针对导游服务而提出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导游专业学生的培养中,需要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道德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中职学生;导游;诚信道德

当今社会,旅游已然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每逢节假日,人们都在计划着各种出游活动。导游是旅游服务的核心,旅游活动是否让旅游者满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导游服务质量的高低,而服务质量又取决于导游的服务态度。而在目前社会,人们对导游的评价一直欠佳,甚至有些游客对导游还产生一些抵触情绪。部分导游对旅游行程中规定的景点敷衍了事,一心朝“钱”看,强行给游客加点和进购物店,引起游客极大的反感和投诉,给旅游业带来了消极负面的影响。

中职学校是培养导游人员的重要基地,导游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导游队伍的一支新生力量,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建立过程中,学校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服务意识和诚信美德,对于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中职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

中职学生从初中跨入职高,是人生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他们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1.人生观、价值观分析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包括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

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人生观可以指引人们走人生的正道,用自身的劳动去为人类造福,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会导致人背离正道,走到人生的邪路上去,甚至会成为危害人民危害社会的罪人。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认识的不同,就形成了人们的不同价值观。

不同的价值观导致不同的价值取向,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中职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否建立科学而合理的价值取向,对其人生发展至关重要。

2.中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征分析

(1)多元共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相对普通高中学生来说,稍逊一筹,这与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和学习态度有关。进入职业学校以来,有人乐观、有人悲观,有人茫然,对前途和未来的态度,他们是积极和消极并存,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是正确与错误混杂。

(2)直观、粗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学生对人生和社会往往是直观的就事论事,粗浅的理解,大多数以个人过去的经验去理解,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绝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3.中职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中职学生面临着人生发展的转折点。他们即将迈入社会,时代要求他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他们在将来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时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这当中,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人。

教师是领路人,引导中职学生正视自身现状,引导他们对人生有个正确的、积极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崇高的理想,养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的人生态度。对于导游职业学生来说,他们报名学习导游专业,认识比较模糊。他们大多数人认为导游就是天天在游山玩水中,还能赚到较多的收入,素不知导游职业对其从业人员有哪些素质要求,比如导游应该知识面丰富,天文、地理、历史等都有了解甚至精通;还得具有较强的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能够独当一面应对各种各样的游客和多种多样的需求;应该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在导游工作过程中,认真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即使遇到多种困难和挫折,也在“宾客之上”、“合理而可能”的情况的帮助旅游者处理各种问题。

如何学好导游知识、做好导游工作,适应职业要求、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这样才能帮助他们采用得当的方法学习专业知识,根据职业需要进行自我塑造,做一名称职的导游人员。

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导游工作综合性很强,工作范围广,责任重大,被称为“民间大使”,代表了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所以导游除了具有过硬的业务知识,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1.道德

道德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乃至泛指风俗习惯和尊重道德教育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知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等。职业道德是把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与具体的职业特点结合起来的职业行为规范或标准,不同的职业有其不同的职业道德,但各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都必须与社会公德一致,而不应相悖。

3.导游人员职业道德

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所有的导游人员在导游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即导游人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在导游服务过程中,按照规定程序提供服务,做法律和纪律允许做的事情。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旅游法》、《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为旅游者规范服务。抵御住各种物质和精神的诱惑,对违反导游职业道德的行为和现象,要坚决抵制。

根据职业特点,导游要为游客服务,充分尊重旅游者意愿,不欺诈、不诱导游客,真正做到诚实信用。善待每一位游客,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在讲解时不要情绪化,不要信口开河。注意服务中的每一个细节,善之为善、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好。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尽量避免旅游事故的发生,把可能危及游客和国家、企业利益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遇到问题,不抱怨,不推卸责任,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遇到不讲理、胡搅蛮缠的游客时,导游员应站在道理上,行于感情中,正确从容应对,以确保团队顺利运行。

4.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1)促进导游人员提高自身素质。

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可以使导游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道德责任感,道德约束往往比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范围更广泛,影响更深刻。

(2)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服务质量。

导游人员与旅游者之间是提供服务与享受服务的关系,要使旅游者满意,导游人员必须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向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

(3)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交流,包括广泛的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而且旅游业是面向世界的行业,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旅游业的发展,还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风气和国际声誉。

(4)抵制精神污染,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旅游是一种交流互动性很强的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某些旅游目的地或旅游者的消极或腐朽的文化或思想影响冲击着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导游人员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工作中遵纪守法,在涉及到关系到国家尊严等的原则的具体问题面前敢于义正词严的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反对并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中职学校加强导游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对于人才,人们有这样的评价:“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的是。”而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也这样总结过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有德有才重点用,有德无才培育用,无德无才弃之用。”可见职业道德是多么的重要。

中职学校以培养实用型、操作型人才为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培养,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1.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根据国家教学大纲,中职学校基本都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政治”等思想品德课程。这两门课程涉及了职业道德的内容,但所讲的只是普遍的、共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职业规范和要求,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导游职业的用人要求进行职业道德的渗透,结合职业素养强调诚信待客,逐步养成学生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的思维习惯。

2.利用专业课的教学,重点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与业务知识是紧密联系的。导游专业课的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所教学科专业知识、行业要求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有意识地渗透职业道德规范。例如,在讲授《导游服务技能》时应渗透有关吃苦耐劳、工作细心的职业要求;在教授《导游法规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知道本专业特有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时要求学生将职业道德认知转变为职业道德行为,进而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在进行《模拟导游》课程教学的时候,要教育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来求得合法收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通过案例分析,尤其对于那些现实工作中一些不正当的导游行为和不正确的社会现象,比如“零负团费”、导游拿回扣等事情,教师要给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给予正能量。

3.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营造有利于职业道德品质形成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日常活动中;如有针对性地开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等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学校网络、报纸、广播、宣传栏等,大力宣传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请优秀毕业生与在校生进行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经验交流,激发学生爱岗敬业、乐业勤业、艰苦创业的意识。

4.通过实习过程深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养成职业道德行为

“践行某一思想道德观念或信念的次数越多,它的固化程度也就越深,久而久之便转化为人的行为习惯。道德信念就是通过反复的践行而固化于行为主体的道德品质中,形成一种道德思维定式,从而转化为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外进行实践的机会,利用实践基地这样的平台,促进他们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通过学生在实践体验和感受职业道德,加深他们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和实习单位通过严格管理,共同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把职业规范养成习惯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并从他律转化为自律。

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针对中职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充分考虑学生职业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应遵循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需要有良好的学校教育,而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也并不是靠一时的学校教育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意识地进行日积月累,自主建构,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热情周到”,成为优秀的导游人员。

上一篇:如何构建精彩的音乐课堂 下一篇:可圈可点的《朱子治家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