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9-25 02:10:06

对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摘 要: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最重要的引导者,在学生学习、成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笔者对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提出了个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工作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56-01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为初中生的成长贡献出应有的一份力量。以下是笔者在多年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仅供参考。

一、班主任要用平等、民主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初中班主任更多的是采取一种硬性的管理模式,学生在班级管理很少有发言权或者几乎没有发言权,这样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初中班主任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班主任管理工作产生一种抵触心理。新课标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应处于一种民主、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这就对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班主任不能采用通常的传统方式对班级进行管理。要开展民主管理,首先要尊重学生,这是无数教育事实所昭示给我们的一条朴素道理。在班级管理方式的选取上,不能由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需要以班会或者班委会议的形式进行讨论,并且在班会或者班委会议上听取学生的意见。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学生对班主任的抵触情绪,还可以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培养师生情谊,有利于营造良好和谐的班级氛围。

二、注重多方面、深层次了解学生,搞好班主任工作

深入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是新课程理念下,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在笔者看来,对学生展开了解也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从形式上以及内容上对学生展开了解。形式上了解就是对初中生的基本信息以及日常表现情况进行了解,具体来说,形式上对初中生进行了解主要分为如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初中生基本信息的了解,主要有如下内容,即初中生的年龄、父母情况、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必须做到了如指掌。二是初中生的整体学业情况,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排名多少、单科情况、他们对各学科所持有的态度,是否出现了偏科现象,如果出现的话偏科严不严重等等。三是对初中生日常行为习惯进行了解,具体体现在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是否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果参加了表现如何等等。其次是从内容上对学生展开了解。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如果仅靠形式上对学生的了解那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不仅要善于从形式上了解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更要从内容上对他们进行了解。那么如何从内容上更好地了解学生呢?在笔者看来,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方面,从与初中生相关的基本信息情况入手,确定班级管理的基本思路以及方案。另一方面,是从与初中生相关的学习信息入手,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对于班上的每一个学生来说,其才能、知识、素质、个性和兴趣等都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每一个学生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往往有着自身的不一样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与每一个学生交朋友,要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形,只有对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形进行详细地了解才能为学生的思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或者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对象进行区分,然后根据区分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地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循循善诱

每一个后进生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也决定了初中班主任在帮助后进生时不能急于求成,因此,初中班主任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关心和爱护他们,他们也正缺少尊重和鼓励,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对于暂时后进生的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使得学生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对后进生,在指出后进生自身缺陷的同时也要多细心观察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而抓住时机表扬他们。要鼓励后进生进步,哪怕这点进步是微不足道的,也要进行表扬。班主任在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将良好的愿望以及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在一起,尤其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成长与教育相互作用的规律,做好心理辅导的工作,通过教育、疏导、启示等工作,使得学生的思想问题能够得到很快地解决。

3、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一部分学生心理非常脆弱,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当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一旦遇到挫折,就表现出一种消极态度。针对这些现象,建议初中班主任开展一些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慢慢培养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大大提升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始终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从而促进自身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逐步健全规章制度,引领学生有效树立科学规范的发展目标

建立比较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是形成良好风气、有序开展活动的发展方向与根本保障,也是班级工作走向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此笔者的习惯性做法是:接手一个新的班集体,在逐步建立学生档案过程中,总是率先垂范、以身立教,坚持用实际行动为学生做榜样示范。譬如,发现班级和卫生区出现不整洁的情况,在学生面前默不作声地拾起废纸、动手打扫,时间稍久,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加进来。待时机相对成熟之后,再通过集体讨论等形式,分别建立起安全卫生、班纪班风、学生值勤、两操管理、大课间活动等各项工作发展目标与量化管理细则。

参考文献:

[1] 李瑞香.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

[2] 王晓梅.班主任工作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3(34)

[3] 施红霞.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02)

[4] 莫小胜.论如何胜任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J].职业圈.2007(08).

上一篇:利用多元智能促进英语学习 下一篇:学生的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