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04 17:27:31

对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建议

对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建议篇1

关键词:体育教育;文化知识;建议

一、引言

为了全面贯切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就涪陵区体育教育作如下文章。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是重要手段之一。而体育教育在建设和谐文化的实践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对涪陵区体育教育的调查与研究,加大人们初中体育教育的认识与了解。同时加大人们明白初中生的体育教育对于我们的重要使命和特殊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初中体育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措施和观点。本文主要目的是发现涪陵区体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为全面推动涪陵区初中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涪陵区体育现状分析

2.1涪陵区教委、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对初中学校体育教育的认知重视

涪陵区教委对体育教育非常重视,同时体育教师对体育也比较重视,但涪陵区初中学校各班班主任对学生体育教学的要求不明确。同时,部分学校领导对初中体育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以致于对体育教育放得宽、管得松。再由体育教育的场地小、器材、资金不足于资金、师资力量困乏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学校对于体育教育有心无力。虽然学校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很重视。但是学校对体育教师所担任的体育课的评价体系不健全,考查不完善,从而助长了体育教学的惰性化和随意化。

2.2体育场地、器材、经费现状分析

教学设施作为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它是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的必要条件。初中学校运动场地大约都在两三亩左右,但是学校人数普遍多,场地的限制使学生体育锻炼受到极大的影响,也影响体育教学。在器材方面,品种还是比较多的,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绳毽等等。但是数量较少。初中学校的学生较多,所以不能达到供求。在器材方面,有些初中学校连一块完好的足球场都没有。更谈不上踏跳板、横箱、体操棒、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了。只在少有的器材普查和公开课时拿出来应付上面的检查。对学校或者体育教师和学生来说,并不是他们不使用这些体育器材,而是由于对体育设施资金投入不足,用坏了的体育器材不能即使的补充。甚至学校规定某些体育器材谁用坏了谁赔。这样的结果导致体育教师不敢把体育器材用于日常教学。据我了解,初中学校没有标准的田径场地,连正规的四百米场地都几乎不能满足,更不能说要求更高的篮球馆了。在所调查的涪陵区几所初中学校中,排球场地也没有。调查学校中体育器材中只有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但这些球类的数量都有限,每节体育课根本不能满足生众多学生的要求。这样不能满足学生上体育课时的运动量。体育器材缺乏严重,但体育教师没有实际的教育。

2.3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通过对涪陵区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师调查得出,首先初中学校体育教师大部分都还比较专业。大部分都是体育教育专业出来的,但也有少部分的非专业专业的教师。数量上看,学校体育教师比较少,班级多,体育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量大,不能督促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体育锻炼。其次是体育老师的年龄结构有很大的差距。一个良好的师资团队必须拥有丰富经验老教师和资格较老的老教师组成。但就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年轻教师占所有体育教师的比重较大,许多年轻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不了太大的威信。导致学生的体育学习懒散。不过对于初中教师来说,教师的自身情况没有太大影响,但教师的经验还是比较缺乏,也影响到了体育教学质量。最后就是教师的学历问题。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但就了解的初中学校来说,学校较高的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没有。

三、结论与建议

3.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涪陵区教委、初中学校的领导、初中学校的教师以及社会人士都应该加强对初中学校体育教育的认识,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把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的课保持良好的关系,加大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推广及宣传,做好家长及学生的思想工作。与最近学校搞的家校互联相结合,使学校、家庭、社会都能正确对待体育。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全面理解体育的内涵,促进初中生在体育观众念上有所改变,在学校体育价值观上,应从单一的健身观向健身娱乐等多元价值观改变,扎扎实实地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上,改变采用以兴趣爱和体质锻炼为主的形式,提倡结合实际,应把学校体育的开展与改变校风样貌相结合,与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3.2提高对学校体育的认识,逐步改变对体育的陈偏旧见

据相关调查,各界人士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因此初中学校只注重文化教育考科目的教学,对体育课等不作为升学考试的课不关心。体育老师的教学价值无从体现。久之,将会很大影响体育教师对待体育教育的职业态度和对学生负责的责任心。因此,涪陵区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初中学校体育方针和政策的宣传力度,改变思想,增强各界人士对体育的从新人士,在此基础上,消除人们对体育教师的偏见,改变体育老师在人们心理上的地位。

3.3落实素质教育观切实改变涪陵初中学校体育教育的教育理念

对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建议篇2

一、调查对象

(1)婺源县43所中小学校填写《婺源县中小学电子备课专项调查活动问卷调查表》(学校卷)。

(2)由抽样选取的样本学校(城区初中、小学各1所,县城附近乡镇和边远乡镇的初中、小学各2-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合计13所样本学校)组织本校教师登陆“问卷星”网站,填写《婺源县中小学电子备课专项调查活动问卷调查表》(教师卷)。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活动以问卷调查法为主,现场观察与座谈交流为辅。调查组收回学校问卷43份,借助专业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网站收回有效答卷319份。另外,调查组成员还进入基层学校与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进行了交流。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受访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数据显示,受访教师中男、女比例比较平衡,他们的一半是中级职称,其中62.7%的受访者任教于中心小学,任教于初中的教师占30.72%,另外还有21名村小教师参加了本次问卷填写。

数据显示,受访者中各个年龄段的教师都有,有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也有工作多年的老教师;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受访总数的60.19%。

从上述两个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受访者的涉及范围比较广,代表性比较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我县基层学校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情况和实际想法。

2.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大多认可和支持电子备课活动

表3内容是学校问卷的统计,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超过一半(53.49%)的学校认为在中小学校开展电子备课“非常有必要”, 39.53%的学校认为“比较有必要”; 对于我县中小学当前办学条件下开展电子备课的可行性,13.95%的学校认为“完全可行”, 53.49%的学校认为“基本可行”,不过也有30.23%的学校认为“有一定难度”。从整体上看,基层学校对电子备课活动大多持认可和支持的态度。

表4内容是教师问卷的统计,从数据中可以看出,84.64%的受访者喜欢“电子备课”的方式,有85.89%的受访者认为“电子教案能够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79.31%的受访者认为“电子教案可以网上撰写、提交,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有68.65%的受访者提出“需要提供教案生成功能的电子备课平台”。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的长处,中小学教师对电子备课活动大多持认可和支持的态度。

3.中小学已经基本具备开展电子备课的物质与技术基础

通过对学校问卷的统计,我们发现约有30所中小学校园内的电脑台数与教师人数的比例接近或超过1:1(统计中的电脑台数包含学生微机室内的电脑),绝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在各个教室安装了“班班通”设备,并实现了宽带网络校园全覆盖。因此,就多数学校而言,开展电子备课的物质基础已基本具备。

从学校问卷的统计数据中我们了解到,有20所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班班通”设备运用的教师培训活动,其他学校每学年也会开展一次类似的活动。从上表可以看出,76.74%的学校认为本校教师大部分能够熟练运用“班班通”设备和资源上课,只有少数教师操作不熟练。

从教师问卷的统计数据中我们了解到,38.24%的受访者“参加过培训,并能熟练使用班班通设备”, 35.11%的受访者“没有参加过培训,但会使用班班通设备”,不大会使用的教师只占受访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从上述两个表格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县多数中小学教师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开展电子备课所需的技术基础。

4.受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情况

调查发现,94.67%的受访教师“有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准备的经历”。从多选题中了解到,一线老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准备时主要进行的活动是“制作多媒体课件”(86.52%),“观看相关的优秀课例”(81.82%),“寻找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77.74%),“撰写教案”(59.56%)等等。调查还发现,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会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其中有90.91%的受访教师教学课件的主要来源是“网上下载之后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加工”,由此可见网络资源在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促进作用。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运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其中10.03%的受访者每周使用超过5次,35.11%的受访者每周使用达3-5次。这可以看出“班班通”设备已经比较好地融入了一线老师的日常教学之中。

根据一线老师在工作中的使用体验,班班通设备与资源的优势主要有“能增强课堂趣味性”“交互性强,提高课堂互动”“配套资料详细,使用方便”等等,38.24%的受访者认为班班通设备对教学的作用“非常大”,48.28%的受访者认为班班通设备对教学的作用“比较大”。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对一线教师教学工作的帮助是明显的。

5.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对开展电子备课的期盼与建议

调查发现,影响教师使用“班班通”设备与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可供选用的教学资源数量”“学校硬件配置情况”以及“网络速度”等。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对开展电子备课的期盼与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资源库的问题。如果让一线老师到网络上四处寻找有用的教学资源,既费时又低效。因此,许多学校和老师提出要建一个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数据库,教师选用其中的电子教案资源,以便高质量地完成电子备课工作。

(2)硬件设备的问题。虽然全县有30所中小学校园内的电脑台数与教师人数的比例接近或超过1:1,但是,这其中有许多是学生微机教室内的电脑,并非在教师办公室内。因此,不少学校和老师希望给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以便开展电子备课工作。

(3)参与电子备课的人选问题。有31所学校认为参加工作满三(或五)年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老师统一参加电子备课,其他的老教师自主选择。一线教师的观点与此大体相同,他们认为工作年限在三年内的教师一般不提倡电子备课,而45岁以上的老师可以自主选择。

(4)教师培训的问题。由于还有不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强,对电子备课了解十分有限,班班通设备的运用熟练程度不够,一些学校和老师建议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5)教案的携带与使用问题。就“开展电子备课后,教师怎样带教案进课堂上课”这一多选题,有16所学校选择“U盘携带”,12所学校选择“在课本上标注”,10所学校选择“打印教案”,8所学校选择“手写简案”,7所学校选择“在个人云盘中上传下载”。也有老师建议学校申请一个开放的云盘,供全校老师上传教案和上课下载资源所用,全校老师均可以在云盘中查看自己和其他老师的备课情况。

(6)有些学校和老师建议县教研室制定一套全县中小学教师实施电子备课的管理方案,以鼓励性为导向,有选择地、分层次地慢慢推广此项工作。

6.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对开展电子备课所存在的困惑

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对开展电子备课存在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电子备课方式给学校管理者对备课工作的检查、督促、评价带来新的困难。如何甄别教师电子备课的原创性,如何实现电子备课的有效监管,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待在实践中探索。

(2)许多人担心电子备课方式将导致复制、粘贴的抄袭行为更加突出,背离了备课的初衷,部分教师为备课而备课,忽略了钻研教材的关键环节。

(3)电子备课方式,年轻教师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老教师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对于办学条件欠佳的农村学校,实施起来难度也不少。

(4)不同学科和不同课型的备课是否都适用这一方式?比如说语数外等主要学科之外的其他课程都要采用电子备课的方式吗?测试课、复习课、实践类课堂等又如何进行电子备课?

(5)有学校和老师提出,电子备课后打印出来的纸质教案,在职称评审时是否能够得到上级的认可。

(6)一些学校和老师对电子备课形成的教案、课件、习题等电子材料的存储安全有所担忧。

四、思考与建议

为了更加稳妥地开展此项工作,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实施工作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中小学电子备课工作,促进课堂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我们建议成立一个“全县中小学推进课堂教学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局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全面布署此项信息化教改工作,通过行政强力推行。

2.充分调研论证,提高实施效果

一项政策的出台,一个改革措施的推行,只有事先做好充分的调研与论证工作,才能更接地气,才能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减少实施过程中的摇摆与困惑。因此,我们认为在本次调研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一个中小学教学业务管理人员的小型研讨会,商讨相关实践问题,确定具体实施方案。

3.试点探索,逐步推行

由于各中小学办学基础不尽相同,各校领导与老师的认识也不完全一致,为此,在电子备课推行之初,有必要先选择两三所办学条件较好、学校改革意愿较强的中小学校进行试点工作。

4.以考定配,提升设备使用率

在校园信息化的过程中,对教育现代化设备的配置可以采用“以考定配制”,具体方式是指先给县域内各校配备部分新设备,视学校使用的效果再确定是否继续增加配置。由县电教部门对学校进行督查考核,设备用得好的学校可以优先配备,全部配齐;已有的设备没有使用或者用得不好的学校,设备投入可以缓一缓,或者不予配置新的设备。

5.加强学校业务管理和校本培训

基层学校要对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加强指导和督查,引导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选择恰当的教法,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设备与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同时,要多多开展针对性强的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能力,让广大一线教师把现代技术和理念比较好地融入传统的课堂,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6.大胆尝试网络联盟,促进校际均衡发展

现代教育设备和网络技术为学校之间的联合互动提供了新的平台。我们可以在两个层面上通过“1+N”的模式提高薄弱学校、薄弱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对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建议篇3

1 关于集体备课的问卷调查

为了解目前初中学校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及开展情况,笔者对所辖市的十余所不同层次的学校进行了有关集体备课的问卷调查,调查涉及以下四个方面:请谈谈你对 “集体备课”的认识和理解?你们学校在日常教研中是如何进行集体备课的?你感到集体备课对你的教学有哪些帮助?你对目前学校的集体备课形式和内容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调查问卷是以主观题目形式呈现,不要求写出所属学校和姓名,老师们进行了认真客观的回答,答卷结果基本可以代表目前初中学校集体备课的现状.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概括汇总如下:

1.1 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和理解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的再加工,再提高,是个人特色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利于对教材的全面理解;是对教学艺术的不断探究,对教学内容的精益求精,对教学效果的高效收获;是对个人备课的一种补充和提升,是对所备章节的深入挖掘;是共同研讨教材,研究教法,以适应学生理解水平的教学策略,也可称为“集智备课”;是一种较有效的资源共享的教学方式,起到收集长处,弥补短处的作用,但需注意的是集体备课应建立在个人对教材深入理解把握的基础上.

1.2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常态作法: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半天),隔周一次教研组活动,时间地点均固定,由备课组长提前分配任务,每人详细准备一节(侧重研究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研讨时轮流主讲,其他人补充、改良形成教案、学案.

好的作法:有的学校每年寒暑假都要集中全体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培训、集体备课.平时教学中每周两次集体备课,有主备人提前一周准备课程内容,备课前将资料上传到每位教师电脑中,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讨,研究,主备人再次修改整理,最后确立讲学稿内容,组长、教学主任审核后打印.有时一份讲学稿要经过两三次讨论修改.

存在的问题:没有固定模式,走过场,形式化,缺少监督、指导,各自为战的局面还是存在的.仍有部分学校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落实不好,往往是课前一天简单地议一议,遇上评优课或公开课才会同组讨论进行,不能随时随地进行研讨.

13 集体备课对自己教学的帮助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集体备课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使备课的效果更好,课堂设计更符合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增进对知识间的结构和联系的了解,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更科学地解决学生会出现的问题.

1.4 对目前集体备课形式和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老师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体现了数学教师对教学的一种认真严谨的研究态度,能够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如:

(1)加强集体备课的实质和内涵,要重内容,不要重形式.可以根据教材特点,按知识分专题进行集体备课;不要局限在仅备教材,要把对后进生和尖子生的教育加进来,也可采用“说课—讲课—评课”的形式;要关注“教案学案”的可持续应用性,总结好的教学案.特别是课后的再次备课要能提升一定的高度,不仅反思是哪个题没讲,哪个环节没安排好,而是要通过这些外显的现象寻找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以提升.

(2)集体备课仍要关注个性与共性的协调发展,仍要有教师个人的特色及班级学习特色.教师的个人准备要更充分,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既可缩短时间,又能使问题的研讨更有深度.

(3)有的老师提到集体备课一周一次不利于对课的深入研讨,应增加集体备课的次数,每周可备2—3次,在讲课时印象就比较深,效果会更好.

(4)应加大校际间的交流力度,多外出学习或参加名校的备课研讨活动,多参加联片教研.

老师们还提出了更深层的思考:“学生不同,教师讲课特色也不一样,学案统一好不好?”

基于以上现象和观点,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新课程下的集体备课进行再认识,以利于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学效率,为高效课堂打好基础.

2 对集体备课的再认识

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以研究为出发点的集体备课有它的优势所在,特别是对新教师,受益良多,而且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教学心得,沙龙式的研究里隐性的收获是很大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教研方式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2.1 集体备课应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活动

传统的集体备课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固定的程式化的教研,使研究问题的时空受到局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等到集体研讨时已失去即时性,时过境迁,有隔靴搔痒之感;二是传统的集体备课注重活动形式本身胜于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易使集体备课的研究功能退化.鉴于此,笔者认为集体备课不单纯是一个备课活动,它应该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充分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不仅是课前对教学知识的时间内容安排,不单是习题的选取,作业的布置,更重要的是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法的研讨,特别是新课程下产生了许多有特色的先进的教法(东庐的学案式,洋思的先学后教,杜郎口的自主学习等),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时间特性也发生了变化,不仅限于课前,也应包括课后,不仅在课前集体研讨,在课后也要进行集体备课,这就涉及到在研究集体备课同时也要研究如何听好课、评好课,只有听好课,评好课,才能有好的教研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交流研讨,提升的不仅是对教材知识的认识,更有对教学的认识,对教育的认识,同时集体备课是青年教师发展的一条捷径.从某种角度上讲,“集体备课”等同于“集体研课”,把备课的外延扩大化,集体备课也可以看成是校本教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2 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集体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常态化体现,追求研究的有效性和生成性,每位教师都应是组织者与参与者,目的是能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得到智慧的解决.其基本流程应为:独立备课——集体初研——确定方案——课堂实践——课后再研——归纳提升.

这一程序体现了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协作关系,符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规律.这样的安排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环环相扣,便于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具体解读如下:

独立备课:在集体备课前,教师一定要对教材内容及学情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有效进行集体备课的重要前提.尽管有的学校采用分配任务形式,有人负责主备,但每位教师都应对所备课题有自己的前期研究,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样才能在第二阶段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家才能形成思维的碰撞,共同提高.

集体初研:在独立备课的前提下,备课组每位成员各抒己见,避免了个人片面理解的缺点,可以将之称为课前备课.对课前备课,需要统一的不仅是一些形式和程式化的内容,更关键的是教学思想的统一,如对关于“好课”的认识、学生能力的增长点等方面.

确定方案: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就应确定教学方案,涉及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共同交流如何处理,还有哪些环节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提高等.这一过程要求老师边思考边研讨,形成初步的教案或学案.

课堂实践:教师在经过了前期的预设之后,需要在课堂上实践设想,通过教学来检验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当然,教学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活力的学生,尽管教师课前从教材和学情两方面做了充分地准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会有未知情况发生,可能会与预设产生较大的距离,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也是教师在课后应及时反思的重要原因.

课后再研: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内容结束了,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结束,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对这一节课的反思.因此,对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解决方案应是集体备课这一教研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着重把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认为在课堂上的闪光点在集体备课中展开系统的研究、讨论,可以有效地解除老师的困惑,为后续教学削除阻力,注入动力.

归纳提升:通过课后备课的讨论、研究后,每位教师写出感受与反思,并且思考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改善提高.思考使人进步,落实成文字会使原本纷乱的思路变得更为有序,更有条理性.日积月累,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以提高.

至此,集体备课的一个流程基本结束,当然,流程的几个环节不是固定不变的,形式也可是灵活多样的,比如课后研课,可以是集体的形式,也可以是随时随地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重实质而非形式,目的是使教师有所思有所得.

2.3 集体备课应依托现代交流平台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集体备课应更多地使用现代化手段和理论,使新的集体备课模式更高效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许多学校都设有电子备课室,鼓励老师们利用网络获取更加丰富的资源,还可建立校域或区域集体备课平台,教师可以在线备课,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案库,每个人都可以对教案库中的教案进行下载、修改和点评,方便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同时也是对学校资源的一种积累,充分发挥和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可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3 集体备课的实施形式

基于对集体备课应是一个系列的教研活动过程,而非单独的教研环节的认识,在教学中,除了常规的集体备课模式之外,我们不妨尝试以下几种集体备课形式,来突出集体备课的研究特性和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3.1 即时性的集体备课

以教师个体的“同课异构”课例研究为载体,在校内或区域范围内进行集体备课,采用“听课——评议——反思——再听课——总结”的形式.与会人员为学校备课组教师或更大范围内的同年级教师.首先由教师独立备课,再经过小范围的集体研讨,其他教师听课和评课,提出改进建议后由作课教师自己归纳提炼,第二天再由这位教师作同一节课,课后大家进行研讨总结.

这种形式的教研,对作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的个人成长都是很有益的.因为在评课时,除了对教学内容的共性认识之外,不同教师对教学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就课堂教学会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促使作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因学情的不同,教师要结合自己任教班级的学情对这些意见进行有选择性地采纳,改进完善教学设计,第二天在课堂上用实践来检验设计的可行性和效果.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如果能够带着问题听课,不断地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还可通过别人的教学来再现自己的想法,那么听课教师的收获不亚于作课教师.这样的备课有即时性,对教学建议可以及时地实施检验和验证,是难得的,也是有价值的.但因为教学时间的不同步,会影响教学进度,所以不宜做为常规性的教研,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对促进教师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3.2 全程性的集体备课

以群体性教师的“同课异构”课例研究为载体,不同的教师上同一节课.特别是对课例的研究不局限在课堂教学上,而是“说课、议课、作课、评课”的系列活动,把集体备课基本流程的各环节进行放大和细化,意在通过对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营造人人参与教研、问题引领教研的大教研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笔者依托所辖区尝试进行了此次区域集体备课活动,活动由“独立备课——组内研讨——说课议课——上课评课——课后反思”五部分组成,分别于进行了两次公开教研活动.

活动课题定为《相交线》,首先安排四位老师独立备课,再由四位老师所在校的初一数学备课组组内教研,同时派区初中数学中心组的四位老师到四个备课组进行指导教研.接下来在全区初一数学老师参加的“说课”活动,四位老师分别说课,中心组的四位指导老师说教学设计意图及说课感想,听课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或建议,现场争论之声不绝于耳,气氛非常热烈,充分体现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效果.按照活动的统一安排,随后进行了试讲、评课、教学设计反思,选择了两节反差较大的课型推出.最后来自全市的初一数学老师参加了公开课教研活动,两节不同类型的《相交线》课堂教学,一节是“学案+小组合作式”,一节是“探究活动式”;一节注重动手操作、画图观察、分类概括,一节注重联系生活、理性思考、分类剖析,都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自主的深入探究,也引起了在场老师的深入思考.课后两位作课教师做了全面的教学反思,中心组老师进行了精彩点评.

这样的活动参与人多,受益人多,作课教师和指导教师都从经历了从备课、说课到上课、评课的全过程,并将其过程以教研活动的形式公开化,准备充分,收获良多.不足就是耗时较长,因为是区域性的集体备课,涉及的面较广,如果是学校内部组织这样的活动会更方便实用.

3.3 卡片化的集体备课

传统的集体备课活动是按部就班依教材而行,自上而下确定内容,程式化、套路化,关注教师内在需求不足,同时也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有时教师对教学设计有了灵感,或是对课堂教学有了疑惑,经常一闪而过,若是等到集体备课再议时却又遗忘,不妨采用卡片的形式,建立诸如“问题卡,反馈卡,评价卡,信息卡,分享卡”等,其中问题卡侧重关注教师个体真实问题;信息卡反映教师研究教学问题的方向;反馈卡可对其他老师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建议;评价卡则是对所听课或问题进行点评;分享卡可记录平时所看所想所感.备课组为老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教师有了信息就可以及时,有了问题可以及时求助.总之,原发性信息,原发性问题,都是最真实有效的,积累大量的来自一线的教研资源,这也是集体备课的最有价值的教研问题,使集体备课这一教研形式得以延伸至工作中的每时每刻,同时,又可以在集体备课时研究教师真正想解决的问题,让教师在解决需求中体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

参考文献

[1] 胡庆芳等.校本教研实践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刘然等.走向理想课堂―新课程基本理念与其基本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严先元.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 涂荣豹等.新编数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对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建议篇4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年,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基本形态———集体备课,也随着课改的开展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形式到内容到作用也随之悄然改变.新课改提出的要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不仅是对学生,也是对教师的要求,集体备课其实就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具体体现.

1关于集体备课的问卷调查为了解目前初中学校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及开展情况,笔者对所辖市的十余所不同层次的学校进行了有关集体备课的问卷调查,调查涉及以下四个方面:请谈谈你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和理解?你们学校在日常教研中是如何进行集体备课的?你感到集体备课对你的教学有哪些帮助?你对目前学校的集体备课形式和内容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调查问卷是以主观题目形式呈现,不要求写出所属学校和姓名,老师们进行了认真客观的回答,答卷结果基本可以代表目前初中学校集体备课的现状.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概括汇总如下:

1.1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和理解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的再加工,再提高,是个人特色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利于对教材的全面理解;是对教学艺术的不断探究,对教学内容的精益求精,对教学效果的高效收获;是对个人备课的一种补充和提升,是对所备章节的深入挖掘;是共同研讨教材,研究教法,以适应学生理解水平的教学策略,也可称为“集智备课”;是一种较有效的资源共享的教学方式,起到收集长处,弥补短处的作用,但需注意的是集体备课应建立在个人对教材深入理解把握的基础上.

1.2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常态作法: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半天),隔周一次教研组活动,时间地点均固定,由备课组长提前分配任务,每人详细准备一节(侧重研究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研讨时轮流主讲,其他人补充、改良形成教案、学案.好的作法:有的学校每年寒暑假都要集中全体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培训、集体备课.平时教学中每周两次集体备课,有主备人提前一周准备课程内容,备课前将资料上传到每位教师电脑中,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讨,研究,主备人再次修改整理,最后确立讲学稿内容,组长、教学主任审核后打印.有时一份讲学稿要经过两三次讨论修改.存在的问题:没有固定模式,走过场,形式化,缺少监督、指导,各自为战的局面还是存在的.仍有部分学校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落实不好,往往是课前一天简单地议一议,遇上评优课或公开课才会同组讨论进行,不能随时随地进行研讨.

1.3集体备课对自己教学的帮助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集体备课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使备课的效果更好,课堂设计更符合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增进对知识间的结构和联系的了解,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更科学地解决学生会出现的问题.

1.4对目前集体备课形式和内容的意见和建议老师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体现了数学教师对教学的一种认真严谨的研究态度,能够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如:(1)加强集体备课的实质和内涵,要重内容,不要重形式.可以根据教材特点,按知识分专题进行集体备课;不要局限在仅备教材,要把对后进生和尖子生的教育加进来,也可采用“说课—讲课—评课”的形式;要关注“教案学案”的可持续应用性,总结好的教学案.特别是课后的再次备课要能提升一定的高度,不仅反思是哪个题没讲,哪个环节没安排好,而是要通过这些外显的现象寻找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以提升.(2)集体备课仍要关注个性与共性的协调发展,仍要有教师个人的特色及班级学习特色.教师的个人准备要更充分,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既可缩短时间,又能使问题的研讨更有深度.(3)有的老师提到集体备课一周一次不利于对课的深入研讨,应增加集体备课的次数,每周可备2—3次,在讲课时印象就比较深,效果会更好.(4)应加大校际间的交流力度,多外出学习或参加名校的备课研讨活动,多参加联片教研.老师们还提出了更深层的思考:“学生不同,教师讲课特色也不一样,学案统一好不好?”基于以上现象和观点,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新课程下的集体备课进行再认识,以利于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学效率,为高效课堂打好基础.

2对集体备课的再认识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以研究为出发点的集体备课有它的优势所在,特别是对新教师,受益良多,而且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教学心得,沙龙式的研究里隐性的收获是很大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教研方式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2.1集体备课应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活动传统的集体备课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固定的程式化的教研,使研究问题的时空受到局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等到集体研讨时已失去即时性,时过境迁,有隔靴搔痒之感;二是传统的集体备课注重活动形式本身胜于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易使集体备课的研究功能退化.鉴于此,笔者认为集体备课不单纯是一个备课活动,它应该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充分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不仅是课前对教学知识的时间内容安排,不单是习题的选取,作业的布置,更重要的是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法的研讨,特别是新课程下产生了许多有特色的先进的教法(东庐的学案式,洋思的先学后教,杜郎口的自主学习等),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时间特性也发生了变化,不仅限于课前,也应包括课后,不仅在课前集体研讨,在课后也要进行集体备课,这就涉及到在研究集体备课同时也要研究如何听好课、评好课,只有听好课,评好课,才能有好的教研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交流研讨,提升的不仅是对教材知识的认识,更有对教学的认识,对教育的认识,同时集体备课是青年教师发展的一条捷径.从某种角度上讲,“集体备课”等同于“集体研课”,把备课的外延扩大化,集体备课也可以看成是校本教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2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集体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常态化体现,追求研究的有效性和生成性,每位教师都应是组织者与参与者,目的是能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得到智慧的解决.其基本流程应为:独立备课———集体初研———确定方案———课堂实践———课后再研———归纳提升.这一程序体现了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协作关系,符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规律.这样的安排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环环相扣,便于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具体解读如下:独立备课:在集体备课前,教师一定要对教材内容及学情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有效进行集体备课的重要前提.尽管有的学校采用分配任务形式,有人负责主备,但每位教师都应对所备课题有自己的前期研究,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样才能在第二阶段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家才能形成思维的碰撞,共同提高.集体初研:在独立备课的前提下,备课组每位成员各抒己见,避免了个人片面理解的缺点,可以将之称为课前备课.对课前备课,需要统一的不仅是一些形式和程式化的内容,更关键的是教学思想的统一,如对关于“好课”的认识、学生能力的增长点等方面.确定方案: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就应确定教学方案,涉及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共同交流如何处理,还有哪些环节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提高等.这一过程要求老师边思考边研讨,形成初步的教案或学案.课堂实践:教师在经过了前期的预设之后,需要在课堂上实践设想,通过教学来检验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当然,教学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活力的学生,尽管教师课前从教材和学情两方面做了充分地准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会有未知情况发生,可能会与预设产生较大的距离,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也是教师在课后应及时反思的重要原因.课后再研: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内容结束了,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结束,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对这一节课的反思.因此,对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解决方案应是集体备课这一教研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着重把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认为在课堂上的闪光点在集体备课中展开系统的研究、讨论,可以有效地解除老师的困惑,为后续教学削除阻力,注入动力.归纳提升:通过课后备课的讨论、研究后,每位教师写出感受与反思,并且思考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改善提高.思考使人进步,落实成文字会使原本纷乱的思路变得更为有序,更有条理性.日积月累,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以提高.至此,集体备课的一个流程基本结束,当然,流程的几个环节不是固定不变的,形式也可是灵活多样的,比如课后研课,可以是集体的形式,也可以是随时随地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重实质而非形式,目的是使教师有所思有所得.

2.3集体备课应依托现代交流平台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集体备课应更多地使用现代化手段和理论,使新的集体备课模式更高效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许多学校都设有电子备课室,鼓励老师们利用网络获取更加丰富的资源,还可建立校域或区域集体备课平台,教师可以在线备课,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案库,每个人都可以对教案库中的教案进行下载、修改和点评,方便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同时也是对学校资源的一种积累,充分发挥和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可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3集体备课的实施形式基于对集体备课应是一个系列的教研活动过程,而非单独的教研环节的认识,在教学中,除了常规的集体备课模式之外,我们不妨尝试以下几种集体备课形式,来突出集体备课的研究特性和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3.1即时性的集体备课以教师个体的“同课异构”课例研究为载体,在校内或区域范围内进行集体备课,采用“听课———评议———反思———再听课———总结”的形式.与会人员为学校备课组教师或更大范围内的同年级教师.首先由教师独立备课,再经过小范围的集体研讨,其他教师听课和评课,提出改进建议后由作课教师自己归纳提炼,第二天再由这位教师作同一节课,课后大家进行研讨总结.这种形式的教研,对作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的个人成长都是很有益的.因为在评课时,除了对教学内容的共性认识之外,不同教师对教学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就课堂教学会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促使作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因学情的不同,教师要结合自己任教班级的学情对这些意见进行有选择性地采纳,改进完善教学设计,第二天在课堂上用实践来检验设计的可行性和效果.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如果能够带着问题听课,不断地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还可通过别人的教学来再现自己的想法,那么听课教师的收获不亚于作课教师.这样的备课有即时性,对教学建议可以及时地实施检验和验证,是难得的,也是有价值的.但因为教学时间的不同步,会影响教学进度,所以不宜做为常规性的教研,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对促进教师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3.2全程性的集体备课以群体性教师的“同课异构”课例研究为载体,不同的教师上同一节课.特别是对课例的研究不局限在课堂教学上,而是“说课、议课、作课、评课”的系列活动,把集体备课基本流程的各环节进行放大和细化,意在通过对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营造人人参与教研、问题引领教研的大教研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笔者依托所辖区尝试进行了此次区域集体备课活动,活动由“独立备课———组内研讨———说课议课———上课评课———课后反思”五部分组成,分别于进行了两次公开教研活动.活动课题定为《相交线》,首先安排四位老师独立备课,再由四位老师所在校的初一数学备课组组内教研,同时派区初中数学中心组的四位老师到四个备课组进行指导教研.接下来在全区初一数学老师参加的“说课”活动,四位老师分别说课,中心组的四位指导老师说教学设计意图及说课感想,听课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或建议,现场争论之声不绝于耳,气氛非常热烈,充分体现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效果.按照活动的统一安排,随后进行了试讲、评课、教学设计反思,选择了两节反差较大的课型推出.最后来自全市的初一数学老师参加了公开课教研活动,两节不同类型的《相交线》课堂教学,一节是“学案+小组合作式”,一节是“探究活动式”;一节注重动手操作、画图观察、分类概括,一节注重联系生活、理性思考、分类剖析,都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自主的深入探究,也引起了在场老师的深入思考.课后两位作课教师做了全面的教学反思,中心组老师进行了精彩点评.这样的活动参与人多,受益人多,作课教师和指导教师都从经历了从备课、说课到上课、评课的全过程,并将其过程以教研活动的形式公开化,准备充分,收获良多.不足就是耗时较长,因为是区域性的集体备课,涉及的面较广,如果是学校内部组织这样的活动会更方便实用.

对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建议篇5

摘 要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在中学开展武术课程,对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锻炼性格、勇于战胜困难、增强自信心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尧都区初中武术教学现状的研究,了解其发展情况,有依据地找出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建议,使尧都区初中武术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临汾市 尧都区 初中武术教学 现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尧都区7所中学的28名教师和2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尧都区7所中学的学生随机发放问卷210份,回收问卷205份,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95.61%r教师发放问卷28份,回收问卷27份,有效问卷26份,有效率92.86%。

2.数据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资料通过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常规数据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状况

1.学生认识武术以及了解武术的途径。分析数据可知,绝大多数学生对武术不了解,达到总体的67.9%;了解的学生仅占到总体的32.1%,这说明部分学生对武术有极高的兴趣以及对武术有深刻的认识。

2.学生对武术的态度情况。大部分学生对参与武术的积极性不高,占总体的75%;对武术的态度表示喜欢的学生仅占总体的25%。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端正自己的态度,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武术活动中去。

3.学生参与武术的动机。学生参与武术的动机在整体上以学校课程和强身健体为主,其中选择学校课程的占到34.2%;选择强身健体的占到30.1%;以一技之长作为参与动机的占到22.4%。学校应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全面认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的促进武术课程的发展。

4.学生对学校武术课开展的满意程度。学生对学校开展的武术课程总体持不满意态度,占到样本总数的69.9%。持满意态度的学生占到30.1%。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提高武术课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武术的理解,促进武术课程的开展。

(二)教师的基本状况

1.体育教师的年龄。调查可知25-30岁的教师有11人,占总体的42.3%;31岁到40岁的教师有9人,占整体的34.6%;41岁至50岁的教师有5人,占19.2%;51岁以上的老教师1人,仅占整体的3.9%。以上数据说明尧都区初中体育教师的年龄比较合理。

2.体育教师的专业。在武术教学中,武术课大部分是由非武术专业的体育老师担任,达到总体的92.3%,而专业武术老师仅占7.7%。这说明现在专业武术教师十分匮乏,而教师对学生的讲授非常重要,自身的知识缺陷影响着学生对其的了解和对武术技能的学习,也限制着初中武术活动的开展。

(三)学校的基本状况

1.学校对武术课的重视情况。调查的学校中没有任何一所学校重视武术教学,学校对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严重制约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不重视的占总体的71.4%,一般重视的占28.6%。这说明尧都区初中对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不利于武术的继承与发展。

2.学校场地器材状况。没有武术器材的学校占总体的42.8%,有少量或者部分器材的学校各占28.6%。由于教师不会或者害怕学生使用器械时出现危险等原因导致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武术器械,学习积极性降低。

就练习武术的场地来说,400米标准塑胶操场和水泥操场占总体的85.7%,场地平坦能够进行必要的武术练习,但是容易使学生受伤,室外场地因为天气原因无法进行正常教学;在调查中发现有一所学校没有场地,场地和器材是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基本条件满足不了使武术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临汾市尧都区初中武术开展的整体效果不佳,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影响武术教学的正常进行。2.初中生对武术的认识不够,了解途径少,学习兴趣淡薄,参与动机不明确,导致武术课程难以很好地开展。3.学校场地设备不完善,器材缺乏等问题限制学校武术课程的开展,成为武术发展的一大难题。

(二)建议

1.提高尧都区各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认识武术的真谛和重要性,加强学校对武术的开展力度。

2.建议加强学校对武术的宣传,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识,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武术知识,增进学生对武术的了解,培养学生练习和参与武术活动的兴趣。

3.学校应加强对武术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让更多的教师获得学习、进修的机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组织课余武术锻炼,真正成为武术教学的主要力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对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建议篇6

一.班主任访谈材料分析 (1)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的第一要求,是学生能否顺利考取理想高中的先决条件。在采访中,当调研组员向老师详细介绍调研课题后,两位受访老师一致认为最影响学生升学心态,决定学生升学与否的因素就是学生的成绩。

(2)在东夏镇调研当地,家庭经济问题较少成为学生升学的绊脚石,据了解,当地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而无力上学的学生居少数。大多数家长会不遗余力地供孩子上学。学校老师一般不会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动员其升学,仅对部分成绩相对优秀而因家庭困难无力就读的学生家长进行劝说和鼓励。

(3)通过家访调查,我们了解到,不少家长对当地网吧对青少年的残害感到忧心忡忡。在采访新智中学的班主任老师时,老师们不时提及这一问题。老师们甚至提出,少数学生还可能用现实的不良手段(如打架)来解决网络中的矛盾问题。由此,网吧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对学生,特别是对于正处于人生转折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影响尤为恶劣。

(4)通过采访我们得知这样一个事实,新智中学的老师常以校讯通为渠道向学生家长传递学校相关通知及反映学生在校基本情况。而对于部分长年外出打工的家庭来说,这一沟通手段就稍稍降低了其实效性。因此,针对此类家庭,受访老师建议,家长和学生做好及时有效的沟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存在问题 本次调研综合运用了包括派发调查问卷、家访座谈、人物访谈等在内的多种调研手段,顺利获取了多方有效资料。在整理、分析所有资料的基础上,我们逐步形成了对调研事实的基本认识,并加以综合分 析、归纳,予以归因。现总结如下:

(1)学校方面:

关于学生反馈的升学遇到的最大障碍,我们了解到,只有1%的学生认为家长观念上不支持,然而却还有10%的同学认为升学最大的障碍来自学校的问题或压力;而对于升学中希望获取的帮助和支持,23%的同学则希望校方能够为他们的升学添砖加瓦。为了河源新智中学的进一步建设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现将相关有待改进的方面分条罗列如下:

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基础。学校的学习环境亟需改善,特别是教室需要安装电扇等。学生们反映,在炎热的夏天,闷热的学习环境十分影响学习效率。

②在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工作上,校讯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单方面的反映却使部分学生家长产生了一劳永逸的想法,缺乏沟通主动性。学校在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基本情况之余,应向家长说明双向沟通的重要性,共同做好学生的升学工作。

③为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学校紧抓教学任务,但同时却忽略学生的劳逸结合,学校几乎没有举办集体活动,不利于学生升学压力的释放和缓解。

④位于行政楼的心理咨询室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心理咨询缺乏沟通渠道。

(2)老师方面:

a.班主任老师:

①与家长缺乏足够沟通

采访中,部分学生家长反映虽然学生居住地离学校很近,但学校老师很少前去家访。家长甚至表示,自己曾两次将手机号码报给班主任老师,但至今仍没能加入校迅通,无法了解孩子的成绩与在校表现情况。此外,对于部分长年外出打工的家庭来说,这一沟通手段就稍稍降低了其实效性。针对此类家庭,受访老师建议,家长和学生做好及时有效的沟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同时表明,班主任老师应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

②对学生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很容易对家长及老师严厉的教育方式产生抵触心理。出于教育学生的初衷,许多班主任老师常常采用威严的教育方式来压制学生。然而,这样的教育手段往往适得其反,在这样的环境中,部分学生会产生畏惧或反抗老师的心理,从而导致上课不敢发言或调皮捣蛋行为的出现。因此,诸如此类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③课余时间单调乏味

繁忙的初三常常会抹杀课余活动时间,很多老师希望多挤些时间,就把课余活动时间用于教学或考试,比如把体育课用来上课、下课拖堂、放学后补习或抽查背诵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感到疲倦,从而影响学生下一课时的学习效率。

b科任老师:

①上课内容多仅停留在课本某一章节的内容,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不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总框架。

②上课方式稍显单调,授课语言稍显晦涩、枯躁。问卷的第12道主观题中部分同学反映课堂枯躁,老师上课缺乏幽默感。

③上课时间处理不当。很多老师上课的时间安排太紧凑,预期处理突发事件的时间不够,往往下课还没讲完,就拖堂讲课,从而占据了学生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

④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方面:

①除了少数尖子生,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对升学充满恐惧和不安,害怕升学失败或面对新环境等等。

②有些学生有读书无用的想法,觉得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没有用处,想着初中毕业后就出来打工挣钱。

③一部分学生认为读高中会增加家庭的负担,认为家长不支持自己升学,自己也改变不了什么。

④一定数量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成绩不好的学生,因此自暴自弃。

(4)家长方面:

通过问卷的派发,我们了解到79%的学生们认为,关于升学家庭方面给予的帮助是足够的,只有3%的同学认为不足够。然而,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仍有18%的同学认为家长提供的帮助可能还不够。这说明家长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物质支持和帮助,在初三这样关键的一年里,如何学会给孩子学业上的帮助成为了当下初三家长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①家长知识改变人生的传统观念对于学生的升学会有一定的动力作用,但部分家长存在急功近利,期望值过高的现象,这种行为将逐渐增加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②在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工作上,校讯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单方面的反映却使部分学生家长产生了一劳永逸的想法,缺乏沟通主动性。家长不应单纯接受学校讯息,而应提高向学校老师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主动性。

③少数家长仍存在读书无用的传统老旧观点,不利于学生的升学发展。

四、结尾 (一) 调研对策与建议

1.学校方面:

(1)改善学习生活环境

基于学校部分宿舍及课室条件亟待改善的事实,校方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减少环境因素对学生学习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是贵校学生普遍反映的一大问题。

(2)适量举办篮球比赛等集体活动,缓解升学压力

在紧张学习之余,初三学生需要一定的集体活动来调剂紧张的竞争氛围。学生们希望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从而或多或少地缓解升学压力。建议学校在初三这一年里适当了解学生的需求,在不影响教学复习任务的前提下适量举办一定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各种体育活动等等。

(3)开放心理咨询室

据学生反映,位于学校行政楼的心理咨询室长期不开放,没有为承担一定升学压力的初三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根据调查结果,存在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不够稳定,是因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因此,建议学校恢复心理咨询室,或开设心理咨询信箱,让贵校学生在存在升学压力或困惑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举办专科补习班

如若可能,希望校方能在合理安排初三教学复习任务之余,组织贵校老师开设额外的补习班,更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成绩。例如,可事先了解学生们偏科科目,在周末开设专科补习课,对偏科学生对症下药,尽快提高学生成绩。

2.老师方面:

a.班主任老师: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班主任老师是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最佳渠道,因此,班主任老师如何有效向所有家长反映学生在读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如若时间允许,建议班主任多加家访,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升学心态,以便采取更为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

(2)改善对学生的教育方式

《弟子规》讲到待婢仆,慈而宽,对待叛逆期的学生也是一样的,就像物理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老师施加给学生的压力太大,他们的反作用力就更大。处于这一时期的初三生相对比较叛逆,但在三下乡中,不少学生表示,老师如果能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他们也会理解老师的某些教育方式。

(3)丰富课余时间,充实课外活动

问卷调研的主观题12道中,许多学生反映希望学校应多举办集体活动以减轻初三生升学压力,劳逸结合。初三面临升学考,学习任务固然很重,但一味强调学习或教学任务,反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5)关心班级中被排斥的同学

在一个班集体中,难免出现有些学生受其他同学的排斥。班主任老师平时可多向班委或其他同学打听情况。如果出现在这样的同学,在了解受排斥的原因的基础上主动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b.科任老师:

(1)建议科任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适当扩充知识面,丰富课堂的授课内容,增强课堂的娱乐性,适时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半路走神。

(2)建议科任老师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争取不拖堂、不占课,为学生的劳逸结合提供条件。

(3)利用空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75%的学生认为升学不顺是因为成绩不理想的问题。换句话说,学生们是希望升学的,但成绩欠佳往往给他们造成压力,成为他们升学的障碍。而有40%的学生认为不准备上大学也就没有必要读高中了,这也说明学生很希望把握学习的机会。

3.学生方面:

(1)学生缺乏自信,无非是成绩不够理想。在这个问题上,学校老师和家长必须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学生本身。

a.坚定升学信心

学生应在心理上坚定自己的升学决心,并在此基础上付诸行动。重点学校也许只有少部分的尖子生能考上,但是学生们如果能抱着多得一分是一分的心态坚持到最后,相信一定会得到回报,因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b.静心学习,共创理想学习环境

作为一名初三生应该意识到,大家是班级的一份子,只要在课堂上少说一句话,就可以大大地改善课堂纪律。这是因为如果每个同学都能这样要求自己,那么整个班级的学风就会获得良性发展。身在班级中,也能同样受益于良好的学习氛围。

c.合理制定学习复习计划

升学考试考的是初中三年学到的知识,其系统性众所周知。制定一个计划,将自己要复习的课程知识列一个表,再将要做的事情细化分配,每天坚持完成计划的任务,一步一个脚印,聚沙成塔。同时,要紧跟老师复习的步伐,第一轮的复习是广撒网,捞到大部分的鱼,而那些漏网之鱼,就要在老师复习的时候有重点的捕捞。这样,经过几轮的复习,就能最大限度地查缺补漏。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大胆发问,为自己而主动解决难题。

d.共组学习小组,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们可以分小组买同一种练习册,约定时间完成练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如遇不懂问题,共同讨论,合力解决。如果学习小组解决不了,转而请教老师。这样,不仅能够给自己一个约束和动力完成练习,而且在相互讨论中,对习题会有更深刻的印象。朋友之间相互竞赛,相互鼓励,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2)对于部分学生读书无用的观点,本调研小组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给予指导和帮助。

a.在承认现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现实面前,学生将读高中作为考大学的渠道无可厚非,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上大学或者找一份好工作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读书学习,是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知识改变人生,积累了足够的知识,才有能力设计自己的人生,改变自己的命运。

b.现代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很多工作都要求一定的学历和文凭,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学生们应用长远的眼光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外出打工只会带来暂时的利益,继续升学也许才能为你的人生带来另一片景观。

(3)对于部分学生害怕自己高中学费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这一现象,本调研小组认为,这是学生与家长沟通不足导致的自我想法。调研结果显示,几乎百分之百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有机会,势必竭尽全力助其升学。学生应主动尝试,主动交流,与家长一道走过升学路上的困难坎坷。

(4)针对学校重视尖子生的现象,本调研小组认为,出于追求高升学率的考需要,学校着力培养尖子生无可厚非,但不应偏颇过度。成绩一般的学生应该学会为自己学习,力求在同一学习资源下创造出更高的学习效率。

4.家长方面:

(1)教育孩子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和目的。家长应提高主动向学校老师了解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主动性,而不是一味等待学校老师向家长的不定时反映。

(2)根据调研结果,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升学一般持支持的观点,并表示如果孩子成绩允许,家长们会竭尽全力让孩子上学,不会让家庭经济成为孩子求学的绊脚石。但是,本调研小组认为,对孩子充满信心固然重要,但在初三这一特殊的转折阶段,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应过高,否则将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3)作为初三学生的家长,应学会主动和孩子沟通,最大限度了解孩子的需要,避免孩子通过其他渠道释放压力(例如网络),为孩子剔除升学路途中不必要的障碍。

对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建议篇7

1.任教务主任之后,与xx蔡校长联系确定共开9个班,其中初一6个班,初二3个班。根据大家意愿确定各科科任老师,加各队员飞信及qq好友,建立各科目网络讨论组,继而确认各科科目组长。同时与xx蔡校长联系,确定学生人数及所开班级。在第二次培训结束后开始组织教案编写工作。

2.教案编写。首先将上年支教材料发给相应科目成员,出了第一份教务安排,并在安排中将学生所用教材版本网址粘贴上去,请科目成员先熟悉教材,再开始编写教案。由于教案是两校合写,在科目组的沟通和协调方面刚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出现了进度不一的情况,经过和东山教务主任的协调,最后教案编写得以顺利完成。

3.教案打印。教案打印很混乱,而且出现资源浪费和资料不齐的情况,建议明年由自己打印自己所教科目的全部教案,到贵州后再报销。教务主任收集各科需要资料,统一打印。在打印资料时先将所有资料放入一个文档再进行打印。这样打印出来的资料就是一份一份的,不用老师再去排序整理。

4.物资准备。要求提供物资清单时间较晚,在志愿者考试期间,很多工作都不能得到良好反馈,建议下年将相关工作进度提前。

二、支教期间

1.教务培训:似乎是沟通出了问题。到xx时欧厨问我有没有做好教学培训的准备,可是在广东的负责人是让我做教务培训。因此培训效果很不好。

2.排课表。在此推荐一个排课表的软件:明达轻松排课表。若手工排的话累不说,还容易出差错。

3.正副班主任搭配情况:九个班,19个老师,因此除欧厨以外每个人都不同地担任了正副班,但有的职位是不适宜当副班的,或者说一个人没有那么多精力来做不同的事,比如后勤主任、教务主任、宣传和活动副队等。建议明年多增志愿者人数。(学生人数的话,我们无法控制,而且今年每班人数也稍显过多。)

4.分班情况:按照原定计划分了9个班,初一由于事先校长没有说明有小升初的学生会来学校,同时这部分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造成在实际上课时,特别是数学和英语,学生进度跟不上,同时,我们也没有准备小升初的教案和资料,再加上老师人数的问题,要重开一个班也有相当的难度。建议下年先了解清楚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初二分班是先定下1、2、3班,然后再将4、5班的学生按个人意愿插进不同的班级。这个方式也欠妥,建议下年先摸清每个班具体来的人数,再根据到校情况设立班级(包括初一)。还有,有可能在学校里两个班之间本来就有矛盾,先了解清楚情况,尽量不要合并本来就有矛盾的班级,这样会增加学生流失的可能性。

5.上课情况:每个老师都能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但由于班级多老师少,分担到每个人身上的教学任务就很重,教学任务重了以后相应地对其他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6.听课情况

各科目的听课情况由各科目组长来安排,原则是每个人每个周要听一次课。这个工作各位科目组长和科任老师都完成得很好。xx采用的是教研手册里的听课评估表,不主张采用打分的方式来评价一个老师上课的情况,而应按照促进大家教学共同进步的原则,对老师上课进行评估。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对该表也进行了相应地完善。听课反应出的情况比较多,将于文后附录说明。

7.家访

家访的相关要求都在教务管理手册上有了,做得很好很细致。但有些点还是需要着重注意的:

(1)后勤优先原则。不管什么事,都要先为全体老师的温饱做好保障。 (2)家访一定要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家长做好准备,以免出现走了很远的路,但是家长却不在家的情况。

(3)提前列好家访提纲,避免在家访过程中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确定家访目的,设计好家访问题和流程(这部分在教务管理里都有详细说明),最好是在脑中想好有几套方案可以使用,根据家长的不同态度、不同文化程度随时调整交流方式,比如用词,若是家长表现出受过教育,可以书面一点,但要是家长没学过什么知识,那用词应该尽量口语化。在这里,要是有能力模仿当地的发音的话,家长会觉得亲切不少。

(4)人数2-3人,一名男生必不可少,同时,在家访过程中做好相应记录,为自己提供资料的同时对下年的志愿者了解当地情况也很有帮助。

(5)在整个过程中,态度要诚恳,行为要得体。可能学生家里比较脏,很多苍蝇到处飞,但是,作为一个人,我们应尽量忽视这些东西,也不要表现出很嫌恶的样子,这会让学生以及家长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损害。

8.教务主任巡查情况

每天对学生到校人数情况进行登记和统计,了解整个学校的学生人数和学生流失或增加情况。不定时到各班进行巡查,巡视课堂违纪情况和老师上课情况。

9.教案利用情况

前两个周大家都是先上xx准备的教案,因为各科任老师都在一起,方便协商,东山的教案还没有上。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教案还是分开写比较好,要不很容易由沟通不畅产生前后思路矛盾或是衔接不上的情况。同时,在教案利用方面更多的是利用资料,老师都会在备课时写出一个上课思路,而这个思路跟教案上是没有太大关系的。而前期写那么多教案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在贵州由于准备的教案都用不上,又产生资源浪费的情况,反而容易影响教师情绪。

10.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安排过紧,学生个人学习时间比较少,而要达到我们教给学生教学方法这一教学知识性目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后期,便将其中一节班会课调为答疑课,数学老师到所任教班级去回答解答学生疑问,但学生不限于学习数学。人文课和生活百科课设置的意义也不是很大,建议下年课增设实验课,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达到生活百科课课程设置的目的。

11.学生人数情况

在支教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流失和学生增加的情况。对此,个人的意见是,既然孩子们来了,那就要悦纳。对流失的学生,我们一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让孩子们觉得来得有价值,无形中吸引住学生;另一方面,当地的农活比较重,学生家里也很容易出现要在家里忙农活而不来上课的情况。如果可能的话,老师可以去家访。这并不是说要劝服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回来上课,而是会出现这种情况,肯定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既然这样,我们可以尝试一次家访,一个是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希望,另一个也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争取在学习上有所进步。

12.学生学习水平

表现在语数外三科上具体来说就是:语文较好,英语次之,数学奇差,这也跟当地的教育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这个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而我们若着重在知识性的内容的传授上也难以做到有很大的建树。因此,建议在下年各科的准备工作中,增加一个关于每科目学习方法的资料。这并不是说要把学习方法的讲授当成一个课时这样去教给学生,而是老师有了一种学习方法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这也就是所说的“授生以鱼不如授生以渔”,或许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讲更有用一些。

13.学生反馈

在前几天的教学中有学生反映部分老师存在着上完课就走人的情况,与学生的交流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老师有其他的教学任务,我们要表示理解,如果真希望跟老师有更多接触,可以下课或放学后去找老师;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老师提出要求,即上课提前到,下课推迟走。当然,尽量不拖堂。

14.师生关系

虽然我们只有2个星期很短的时间,但是师生间同样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我们都需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亲切而不过于亲密。既要跟学生建立良好、适宜课堂教学和课后交流的师生关系,又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老师,还是需要有“师范”,这样才能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效用。尽量不要当众表现出对个别学生特别的喜爱,这会让别的学生感觉不平衡,同时,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过于关注个别学生,可能在其他学生身上的时间和心思就少了,这对其他学生来讲也是不公平的。当然,是个人都会偏心,也不反对私下里的关注,但是,身为老师,还是应该有更多的博爱精神,特别是在面对全体同学的时候。

15.与队长的沟通

一开始任教务主任的时候,欧厨就把很多事都交给我决定(这在下乡期间也是一样),刚开始的时候无所适从,甚至还不理解,觉得委屈。到后来,自己能独挡一面的时候,才知道欧厨的良苦用心——他是希望xx能有家的感觉,他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希望这次贵州之行每个人都能有最多的收获。感谢猪。

16.教师状态

老师上课时要在无形中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我是这科目的专家,我对我要讲的内容很熟悉,完全可以教会你们!用自信的精神让学生受到感染。

17.教学材料的利用

老师在上课之前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课本,对课本有个大致的思路才知道哪些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但有可能没掌握好,哪些是不用讲的。因为我们时间毕竟有限。

18.上课态度

走访发现,很多学生要走2个小时才能到学校,那么,我们的老师也要反省:我们教给学生的,能不能对得起他们的这两个小时来回四个小时的奔波?因此,应该全力以赴地备课,在知识层面尽己之力,不浪费时间,任意吹水,在育人方面争取教给学生一些终生有用的东西。

19.其他工作

教务主任到了当地,除了要在教学工作之内全力以赴外,还需要将自己的定位站得高一些,不要仅仅着眼于教学,比如整个学校的卫生情况,需要让班主任引导学生去配合。因为,我们去到一个学校,就需要按照一个学校正常运行的标准来开展工作,这样既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也可以给校方一个好的印象。

附:听课反馈

1.在课堂中多询问学生对授课内容能否接受,注意与学生互动,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也可以给学生一种受重视的感觉。

2.课堂上尽量少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若确有必要,要加以解释,并注意解释的方式和方法。

3.对安静的孩子,可以多给一些机会让他们发言,参与到课堂中来。

4.教师上课要精神饱满,积极热情,语言表达清晰,有感染力,衣着端庄,有“师范”。

5.在课堂上如果有学生不专心,那可以通过适当的停顿、提高说话音量等方法吸引他们注意力;若学生太过积极,在不影响课堂秩序的情况下可以温和处理,如果对课堂有影响,那要考虑需不需要给学生一个警示。课堂应该避免混乱的情况。

6.老师应在本科目中多做准备,提前充分备课,逻辑清晰,条理清楚,提高知识讲授准确率。

7.女生过于安静,总在抄笔记笔记,很少在课堂发言,这时老师需要做好引导,叫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同时也给出抄课堂笔记的时间,多培养女生的自信心。其实男生也一样,虽然他会在课堂上说,但不会举手,老师也需要引导他们抒发自己见解时更有责任感,有更清晰的思路。因为,在座位上发言的男生,大多都只是零碎的字句,没能组合成完整的一段话。

8.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就知识层面来讲,我们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建议教学内容简单化,在教学过程中一视同仁。

9.身体姿势不建议过多,当然一些表演性质课堂插入的不在此列。这里说的是老师个人无意识的一些姿势,这样会分散学生注意力。

10.教师要提高对课堂的掌控力,不能让个别学生牵着鼻子走,完不成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不公平的一种表现。当然,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不懂,那么就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11.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复习上堂课学过的内容,总结本堂课重点和学习要求。这两个是一定要做到的,通过不断地重复才能让知识输进学生脑海。

12.在课堂时间的把握上,老师要心里有数。既不能讲完课程内容剩下较多时间然后拿来吹水浪费学生时间,也不能在课堂里说了太多题外话而时间不够。

13.课堂板书清晰明了。

14.授课时少看教案,熟悉教案应该是备课应该做好的工作,课堂上要多与学生交流。

15.在授课中可引进学生小组合作来完成课堂任务或课后作业的方式,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也让整个课堂更活跃。

16.主要科目:

数学:板书一定要清晰,演算习题的时候一定要细致,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把解题思路和同一类的题的解答方法一起教。

语文: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纠音正字的教育,帮他们掌握正确的普通话发音,当然,前提是老师的发音也要标准。,课堂朗诵时在把握作品感情基调上,代入自己的感情去读,最好是能与作者发生共鸣。下年带一本汉语词典。

对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建议篇8

一、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阵地。 可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我更深的体会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建立浓厚的探索气氛。 我的做法是:

①要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数学小组,由班级数学科代表带领同学把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点议深、议透,做到当天课程当天消化理解; ②对课堂上没有把握的知识点,小组讨论中又没有弄清楚的问题,由小组长在下堂课上向老师求教; ③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提出问题,自由讨论,甚至可以向老师发问;④每天给学生提出一个难题,供学生研究;⑤在课堂上对一些学生在考试和作业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挤出五分钟让他们探讨。 这五个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学习数学的气氛非常之浓厚,专研数学难点、重点的积极性非常之高涨。

由于课堂气氛的浓厚,老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四个大的变化:一是把老师只是面对黑板不停地写,变为面对学生不停地提问;二是把老师自己不停地讲,变为和学生互相讨论;三是把老师的面容由呆板、冷酷、严肃,变为和蔼、从容、大度。 四是把老师从一个要求学生毕恭毕敬的形象,变为一个让学生信赖的朋友。

这四个大的变化,充分看出了课堂气氛的创建,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应该认识到: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固然是唱主角,但也一定要把课堂上所面对的学生当成传授知识的主体。 由主体的被动式答题,变为主动式提问,不只是角色的变化,而是课堂上教学方式的重要改革,对教学质量提高的是非常必要的。

二、设置有效合作教学情境,点燃学生互助合作情感“火花”

情感是人们解决问题、克服苦难、主动进取的“助推剂”。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活动的根本原因,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作为支撑。而初中生内心情感具有波动性和反复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善于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设置出融洽、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主动“投身”教学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的异同点”内容时,如果单独让学生进行探知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困难,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时,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的整体性以及丰富性特性,在讲解该知识点时,采用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式,设置出“某电信公司开展有奖通讯消费”的一次函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借助图像法,观察分析图像,并通过转化,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反比例函数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合作、补充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从而实现对该知识点内涵的有效掌握。

三、优质数学课堂教学

1.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要想在这个社会有所建树,必须掌握充足的科学技术知识。如今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需要用到信息化、科技化的电子产品,要想操作这些高科技设备,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已经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初中数学知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知识技能了。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已经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必要性,学生才会刻苦努力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2.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自主的去了解学习他。有很多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都是觉得数学知识像大道理般抽象难懂,初中知识再生活中一般都很难运用得到,因此,觉得初中数学无用,从而也无法对它产生兴趣。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心理。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然后慢慢培养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把握好教学中的难易程度,45分钟的课堂教学节奏。让课堂教学中形成良好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营造一生数学环境,将一些数学知识引入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们认识到其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数学知识的。从而让学生慢慢抛开初中数学无用的偏见。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握好教学的难度,难度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逐步增加,让学生们认识到数学也不是想象中的高山那样高不可攀,从而树立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最后,教师应该丰富教学方法和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分钟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混杂成绩好的和差的,让小组内相互帮助,各小组之间竞争。每个孩子都有争强好胜之心,老师只要调控适当,就可以让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应用在数学教学之中。从而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形成一种良性竞争。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们都有着自己的喜好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就会有着浓郁的兴趣,反之亦然。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一样,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成心底里接受之间,喜欢自己。正所谓爱屋及乌。老师让学生喜欢,相应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也相应的会被学生所喜欢,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爱好。

老师和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才会更加自然和谐,课堂的学习气氛也会更见轻松愉悦,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都会变得更加容易。

4.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上一篇:乡村道路现状及建议范文 下一篇:不同微生物菌落特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