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范文

时间:2023-12-04 17:27:00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设计 优化问题设计

作为一名才走上教学岗位才几年的教师,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总是碰到一些问题,觉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觉得题目似乎还没讲透,学生们似乎也没完全掌握。这是什么原因呢?怪学生笨吗?

这样类似的情况,不仅仅只存在于我的教学中,我也听过其他一些老师的公开课,老师给学生提了问题,但下面学生却鸦雀无声;或者在讨论的环节上,学生放不开,不知所云,气氛沉闷。于是就经常听到老师们的抱怨:“学生怎么那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竟然不会回答””让他们们讨论又放不开”。 但有的教师的课堂却那么精彩,教师有条不紊地实施教学步骤,适时抛出一个个问题,学生是那么积极主动,那么配合老师,顺着老师的方向与思路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下了课学生们也意犹未尽。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课堂效果是什么造成的呢?我每次听到一节精彩的公开课后都要反思,他的亮点在哪?有什么好方法吗?通过思考,我个人认为,除了授课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最重要的是他们注重问题设计,讲究提问方式与技巧。

数学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将教学目标问题化,设计合适的问题,适时间隔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让整节课精彩纷呈。在此,我就结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如何优化问题设计。

一、要避免出现无效的问题设计

当前,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 “是什么?”“懂了吗?还有不会的吗?找到了吗?”等等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太空泛、太大,无从下手,难以回答;有时又太难,让人难以理解,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些都是一些无效问题。如:在讲授“菱形”时,同样为了回顾平行四边形,从类比的方法来引入这课,有两位上课老师是这样提出了两个不同的问题:其一是“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其二是“我们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两个不同的问题,就有不同的效果,第一个问题提得太大,学生很难回答;而第二个问题学生很自然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二、问题设计要循序渐进,攻克难点

我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有一道例题,学生们对例题里的“单位面积产量”不是很理解,所以很多人也不太理解总产量是怎么来的,而且涉及到用整式表示,学生们就更不容易理解了。那么这里就可以进行问题设计,自主加一道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例如:有一块稻田,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的产量是300KG(单位面积产量),一共种植了5平方米,问总产量是多少?像这样,在这道自己设计的问题里,用具体数字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在回到讲课本上的例题时,就可以提高效率了。

三、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拓展性, 拓广学生的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在讲练习的时候,有一道这样的题目:A,B两点都位于直线的同一侧,找出直线上哪一点离A,B两点的距离最近。当学生第一次做这个题目的时候,往往是无从下手的,这个时候,如果对这个题目加入几个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就会对学生有所启发。设计的问题如下:

问题1:求直线外一点A到直线的距离。

学生做出来后,再提问题2:点A,点B分别位于直线的两侧,求直线上哪一点到两点的距离最短。

然后,回来原来的问题,问题3:如果这两点都位于直线的同一侧,你会找到离这两点最近的一点吗?

进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启发了学生由简入难的思考,让他们不至于无从下手,也拓广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对问题的变式,使学生逐渐认清问题的本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篇2

[关键词]:初中 数学课堂 教学改革 问题反思

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对于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分析能力,数学逻辑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效应。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方式个性,是对数学教学的革新,是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占主体地位的根本。因此,如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又出现了何种问题,怎样规避和解决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进行反思的。下文中笔者通过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改革中存在的弊端,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反思。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初中课程标准中的一项。伴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初中教育体系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初中数学课堂的改革一定要符合课改的总的标准,一定要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上,积极倡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个性学习,把数学学习朝学生的兴趣爱好方向推进。所谓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首先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进行改革。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往往都是按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但是随着初中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知识体系越来越庞杂,当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就应当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往对初中生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提出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这一过程中的引导功能和组织功能。将学生放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挖掘和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国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已基本上按照课程改革标准进行执行,也改正了以往的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都能够积极地学习课改的精神,能够基本按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

就其本质而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课堂进行教学的方式方法改革。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学习数学知识的,老师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实施“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忽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性,禁锢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只能死记硬背。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还是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探究性数学学习。当下我国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都利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结合了全新数学信息,为学生带来了创新性的数学教学课堂,也创设了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情景,做到了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

在当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开始在加强引导学生的探究性数学学习以及合作式数学学习。这样的现状有效促进了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以及数学学习方法的改变,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效果都有促进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一)“满堂灌”换汤不换药

在当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某些初中数学教师混淆了提问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概念以及内容,设置的数学问题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设置的随意性也较大,没有进行合理的安排,忽略了数学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讲解。这样的改革方式不仅没有进行改革,只是单纯地将“满堂灌”换汤不换药,使“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而已,不能够通过数学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数学思维,不能提高挖掘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效果。

(二)忽视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数学课堂将数学知识当成了工具去进行教学,

忽视了数学思维的发展,缺乏对于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发展过程的教学观念,进而导致数学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培养过程的缺乏,最终忽视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忽略备课笔记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教师用书》是初中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但绝不是课堂教学中的唯一参考。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备课笔记的重要性,盲目地将《初中数学教师用书》当作备课笔记使用,造成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脱离了教学实际,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忽略备课笔记,缺乏对于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专研,没有针对性的设计备课笔记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下降。

(四)改革导致新的挑战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给数学课程教学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教学效率,让改革后的课堂开发起来,创新起来。但是这样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某些教师不能适应全新的课堂形式,缺乏课堂的掌控,导致课堂失去灵活性和教学性。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

实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有其积极意义,也有其消极意义。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促进作用,也产生了一些误区和弊端。下面笔者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1.教师必须加强课改理论学习,认真钻研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身教学素质。

2.引入课改后的数学课堂教学观念,积极更新新的数学教学思维,摒弃传统陈腐僵化单一的教学思想。

树立现代英语教学观念,积极进行英语教学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终身学习英语知识,为学生树立楷模。

(四)优化师资配置结构 减轻教师负担

中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中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壮大。面对长期以来的英语教师负担过重,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吸收高学历、高水平的英语教师进入队伍,不断扩张师资队伍。优化教师配置结构,减轻教师的负担。根据英语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进行英语师资配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一个班级配置一名英语教师。

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师资队伍一定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与课改体系保持一致,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和完善自我,才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总之,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发挥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广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我国的中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培养才能符合课改标准。

参考文献:

[1] 代礼胜.高师英语专业学生教育实习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03).

[2] 王守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J].外语界,2010(05).

[3] 束定芳.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与定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01).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篇3

【关键字】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水平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反思与教师成长的关系,也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何谓“教学反思”?概而言之,教学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过程、教学后三个阶段。

一、教学前反思

对于每一节教材内容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因此课前在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之下,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以往已获得的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课前对教案作了精心的设计,仍会存在有些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课堂教学中仍会有突发事件产生。这时如果教师觉得学生未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便强行打断,急于推出自己的思路,会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又因心中的疑问没有解决,必定影响下面的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参与的热情会降低,学生会出现上课能听懂,作业不会做的现象发生,没有主见,更谈不上创新,失去个性,只会被动接受。

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索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正确思路,教师不应回避,而应大胆鼓励学生继续下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会思考与修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不断反思,使自己设计的教案更适合学生的现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效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反应、教学问题等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它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其实,我们平时所说的反思通常指的就是课后反思。课后的教案反思主要围绕教案的成功点、不足以及值得回味的内容展开。

(一)记教学中的得,特别是亮点

将教学过程达到预先设想的教学目标、良好的教学方法、创设的有效的教学情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恰当的教学手段、开放的教学过程等及时记录下来,日久天长,经验积少成多,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

特别地,这节课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亮点和特色,整理出来,记录下来,这就是最基本的教后记内容。

(二)记教学中的失,特别是败笔

把教学中不够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够灵活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的教学策略、缺乏深入思考的情景创设、沉闷的教学气氛、不恰当地教学评价、处理突发事件的失误等记录下来,并及时查找这些失败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记学生在教学中的创新,特别是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观点

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火花的迸发、有创新的独到见解、好的方法和思路等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既能让这些好思想、好方法得以推广和应用,又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补充和完善,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思路的拓宽。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同龄学生在学习类似内容中的思维特点和规律。

(四)记学生存在的问题

记下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作业中、考试中学生错误较多的地方,由此进行判断和分析,寻找学生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并对其做出深刻的反思和剖析,同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这是进一步开展教学的重要参考。

(五)记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的处理

把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并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情况记录在案,日积月累,教师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对于今后进一步备课、上课,都是一次提升,更是对个人教育机智、教学艺术的一次净化和升华。

(六)记教案的改进

教案的改进其实也是教后进行教案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此我们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记录教案中的成功与不足,及时总结,找出教案中需要进一步修改和调整的内容,使教案更加完善、合理。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反思能力培养;对策

一、反思能力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反思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很多中学的数学教师一味强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但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初中学生通常无法一次性就能掌握所学的新知识,这时必要的反思,重新回顾所学习的知识,在这个重新审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知识、强化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可见,反思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习惯,是对知识理解的一种升华。反思有助于构建全面的学习结构。反思是一个对知识再审查的过程;反思有助于探索蕴藏在基本的表层理论知识下的更加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有助于优化思维能力。反思是对自身学习、综合思维能力进行完善的有效途径。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问题的全方面思考,会让思路更加开阔。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不足

1.对“反思教学”的认识不足

初中教学已经开始关注升学率,因此与小学相比,初中学校更容易偏向于应试教育,而数学是升学考试的主科之一,更是“提分”“保分”的对象,这就造成了对反思教学的漠视。有的教师裸地称“数学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打好基础,考好升学考试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反思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思维方式过于单调,生硬刻板地套用公式和模仿技巧,没有体现初中生应有的活力。从单方面说,这样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僵化,从长远来讲,导致了学生的思维活力被扼杀,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式陈旧落后

初中数学教学的课程设计是以讲授课本中的题、课后作业练习为主要方式,多数教师比较注重联系解题技巧去介绍、分析和评价某年的升学真题,而忽视了分析研究适合发展学生反思能力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当代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处于上升状态,但目前有许多数学教师并不知道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而作为学生,必须要懂得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反思能力更为重要。

三、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1.立足实际,创设培养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数学教师需创设有效的反思教学情境,即教师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营造一个积极、轻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反思潜能的激发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强对多媒体等新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方法的利用,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可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编故事的方法向学生展示数学教学的内容,将学生置于问题之中,进行思维的挑战,在不断的思考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情境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初中数学教学特点,数学教学中有些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最终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愉悦情感。比如,在初中九年级中的“相似”一节中,为提高学生对多边形的认识水平,教师可设计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观察黑板外形与内形之间的区别、联系、观察是否相似。在学生观察与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提醒、指导工作,进而推动情境的深入,让学生动手画画、量量,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和其他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加强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方法的改进

(1)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梳理。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局限性,因此在遇到问题时难以正确表达,此时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他们提前预习,并在此过程中对进行认真的反思,知道自己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知识还是盲区。实际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中,也应当不断地进行反思,对自己是否听懂、哪些是难点等问题进行全面的把握与反思,不断地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在课程结束后,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其中包括收获、不足,通过对问题的梳理,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其提问能力。

(2)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采取正确、高效的方法进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最终形成一个知识树,即知识框架,对知识之间的关系有更清楚的认知。只有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把握,才能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就是学会学习和学会反思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的方式。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时间、空间,对所学进行一定的反思和总结,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或者不足,为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提供重要的支持。在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要加强教师的引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真正地发挥评价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反思习惯的形成,提高反思的自觉性。

(4)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反思与相互反思活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反思能力培养,需要采用多种反思方法,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采用相互反思,即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反思;其次还要进行自我反思,即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问,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进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和鉴别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反思

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会很容易犯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该立刻给予否定,而应加强引导,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进而获得反思的对象信息,在不断的反思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改进方法,实现反思能力的提高。例如,同一平面内有四点,经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很多同学会得出四条,这是因为他们忽视了这四个点可以是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学生给出错误答案时,教师要先进行肯定,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点的位置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得到真正的答案。

四、总结

初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教师的正确指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指导反思的技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数学学习思维。

参考文献:

[1] 张英.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河南教育.2007年05期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篇5

一、多方激励,增强初中生主动反思能动意识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既能够深入开展学习,同时也要整合教学资源,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因素,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 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节课新知讲解活动后,教师现对初中生新知探究活动表现予以肯定评价,以此保护初中生的主动学习情感. 在此基础上,向初中生提出“东方红小学的王兴小朋友不小心将李大爷家的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了,现在他买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你能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帮助王兴检测一下所买的玻璃是否与打碎的玻璃一样?”问题,并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这一内容的动态画面以及两块玻璃的形状. 初中生在教师真实场景、直观画面渲染下,学习情感得到有效刺激,保持积极情感参与教学活动,同时也为数学反思活动开展打下思想“根基”. 我在教学中深刻感受到,激励手段的运用可以为教学工作营造浓厚的氛围,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处于青春期,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教师只要加以鼓励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无论是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反思的习惯,还是综合推动数学教学工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实践锤炼,注重初中生有效反思过程指导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反思能力与习惯,教师应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放”的工作,组织初中生开展反思检查、整改提升的实践活动,搭建他们有效数学反思的活动舞台,向初中生提出数学反思的任务和要求,提供初中生数学反思活动时间;二是做好“导”的工作,对初中生反思活动进行全程“监控”,深入课堂中间了解反思活动情况,实时解决反思活动问题,推动初中生反思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如图所示,一艘船向正西方航行,在A处看到一艘渔船D位于南偏西45°,此时该船航行到B处时,渔船D位于南偏东45°,航行30分钟后到达C处,看到渔船在南偏东60°,现在已知该船以50海里/小时速度航行,求A与B两点之间的距离长度. (精确到0.1海里)”案例讲解活动后,教师在学生解答问题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整个解题过程以及解题方法进行“回头看”、“自查”和“整改”.学生在合作探讨基础上,认识到该问题是关于“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 针对“过点D作DEAB于点E,设DE = x,在RtCDE中表示出CE,在RtBDE中表示出BE,再由CB = 25海里,可列出x的方程,即可得到AB的距离”解析过程,初中生思考分析认为,该解析过程很好地运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并找出了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求解相关线段的长度的方法途径. 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反思活动的补充指导,指出这一个教学案例属于解直角三角形范畴的内容,解决这一种类型问题要通过学生的反思实现升华.

三、评价辨析,提升初中生深入反思活动效能

初中生形成有效的数学反思能力和习惯,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根据教育学研究成果显示,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实践探索并进行积累和提炼. 教师在对学生的数学反思进行评价时,要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并提出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或任务,引导初中生进入到深刻反思辨析的实践活动之中;另一方面要创新教学评价举措,将学生变为评价的“实施者”. 组织初中生进行评价辨析活动,将评价辨析与反思整改进行有效融合,让初中生在有效反思、深刻检查、认真整改基础上,完成评价辨析活动任务,实现二者同步实施,共同进步. 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反思的评价辨析,对学生思维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既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也要让学生能够研究学习,掌握学习的技巧技能,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反思

解题反思是一种深化对解题活动认识的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解题思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并对其规律以及方法进行深入的挖掘,进而实现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所以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初中数学解题后的反思,让解题后的反思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初中数学成绩的有效提升。

一、“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反思教学能够巩固知识,加强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适当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以后,应积极的进行反思。学生在反思过程中,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问题的横向理解,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纵向探究,找寻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

(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反思可以对单一问题或者对多个问题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可以找寻问题之间存在的规律,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做到举一反三,将解题方法与数学思想整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题海战术”的方式,实现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但是这种方法效率低,需要大量的时间做题。而解题后的反思能够掌握问题的本质规律,掌握内在知识的联系,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数学解题后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下面结合例题,提出以下策略,培养学生解题后的反思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式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让学生进行反思时,可以采取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例如在学习有理数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做题比赛,做完之后,教师公布答案,同桌之间互相进行批改,对于做对的学生,教师应给与表扬和鼓励,对于做错的学生,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分析做错的原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帮助学生适当的进行总结,防止以后在学习过程中犯同样的错误。

(二)培养学生良好反思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反思习惯,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学生在做完题后,应对解题过程以及结论进行反思,这主要是因为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做题过程中,很难一次就掌握解题技巧,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就需要做完题之后进行反思,反思在做题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思路,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避免在下次解题过程中,犯同样的错误。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进行举一反三,由于知识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通常情况下,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几种的解决办法,所以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不仅要一题多解,更应多题一解。

例如两个奇数,它们的积为221,求:这两个奇数分别是几?

方法一:设较小的奇数x,另一个为x+4

x(x+4)=221

解得:X1=13,X2=17,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3、17或者-13、-17。

方法二:设较大的奇数x,另一个为221/x

x-221/x=4

解得:X1=17,X2=13,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3或者-17、-13。

(三)鼓励学生对错题进行反思

对于做错的数学题,往往最能够反映学生薄弱环节,所以对于错题的反思,对学生巩固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帮助。所以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应寻找错题的原因,并将出现的原因进行归类,然后针对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及时的纠正过来,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且提高解决相同问题的成功率。学生犯错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可以分为三点:

(1)对概念认识不清,对本质的理解不够透彻

例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a|一定是非负数;②|x|+2一定大于零;③若|b-2|取最小值,则b=2;④|a|+|b|一定是正数。

错解:C。

分析:这道题选错的原因主要是对绝对值本质以及非负数和的性质理解不清。非负数是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不是负数,包括正数和零。所以在本题中应选择选项D。

(2)对公式法则理解不清,学生容易混淆

例如,计算b5×b6÷b4=____,(-3)5=_____,-43=______

错解:b5×b6÷b4=b5×6+3,(-3)4=-81,-43=64。

分析:本题对同底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记得混乱,对混合运算理解不够透彻,所以造成这道题做错。所以本题的正确解法为b5×b6÷b4=b5+6-3=b8,(-3)4=81,-43=-64。

(3)审题时不仔细、不认真

总结

总之,对初中数学解题后的反思,对巩固学生数学知识,强化学生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反思,尤其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更应深入进行分析,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做题的成功率,从而提升学生的初中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凌勤霞.例谈初中数学解题后的反思[J].长三角(教育),2013.02:36-37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篇7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逆向思维 培养实践

初中数学学习需要锻炼学生的思维,只有在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和培养的前提下,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培育方式,立足于初中学生的数学基本素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智力为切入点,通过对初中数学的概念、定理、法则等内容的解析和运算,使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得到培育和锻炼,它不同于常规思维。常规思维状态使学生围囿于既定的问题情境和思维定势,导致学生缺乏灵活的数学变换能力,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创新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思想的全面建构。下面从初中数学的逆向思维概念入手,根据初中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

1.逆向思维的定义

逆向思维也即由果求因、知本求源,它是一种相反方向的思维方式,具有反向性、批判性和悖论性的特点,它与常规思维不同,是一种相反的思维方式。它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从相反的角度进行问题情境的思索,从而在寻求解题路径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概念、定律、法则的理解和记忆,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对于学生的数学智能提升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较好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通常采用“证明定理、定理的应用”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建构,而这种思维方式是正向的,我们需要对数学知识由正向转为逆向的思维,要引导学生从反向的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解析和理解,从实质上对数学知识加以理解。

2.初中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2.1初中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的逆向思维训练

在初中数学的定律和法则中,有许多“相反相成”的数学概念,它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正反向的联结,在知识得以联系和补充的状态下,提升学生的数学智能。

2.2初中数学概念的逆向思维训练

初中数学的概念之中,涉及一个“相反数”的概念性知识,它是理解逆向思维的知识之一,根据数的概念,可以举例进行“相反数”的理解和认知,如:8的相反数、-4的相反数、-0.8的相反数等。又如:初中数学中的“绝对值”概念,让学生进行“绝对值”概念的逆向思维锻炼,如:|6|=?摇?摇?摇?摇;|-6|=?摇?摇?摇?摇,将这个概念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思考:某数的绝对值为6,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2.1.2初中数学公式的逆向思维训练

初中数学公式的理解和记忆,通常学生都是由左至右进行公式的记忆和运算,而对于由右至左的逆用方式,则感受无所适从。因而,我们要对初中数学的公式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使学生熟练地由右向左进行公式逆用,这需要在日常练习中加以强化训练。例如:在初中代数公式中,就有这样的逆向公式运用

又如:在平面之内,如果有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对于这道习题的分析,可以采用反证的方法,从上述结论的反面“不相互平行”进行逆向思维的分析,从而得出这两直线必须相交,而直线相交必有交点,这样,在平面内过一个点即有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与数学公式相矛盾,从而得出假设不成立的推论,那么假设的反面“相互平行”就无可争议地得出成立的结果。

3.结语

由上可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逆向的推导方式,引导学生对于数学概念、法则、定律等知识内容,进行逆向思考,尤其是在解题过于繁琐或者解题思路不清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逆向思维的反向思考方式,降低数学解题难度,巧妙地获取数学习题的解题结果,从而增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有意识、有目标、有步骤的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巧兰.利用逆向思维编制开放题[J].湖南教育(下),2012(12).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篇8

一、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进行反思,就不能发现自己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方面的不足,教学过程就变成了简单机械重复,难以提高。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进行反思,就不能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了解自身有哪些知识点遗漏,难以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课模式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反思发现缺点并对教学成果进行巩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表现的思考,有效评估、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好地引导学生。学生则在教学反思中对自己接受的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加深理解。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数学创新,也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来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反思课模式,符合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是一种优秀的创新型的教学方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陈旧。这是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想固化和短视偏见根深蒂固难以转变,我国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升学压力,卷面分数是学生和家长最关注的问题,与教师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导致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功利性太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考试重点,机械重复,课堂教学单调而沉重,教师将学生当做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需要跟紧教师节奏,稍不注意就跟不上进度,学生疲于接受知识,没有思考空间,学习兴趣不高。

2.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无法感受到自我学习、知识探索的求知乐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对知识的探索转变为对分数的追求,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面对黑板,思绪却已经飞到了操场上。优秀的学生也只是做到了对知识的理解,缺乏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死记硬背,没有做到真正理解,容易混淆,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学生的卷面分数也会受到影响。

二、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模式的开展

(一)做好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是学生课后反思的关键依据,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都没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并非学生懒惰,而是因为教师的节奏太快,学生做课堂笔记必然会分散精力,容易遗漏教师讲解的内容,得不偿失。因此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可在需要记录的地方适当放慢速度,并示意学生记录一些关键知识,通过有效的师生沟通帮助学生形成高质量的课堂笔记。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课堂教学中,当讲到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算法规则时,就应该叮嘱学生:“同学们,记好这一段内容。”学生就会记录下一段内容,不仅仅为反思学习提供了依据,同样也加强了记忆。

(二)学生的反思性学习

课堂教学是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尝试从多个角度看待并解决问题,通过积极反思认清数学问题的本质,融会贯通。

1.问题反思。解题是数学学习中十分重要的能力,而初中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往往停留在公式的生硬套用阶段,缺少关于题目的思考,不懂得一通百通的道理,不能对题目的特征进行分析整理,无法在解决一道题后就掌握解决一类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例题时不能仅讲解解题方法,同样也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题目特点,实现解题过程的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与概括化。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就应该带领学生分析整式的特点和识别方法,从而一通百通,真正掌握这一类问题。

2.集体反思。活动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集体反思空间,例如在课堂知识讲解基本结束之后,给学生留下一道开放性题目,并由学生自由结组或者固定分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反思,通过交流、争辩和讨论交换、提炼思想,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作为开放性题目的情景供学生思考,在锻炼学生深化问题本质认识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的第三节(实数)后面有一节阅读与思考《为什么不是有理数》,教师可以在给出几种证明方法之后,向学生讲述数学家希帕索斯因为发现而失去生命的故事,并由学生讨论为什么希帕索斯会被处死。学生就会开始自由思考和讨论,并逐渐认识到,颠覆了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实数的概念也是在被发现之后逐渐建立起来的。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家对真理的坚持和知识探索的永无止境,从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上一篇:美丽乡村意义和价值范文 下一篇:新生儿如何护理与喂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