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下市政详规编制的探索

时间:2022-09-25 03:16:54

创新理念下市政详规编制的探索

【摘要】在城市规划百花齐放的同时,市政详规却以不变应万变。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创新理念下市政详规编制进行探索,从对市政详规的需求、市政规划师看待项目的角度、市政规划师的角色三方面寻找市政详规编制的创新突破点,旨在与同行进行交流,为今后的工作开阔视野展开思路。

【关键词】市政详规 编制 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市政工程详细规划简称市政详规,是连接城市规划和工程设计的桥梁,即综合协调各专业之间的矛盾,又全面指导各项工程建设,为城市市政系统的构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市政详规上承城市规划,下启行政审批、工程设计,内容涵盖各专业的专项规划如给水、雨水、污水、电力、通信、燃气、道路、交通、环卫、防灾等。市政详规编制深度有又分区层面、控规层面和修规层面。

二、市政详规的发展进程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催生的项目的类型也由单个的工程扩展到整个片区的规划,由各个专业独立的专项规划转变为各专业综合的规划,城市建设各相关有机体在不停探索中形成了一套稳定的模式。项目的总体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详尽。下面以总体内容及给水工程内容列表说明近二十年来项目形态的变化。

由表分析,市政详规的发展中传承多于创新,细节胜于结构,绿色、低碳成为创新的“突破口”。

三、关于市政详规的思考

在城市规划百花齐放的同时,市政详规却以不变应万变,表中所示是否是应对一切规划理念的“万能公式”?低碳市政是否是唯一的创新方向?在没有炫目的图纸,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深的理念的情况下,市政规划师的创造力来自哪里,市政详规的创新体现在哪里?城市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市政详规”?应该编制什么样的“创新市政详规”?市政规划师的“角色”是什么?

四、市政详规编制过程中的创新探索

在许多市政规划师的眼中,“管网规划”已经沦为最没档次,最没创新,最枯燥乏味的部分,如何在平凡中寻找创造力?

以华东某市某新区的城市设计为例,该城市设计借鉴国外先进城市规划经验,在路网划分、退线、地下空间开发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规划理念。路网划分采用了较常规小的尺度,细化至地块内布局、开发。设计中同时提出零退线并对地下空间一并规划设计的规划理念。如果按常规方法编制市政详规,只是简单地计算管径布置管网,而没有调和新的规划理念与传统建设方式之间,大规模开发建设与建设管理主体缺失之间,地下空间开发的不确定性与市政管线系统性之间,市场性的开发行为与统筹全局的建设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市政详规即成了纸上空谈。

回到最初的思考。

1、城市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市政详规”?这取决于规划使用者对规划的需求。对需求的探索在于市政规划师对城市规划的深度理解。

城市规划师对市政详规的需求是保障创新规划理念的落实。市政详规应与城市发展匹配,符合城市规划创新理念,为城市规划锦上添花,而不成为城市规划中的短板。城市管理者对市政详规的需求是减少繁重的协调工作。市政详规应在编制的过程中即做好协调各专业、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工程师对市政详规的需求是规划方案可行,避免突破规范。市政详规的编制不可为创新而弄巧成拙,应合情合理符合规范,具有可实施性。因此精细化市政成为核心需求。

2、应该编制什么样的“创新市政详规”?这取决于市政规划师的视角。平凡的工作中并不缺乏创造力,关键在于分析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角度决定思考方向。

各专业场站如污水泵站、变电站、通信机楼等的位置以及规划区的供水方向、供气方向、污水排放方向等方向性原则性的问题,通常在总规阶段就已确定,市政详规创新的重点可落在“管网”如何适应创新规划理念上。

首先,可从建筑师的角度为管网系统做“减法”,依据地下空间范围、市政道路等级、市政管线系统等因素,确定市政管线敷设的主要通道。市政管线主通道用于构建市政管网骨架,衔接周边管网,保证本片区的市政需求。市政管线次通道提供每个地块市政需求。市政管线辅通道仅提供雨水、路灯、消防供水等基本需求。然后,从规划管理者的角度为市政设计要点做“加法”,精确地指引地块市政管线接口,确定各种管线的接入方向、管径。根据本规划区地块开况,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和市政道路管线情况,提出地块开发时的相关市政管线的设计要点,确定各专业附设式设施的位置。精确预控市政道路下的管线空间,依据市政道路下管线敷设深度,提出市政道路下管线的空间预控需求。明确地下管线与地下空间开发在竖向空间上的划分。

3、市政规划师的角色是什么?市政规划师在规划师眼里是工程师,在工程师眼里是规划师。市政规划师角色的选择来源于对项目内涵的辨识。

首先,市政规划师做了大量非设计工作,角色一:翻译。市政规划师把城市规划翻译成工程设计,把工程设计翻译成城市规划。角色二:建设指挥部。市政规划师对片区内所有地块开发、市政工程、轨道等项目均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与项目组相关的各有机体如规划师、管理者、职能部门、工程师、建设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基本以市政规划师作为桥梁。角色三:售后服务人员。片区内已建及在建项目中,项目组均进行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使个体建设项目与市政系统保持着良好的协调关系,形成动态协调机制,赋予规划生命力,让规划动起来。动态协调机制运作机制有两方面,一是通过对规划方案的长期监测,发现问题,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提交各部门,然后调整方案;二是对项目有修改诉求,提交项目组,项目组判别是否可调整,如可调整则调整方案,不可调整则说明理由及相关建议。

其次,市政规划师做了大量非市政的工作,以华东某市某新区的城市设计为例,市政规划师参与关于管理机制的探讨,参与关于整体开发的可行性的探讨,并提出建议。建议片区设置专门的建设管理、协调机构。建议有体制下,授权某一部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强片区建设期间的协调工作。建议有体制下,成立建设小组,有某一个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做为小组成员,建立规划新区特有的相关机制,加强建设相关工作。

五、结束语

通过对项目需求的辨识、分析问题角度的变换、市政规划师角色的调整,传统的规划也将产生多元的创新方向:循环市政,动态化市政,精细化市政,低碳市政,绿色市政,低冲击开发,新能源等。

上一篇: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混凝土质量管理措施 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