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LinkedIn的泡沫症状

时间:2022-09-25 02:24:06

诊断LinkedIn的泡沫症状

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热潮是一场经典而又巨大的泡沫。时隔仅十年,互联网热潮再次兴起,并显现出另一场泡沫可能的早期症状。这场热潮主要受到了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社交网络的推动。

2007年10月接受微软公司投资时,Facebook估值150亿美元。今年一月接受高盛借款时,Facebook的价码已经改写为500亿美元。7月14日《华尔街日报》报道,Facebook私募市场估值达到840亿美元。预计明年正式上市之时,Facebook的市值将升至1000亿美元。

有消息人士称,Twitter正在就一轮四亿美元融资进行谈判,估值达到80亿美元,是其七个月前估值的两倍。

7月2日,社交游戏公司Zynga正式申请IPO,融资10亿美元。这是继2004年Google上市以来最大的一宗高科技公司IPO。它的估值高达200亿美元,几乎是近期计划IPO的科技公司中最高的一个。

在将IPO发行价定在每股45美元后,LinkedIn 5月19日在纽交所的开盘价达到了每股83美元,在第一天交易中,LinkedIn的股价一度最高达到122.70美元,估值超过100亿美元。这一切让LinkedIn的底气增加不少。

所有这些加起来会造就一个新的泡沫吗?普遍认为,当推测性的投资狂热使得资产价格远超过其本来的价值时就会产生泡沫,而当投资人最终认识到分歧时,泡沫就会破灭,进而导致价格狂跌。早期的泡沫有著名的“郁金香泡沫”和18世纪的英国南海公司贸易泡沫。在过去的10年里,共发生了两次毁灭性的泡沫。那么又该用什么来解释今天这场科技狂热呢?

作为第一家面向公众发行股票的社交网络,LinkedIn自然而然成为了证明社交网络泡沫是否存在的测试案例。该公司的创业声明如此写道:“我们的使命是连接世界上的职场人士,让他们更加有效率和取得成功。为世界上每个职场人士创造经济机会……我们相信我们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

提前诊断是否有泡沫是十分困难的,就算有可能诊断,这种泡沫发生的频率也可能会很低。但是人们在这个话题上仍进行了很多学术研究,比如包括对泡沫发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条件以及羊群效应心理的研究。

下面让我们看看LinkedIn是否具有三个关键性的泡沫症状:

股价远远高于其本身的价值?

对于思维最缜密的分析师来说,要对LinkedIn这样的新型公司进行估值也是一件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事情。LinkedIn股票以及任何其他公司的股票的价值都在于其“未来现金流的当前价值”,考虑到现金流无法完全兑现的风险,未来的现金流被以一定比例折算为当前价值。然而,没有人能明确知道LinkedIn未来的现金流。而且LinkedIn还是一家年轻的公司,目前正在为未来进行大量投资,尚未获得稳定的利润率。

考虑到LinkedIn巨额的资本投资,让我们先忽略其净利润,计算其总收入。2010年,LinkedIn的总收入是2.43亿美元,2011年第一季度的总收入是9400万美元。据合理估算,2011年该公司总收入可达4.5亿美元。

同样是互联网职业搜索领域的两家公司Monster Worldwide和DiceHoldings,这两家公司的股价和销售额比率分别是1.89和6.58。不过这两家公司更加成熟,虽然增长速度比LinkedIn缓慢。Monster每年收入增长为21%,Dice为49%。考虑到LinkedIn的收入增长率,其股价与销售额比率应该是Dice的2倍(大约为13),是Monster的5倍(约为10)。而实际上LinkedIn的股价与销售额比率却在30,以此计算,LinkedIn是远远被高估了。如果以股价与销售额比率15的水平计算,LinkedIn的股价应该是44美元,更慷慨点假设股价与销售额比率为20,其股价也仅仅是58美元。

不过甚至连华尔街头号分析师贾斯汀・普斯特都认为LinkedIn股价应该在92美元,投行Evercore Partners的分析师肯・塞纳则表示,考虑到现金流因素,LinkedIn的股价应该是65美元,“如果LinkedIn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前景将十分看好,而且我相信这家公司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你必须大胆的假设其股价会是在70美元左右。”

模式改变是否意味估值并不重要?

大部分泡沫通常都伴随着浮夸的口号,声称将改变世界。对于社交网络公司来说,其标榜的概念是将使广告业发生变革。LinkedIn的创业申明几乎全部是方向阐述,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商业模式,比如将会为招聘者提供“雇佣解决方案”,LinkedIn从中获得收入。还提供“营销方案”,将目标广告投放给“网络上最具影响力、富裕的且教育层次高的受众”,向个体用户提供“优质订阅服务”,用户也愿意为获取更多的信息而付费。

LinkedIn仍存在许多未被挖掘的巨大获利基因。拥有全世界范围内将近6.4亿名职场人士,而全球就业市场每年收入达8500万美元,全球广告市场也有6900万美元收入,就算LinkedIn只是占据这个市场的一个小份额,其收益也将十分可观,这样看来目前的“巨额”估值却显得廉价。

所有这些潜在的机会都可能实现。但是目前看来,LinkedIn的增长潜力似乎仅仅是投行的猜测和想象。虽然不能否定LinkedIn所取得的成功,但是仅仅因其激动人心的创业使命和对未来的美好猜测,就对一家公司赋予很高的估值,这点本身就是典型的泡沫症状。

Linkedln是否消除了怀疑者的忧虑?

许多评论员纷纷指出不断攀升的资产价格将从心理上维持一个公司乐观的前景。渐渐地,那些反对的声音开始边缘化,甚至被讥讽。当他们所预言的萧条没有出现,那些投机的人就会日益信心饱满,最终每个乐观分子都开始投入一切可以动用的资金。

就LinkedIn这家公司而言,在网上搜索“LinkedIn”和“泡沫”这两个关键词,就会看到一系列认为LinkedIn代表泡沫的评论性文章。比如来自《华尔街邮报》的《警钟在拉响》,《旧金山纪事报》的《LinkedIn进一步证明泡沫来临》。由此看来,怀疑的观点仍旧普遍存在。

随后股价的跌升也反映了这一现象。自上市第一天,其股价就开始长达一个月的下跌,甚至跌到接近每股60美元的低价,可是随后又开始大幅上升。这大部分得益于知名分析师的报告,当然这些分析师并未对外公布其以100美元以上的高价购买LinkedIn股票的事实。

问题最终还是归于:每股99.6美元是否高估了LinkedIn?答案是可能的。因为许多投资者对社交网络革命持有很大的信心,对LinkedIn的发展潜力也是十分相信。那么是否没有怀疑的声音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LinkedIn的股价只是符合了头两个症状,但这并不代表着不存在泡沫。泡沫往往不会在许多学者认为某件事物存在泡沫的时候破灭,虽然这听起来似乎很奇怪,但是事实确实如此。

但是,如果其他社交网络开始以更高的估值面向公众出售股票,如果批评的声音开始退去,如果LinkedIn的股价攀升得更高,那么所有人都应该开始小心了。

上一篇:江南私企打工手记(2005) 下一篇:新闻网站发展框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