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论文:小议地方市区经济发展

时间:2022-09-25 02:22:22

县域经济论文:小议地方市区经济发展

作者:陈金松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南阳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县域经济整体滞后,地区发展不平衡河南省统计局对108个县(市)经济综合实力发展评价结果显示,南阳市11个县(市)平均排名56位,没有一个进入全省前20位,排名最高的西峡县仅为第30位,大部分县(市)处于中间靠后的位置。以上数据表明,南阳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整体上是比较落后的。同时,即使在全市范围内,各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很不平衡:GDP最高的邓州市214.2亿元,相当于最低的社旗县2.8倍;人均GDP最高的西峡县30559元,是人均GDP最低的方城县10280元的3倍。工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是反映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2009年邓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43亿元,是社旗县15.3亿元的3.8倍[3]。(二)县域经济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同质化严重,规模还有待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是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重要的经济形态,建设产业集聚区是南阳市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创新举措,各县域经济主体也都将产业集聚区作为促进县域经济腾飞的助推器。但在建设过程中,很多县域经济产业集聚区没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实际上只是普通的工业园区,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只是简单的“集”,而很难形成产业“聚”的竞争力。(三)产业结构调整较慢2009年的南阳市县域经济第一、二、三产业间的比例是21.4:51.1:27.5,第一产业比重分别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3.3个、1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4.4个、6个百分点,有7个县市产业结构还停留在“二一三”的较低层次。与相对发达的地区的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相比,更是存在着较大差距。据全国县域经济网的相关数字显示,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产业结构比例为:一产:二产:三产比例是11.8:55.3:32.9。一产比例最高的达31.2%,最低的是1.9%;二产比例最高的达77.7%,最低的是31.4%;三产比例最高的达43.7%,最低的是17.6%[4]。(四)县域经济的工业化程度较低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农业的工业化是实现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作为以农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主体,工业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是富民强县的根本。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度,南阳市县域经济体内工业国内生产总值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48%,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23.0%,这两个数字均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南阳市县域经济内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均值24.31亿元,工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发达县市。

加快南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长,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物质闭环型经济形式,倡导以生态型资源循环利用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单纯依赖资源消耗和投入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形式相比,循环经济更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再生[5]。县域经济作为一个独立、综合的经济单元,兼有农村农业经济和城市工业经济两种形式,也是融合城乡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保持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县域循环经济,以农产品的深加工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全面促进农业和现代化工业的融合,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资源,有效减少单位经济的资源投入,从而实现发展农业和工业化的完美结合。(二)扶植重点产业,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县域经济是功能相对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及三大产业。但是,县域经济又不同于全国的国民经济,不能追求“大而全”,而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历史传统,努力打造富有县域特色的经济品牌。著名的“中国玉雕之乡”镇平县正是发挥其历史文化传统和技术的优势,“无中生有”培育玉雕文化产业,如今,玉雕已经成为镇平县域经济中的特色支柱产业,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三)突出比较优势,做大做强县域产业集聚区按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缘于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区域和地区都具有其“比较优势”的产品。从南阳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实践看,借助产业集群作为促进和带动县域经济腾飞的“增长极”,各县域经济单元逐步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优势的集群化发展路子,如:南阳镇平县的玉雕产业、西峡县特色工业、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业、桐柏的碱化工产业、社旗的白酒产业等,在全国都有相当的知名度。但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各县域经济单元也存在着没有注重产业的关联度和适应性,产业集群存在同质化等问题。县域经济主体一定要避免建设中的同质化,突出比较优势,培育主导产业,打造富有县域特色的产业集聚区[6]。(四)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县域经济主体不仅是市场调控和资源配置的主体,更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在对县域经济发展指标的考量上,不能单纯把县域经济规模的壮大和发展速度作为指标,要把城乡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和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发展进行综合考评。要注重市、县两级管理机制的创新,不断强化县域经济主体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使之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发展单元。要不断解放思想,鼓励县域经济主体积极通过大力开发县域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吸引外来人才,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和技术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网络经济论文:网络黑色经济的危害及防治透析 下一篇:人力资本论文:小议地方人力资本和经济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