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09-25 12:35:19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 班集体;自我教育;评价;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035―01

如何在班集体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主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分辨是非的能力弱等因素影响,不能很好的把宏观的现象客观地体现出来,在现实中就达不到自我认识的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班集体中从多个方面让学生正确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并自觉遵守。

一、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自我评价意识

1. 唤醒学生的自信心。教育者的使命在于唤醒。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那么,如何才能唤醒学生们的自信心呢,这就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和表扬。学生有了自信心才能找到自己的优缺点,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才能具备自我教育的意识。

2. 班主任要学会欣赏学生,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我。只有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才能更客观地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才能更好地培养自我评价意识,才能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在日常的工作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中肯的评价。为培养这种意识,我在每周的班级教育会上组织同学们读一些名人名事,学习身边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这些人和事,从中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增强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参加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

1. 责任到人,管理自我化。班主任老师采取班干部责任化,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班干部再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的事务落实到小组长身上,这样班级里的各项工作都具体到个人身上,井井有条,责任到人。这样的管理不会因为班主任不在而失去秩序,失去管理自我的意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仔细观察学生们处理事情的过程,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及时地进行总结、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

2. 采取老师学生换位换位管理模式,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在班集体中,学生是主体,班主任的工作如何开展,如何有效地落实在这些主体上,这要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如我采取了“学生班主任换位化”的办法,建立了“小班主任”管理体系,每人轮流当一天“小班主任”,这一天学生全权负责班级的事务,组织全体同学参加集体活动,做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督促检查班干部的日常工作等,班主任则要当一天的学生。到了周末开班会时,各个“小班主任”要总结这一天的工作情况,同时谈这一天的感受,老师要谈这一天的学习感受。

通过这样的换位管理模式,不但体现了班级工作的开放性、民主性、公正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使学生体会到了责任的意义。 通过这个方式,学生也会更好地理解老师对他们平时的要求,把这种“别人要”变为“我必须这样做”的行动,从而增强其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三、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1. 制定目标,培养自觉性。只有制定了目标,学生才能控制自己朝着目标奋斗。如在组织郊游、外出看电影等活动时,先让学生讨论注意的事项,由班长做好记录,并在出发前提醒大家注意事项。这样,在活动中,大家就能约束自己,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并相互监督。

2. 告诉方法,克服矛盾。一般说来,小学生都较贪玩,玩到兴奋之时,行为就失去了控制。所以,老师就要事先告诉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定好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告诉学生自我控制的方法,约束好自己,从而使自己平心静气地做好每一件事。

3. 借助集体,自我监督。每个班集体都有规章制度,班主任如果能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自然就会用集体的制度来约束自我。班主任老师要充分调动班集体的凝聚力,团结学生,用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

四、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

1. 引导学生学会竞争,促其参与。有了竞争,班级就能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在班集体建设中,鼓励学生多参与活动,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组织孩子读书,讲故事,看谁积累得多,可促使学生不断地激励自我,肯定自我。

2. 让学生诉说成功,满足兴趣。每一个人都有得到别人认可的愿望。在日常工作中,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告诉同学或父母,便使学生从他人的赞许中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在他人的赞扬中获得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

上一篇:在小学英语写作中进行合作学习的探讨 下一篇: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提高中考体育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