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小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20 02:19:33

加强对小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价值观;现实意义;学生;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024―01

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可以一蹴而就。有时我们开展一项很好的活动,学生也受到了教育,但是,活动结束,如果没有后续措施加以巩固,很可能成为一时的冲动。如果常抓不懈,就会形成一个习惯,把自然行为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因此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小环境”的熏陶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的隐性课程,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应从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树立全员德育的观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形成的良好氛围。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创造一种“科学、求实、文明、勤奋、团结、创新”的校园文化精神,以此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对于社会的使命感、责任心,使他们在科学民主的气氛中取得价值观点的“共识”,形成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二是要把校园文化建成学生与社会的纽带,不断把社会的新人新事、新道德、新风尚渗进校园文化的精神之中,以科学人生价值观武装青年学生,发挥校园文化氛围的积极导向作用,提高青年学生对各种社会思潮,道德观念的分析、比较、鉴别能力。

二、加强优秀班集体建设

加强优秀班集体建设,为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班集体作为对学生时刻都发生影响的微观环境,对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具有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班集体,通过正确的集体舆论、集体风尚,必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积极的导向,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因此,学校应把班集体建设作为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工程来抓,从抓好班主任配备入手,从新生入校抓起,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正确引导,激发同学热爱自己的班级、热爱自己的学校,并由此上升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强化课堂教学渗透

强化课堂教学渗透,保证人生价值观教育深入持久。课堂教学具有面广、量大、时间长的特点,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因此,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渗透人生价值观教育是高级中学人生价值观教育得以深入持久进行的保证。在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对学生渗透社会主义名利观教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人生价值标准教育。语文课是知识性、思想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要根据文中人物、言行、形象渗透人生价值观教育;思想品德课和班会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在思想品德课内容中加入时代感,增强信息量和直观性。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如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

对学生个体来讲,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着重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品质。树立身边的模范生,以榜样的力量使学生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深刻内涵,促使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教师要进行言传身教

小学生可塑性强,但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行社会行为思考和社会行为辨别尚且比较模糊,教师的“不文明”容易被效仿,酿成不良社会风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严于律己,弘扬正气,努力成为“文明模范”,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常开常飘香。教师应该努力营造环境,做一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社会、学校和家长各方联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充满正能量的成长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遵法守法,做个好公民、好学生、好孩子,做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小主人翁。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对未成年人有“言传身教”的作用。

五、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

价值观教育带有鲜明的活动性,通过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以达到震撼心灵的目的,比如,讲安全保护。在课堂上,讲如何安全保护的技巧,不如把学生拉到街道上,让学生亲自观察,亲自找出危险产生的原因在哪里。要让学生爱惜周边环境,做环境的守护者,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我们每个人的必要性,让同学们亲自感受恶劣的生活环境对我们每个人乃至人类的危害。让生动的现实带给他们心灵的震撼,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山影讲述中国好故事 下一篇:王小峰:似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