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共能”“异能”论

时间:2022-09-24 11:57:18

写作“共能”“异能”论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可分为“共能”与“异能”两种。“共能”是指所有学生都要具备的写作能力;“异能”是指学生个人特殊的写作才能,不是人人都要具备的。在写作教学中亟须对这两种能力加以鉴别,只有作准确的区分,弄清楚二者的关系,才能知道哪些是需要教的,哪些是不需要教的,才可能对写作教学作科学合理的设置与安排。以往写作教学未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不是以为所有的写作能力学生都必须掌握,就是走上了另一个极端:随意、主观地加以取舍,导致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的错位,导致写作“异能”与“共能”教学的混淆。这是造成写作教学长期低效、失效、反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考作文“文体不限”的要求,当是语文课改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文体不限”,便表明了高考作文检测的是写作“异能”。“文体不限”,

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保障了学生写作的个性化发展。由于有些命题者对此尚缺乏必要的体认,因此,近年高考有的省市重又进行文体限制,即检测写作“共能”。例如,在写作题目中标明”写一篇议论文”或“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等等。这就阻遏了学生写作个性的发挥,致使有些考生不得不放弃优势,而去写并不擅长的体式:而这一体式也许恰巧就是他写作上的“短板”,这自然是有失公平的。

从根本上说,写作教学最终都是要指向学生写作“异能”培养的,因为人在写作上的发展与成才是最为多样化的,不但个体专擅的写作体式存在差异,而且即便写的是同一种体式,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写作风格也会存在个性化差异。而写作体式与个性化差异都将制约着我们的写作教学目标的定位,我们的教学自始至终就是奔着寻求、发现、培养这些差异而去的。

中学生究竟该学写何种文体,本没有一定之规,由于每个人的写作兴趣、潜能、才情都是不一样的,各有“异禀”“异能”,教学就不能“一刀切”。教师应因材施教,学生应适己而学。由此看来,按当今教材中的要求,让所有的同学按部就班地学写同样体式的文章,按照同样的模式,写同样的作文题,把所谓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有应用文)写作一概视为写作“共能”,是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按部就半班学的这些“文体”还不是“真文体”,非但不是“共能”,而且还是“伪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相沿成习专门用于教学、考试的虚拟文体,是些“四不像”文体――“伪文体”。单就这些文体是“伪文体”而言,其写作能力就不能作为学生写作的“共能”。在真实写作中,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记叙文,只有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小说等特点不一的叙事体式,记叙文与其中的哪一种都不靠。在一般教师的观念中,它是一种写人记事的写实性的文字,但又不是新闻、通讯这些“实用体式”,不是叙事散文、小说这些“文学体式”,

也不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报告文学、传记文学这些“两栖体式”。说明文、议论文也是如此,与真实写作的哪一种体式都不同:说明文不是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中的某一种,议论文也不是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论文中的某一种。这就使学生学了12年语文、写作,绕了一大圈,到头来什么实际的写作体式也没学会。中学毕业后,不论是升学,还是走上社会,等到需要文章时,一切还得从头开始学。显然,“伪能”教学是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

就培养“异能”来看,即便是“真文体”,也无需面面俱到,什么都学。其实,多数人一生中专擅的写作体式也就是一两种、两三种:诗人写诗,小说家写小说,新闻记者写新闻,学者写论文,教师写教案、教研论文……专业人士尚且如此,中学生自然就更没必要什么都会。上述文体的写作不是中学写作教学的“共能”,而是各自的写作“异能”。教学便是应该以“真文体”中的某些“异能”为目标。学的既是“伪文体”,还什么都学点,结果自然是什么都学不会,而且败坏了学生写作学习的兴致。在高考中学生“自选文体”还写不好,不能说与这种“蜻蜒点水”式的面面俱到没有关系。

写作教学难就难在不能“一刀切”,不但要培养普遍性的写作能力――“共能”,还要及早开始因材施教,培养专才性写作基础――“异能”。要有所侧重,使学生写作的特殊才能尽早得到开发。比如,有文学天赋的,就应该侧重培养他们想象、虚构的能力:有传媒天赋的,就应该侧重培养他们采访、纪实的能力;有商业天赋的,就应该侧重培养他们调查、报告的能力:有研究天赋的,就应该侧重培养他们探究、抽象的能力……如果学生在高中毕业,即18岁以前,语文教育只进行虚拟的通识性的写作基础教学,没能形成一定的文体写作意识,没有为学生个性化写作奠定基础,使之进入某些真文体写作中,到头来就可能错过了写作“异能”――专才发展的最佳时期。

着眼于写作“异能“的发现、开发与发展,顺应学生的写作天性,因材施教,使他们的写作潜能、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应成为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

那么,与写作“异能”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写作“共能”又是什么呢?究竟哪一种写作体式是所有同学都要学习的写作“共能”呢?――这就是“议论”。“议论”体式写作的能力是所有人毕生的需求,不论学生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它都必须成为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点,成为贯穿基础写作教育的主线。

这里说的“议论”,不是上面说的“议论文”,不是一种文体,而是指“议论”体式,包括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论文等。当然,这些体式还可以细分。例如文艺评论,可以细分为文学评论与艺术评论,文学评论可以分为小说评论、诗歌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等,艺术评论可以分为美术评论、音乐评论、影视评论、戏剧评论等。

在笔者看来,以往中小学写作教学用力最多的“记叙文”(往往包括“抒情文”)写作,并非写作“共能”,而是“异能”,对部分有这方面天赋的同学来说十分重要,但不是所有同学在未来工作、学习、生活中必用的。

在中小学写作教学中,培养写作“共能”与“异能”,应二者并重。培养写作“共能”,主要目的在于“应人(人类)”“应世”,满足所有学生的基于社会性的共性化需求,也是满足大部分学生未来的学习性、职业l生需求;培养写作“异能”,主要目的在于“应己”,满足不同学生基于个人自然性倾向的个性化需求,也会涉及某些职业性需求。培养“共能”,主要是出于普遍的社会交往与工作、学习的需要;培养“异能”,主要是出于自身的写作兴趣、潜能、才情。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写作“共能”是无可选择的,学习写作“异能”则是可以自由选择的。

但在二者并重中还应有所倾斜:培养写作“共能”――“议论”体式写作,应成为中小学写作教学的重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其实也等于将写作“异能”的培养作为重点)。之所以应着重于“议论”体式写作,除了“共能”与多数人的“异能”重合这一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议论”这一“共能”关乎人的一系列基本属性。人是求知的动物,是理性动物,是社会动物,

是符号动物,苏格拉底、柏拉图直至亚里士多德都曾对此有过阐释。他们的阐释都表明“议论”体式写作能力是基于人的多方面的属性,是对人的本性、天性的顺应,是人之为人所必需。再就写作的实际应用层面而言,“议论”体式写作是一种必要的学习手段,“议论”体式是大学写作的主要形式,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需要“议论”体式写作。

可见,“议论”体式写作作为“共能”是有充分依据的。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叙事”和“抒情”体式写作虽然也很重要,但不是所有人职业、事业发展之必要,或者说其必要性远低于“议论”体式写作。一般人比较容易应对生活中所需求的“叙事”“抒情”写作,却难以应对学习、工作中所需求的“议论”写作。“议论”写作的难度高于“叙事”“抒情”写作。

其实,“议论”体式写作这一“共能”的培养,可以从小学开始。我们今天“议论文”写作教学一般始于中学,初三~-,-F式开始,这种做法是值得探讨的。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早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了。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人的认识的发生分为几个阶段:感知运动水平(婴儿期)、前运演思维阶段的第一水平(从两岁左右到四岁)、前运演阶段的第二水平(从五岁到六岁)、具体运演阶段的第一水平(从七岁到八岁)、具体运演阶段的第二水平(将近九岁到十岁)、形式运演(将近十一岁到十二岁)。他所说的“形式运演”,可以看成抽象思维能力的发生:“形式运演的主要特征是它们有能力处理假设而不是单纯地处理客体:这是研究这个问题的所有作者都注意到的儿童在十一岁左右出现的那个基本创新。但是这个特点还牵涉到另一个同等重要的特点。儿童提出的假设并不是客体,而是命题,假设的内容则是类、关系等等的能够直接予以证实的命题内运演;从假设推导出来的推论也是这样。”(皮亚杰

“议论”写作的基础性“共能”是什么呢?尽管不同的“议论”体式各有倚重,但不论哪一种“议论”体式写作,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这些“共能”:材料的搜集,论点的确立,基本概念的阐释,矛盾的揭示,条件、原因、结果、过程的分析,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归谬法、比喻法等论证方法的运用等。这是大家共同都要学习的。

“议论”写作既是“共能”,也是“异能”。“议论”写作虽然是学生写作教育的共同要求,但是,同学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到他们各自感兴趣的或适合的“体式”作为学习的目标。如前所说,“议论”体式还可以细分为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论文等,不同喜好与才情的同学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一种或两种作为练习的对象。在“共能”中寻求“异能”,让学生知道“议论”体式有若干种,可以各取所需,各呈所长,从一开始就因势利导进入真文体写作。至此,写作“共能”教学这一“重点”,便与写作“异能”教学这一“主线”自然地交会了。

学习的程序,大约可以分为三阶段:一般可以是先学“议论”体式写作的各种基础性“共能”,即先学习搜集资料、提炼沦点、分析论点、论证论点等;再选择性地学习“议论”体式写,乍的“异能”,即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优长,选择其中拘一种“议论”体式学习,如学写随笔或杂文等;最后再聚焦到“议论”写作的体式“共能”上,学习“论文”写作。这不是说只有最后阶段才写论文,从小学就可以开始写小论文,而且论文写作是贯穿始终的,是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

论文写作,是大家都要掌握的“共能”,绝大多数人也可以将其作为“异能”(“异能”与“共能”重合),作为终极目标。它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所有人都要会写论文。将来绝大部分中学生都要上大学,要写各类论文:学期论文、学年论文、学科论文、毕业论文等。相当部分同学还要读硕、读博,更离不开写各类论文,他们学习期间最重要的事就是写学位论文。将来的继续学习、终身学习以及本职工作都需要论文写作。因此,如果要说哪一种写作体式是所有人终身受用的“共能”,那就是“论文”。

上一篇:再谈为押韵而以古音诵读古诗不可取 下一篇:在朗读中感悟鲁迅预言世界里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