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贴语中的修辞手法及社会文化心理

时间:2022-08-19 06:29:17

车贴语中的修辞手法及社会文化心理

随着私家车普及率的提高,汽车尾部张贴个性标语成为一种时尚,成为有车一族彰显个性的新形式,成为像服装、发型一样传达个性定位的工具,有人称之为“后窗文化”。

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语文建设》也曾发文讨论,本文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上,作些补充分析。

一、车贴语中的修辞手法

车贴语作为一种新型的语言文化现象,存在字数的严格限制,但是汉语生动凝练的表达方式以及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使它“绝境逢生”。

1.双关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征,在言语活动中语音与语义间的非必然性给人们提供了无限创造的可能性,言语主体可通过谐音方式给予某一语言符号以不同于约定俗成的意义,创造出多重意蕴与谐趣的效果。“千万别吻我,我怕羞”,此处“羞”谐音“修”,含蓄地表达了车主的警示。“催我者,必刹之”,此处“刹”谐音“杀”,霸气凛然的话语实际传达的是新手的幽默心态。而“奥,特曼”借一卡通人物名表达技术不高的自嘲。以上是谐音双关。有的车贴语还利用语义双关形成含蓄曲折、意味深长的修辞效果,如“别追我,我已婚”“别追我,我不是美女”“我不想和你亲密接触”。

2.仿拟

仿拟的实质是新意义驱动下的对原有符号形式的突破,能增加语言的幽默风趣感,对于反面事物和不良现象具有讽刺和嘲弄作用。车贴语中有很多的仿拟辞格,如“哥―直被模仿,从耒被超越”“不要迷恋姐,姐只是个传说”“你妈喊你别酒后驾车!”“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来撞”“走别人的路,让别人跟着你走”。

3.别解

运用词汇、语法或修辞等手段,临时赋予一个词语以原来不曾有的新义,这种修辞手法,叫别解。别解的新义是一定的语言环境所临时赋予的,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偶尔甩一下,不能与原来的含义并行不悖,更不能取而代之。车贴语中“女司机+磨合+头一次=女魔头”就是一个典型的别解修辞。

4.夸张

“等我长大了,我就是悍马啦”“长大后,俺就是奥迪”,再看车身,只是一辆奥拓。小车身和大口气的标语造成的反差不禁让人发笑。简单的车贴不仅美化了车,还利用善意诙谐的语言展示出车主的个性。

5.对偶

对偶因节律感强、概括力强的特点,在车贴语中也被广泛使用。如“你让我也让,心宽路更宽”“人与人近点,车与车远点”“我慢,我排量小,你快,你飞过去”。

二、车贴语中的社会文化心理

从最早的“熊出没,请注意”到“新手上路,随时变道”,以及后来的“哥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车贴文化已实实在在发展成一种频繁现身的“后窗文化”。车贴语的流行除了与它自身的譬示功能有关外,还与特定的社会环境、人们的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1.追求时尚

通过调查发现,车贴的使用对象大部分是80后、90后。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时尚就是他们的左右手,他们探讨时尚元素,关注时尚元素的动向,甚至可能会左右时尚元素的走向。年轻人的这种追求时尚、自我意识强烈的心理特质反映到语言文化当中,就表现为不安于全社会共有的语言现状,而想创造出属于自身群体的语言。车贴语就是这种时尚的语言之一,简简单单的一个小贴纸,就能让“大众脸”立刻变身“潮流范儿”。

2.追新求异

追新求异是一种反传统的社会心理,车贴语运用另类的、搞怪的、个性十足的言语形式,真实地表达草根阶层的生活,给人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形成了新奇时髦的表达效果,迎合了年轻人求异求新的心理需要。而且车贴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来定制,这就极大地满足了年轻人强调个性、展示自我的愿望。车贴语已不仅仅是流行语,更是一种自我调侃、娱乐人生的生活态度。

3.排解压力

在现代紧张的生活节奏和沉重的工作压力下,人们渴求新鲜有趣的解压品。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等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6.1%的人“一遇堵车就着急上火”,63.4%的人觉得“被别人超车、插队就想开骂”,这都是典型的“路怒症”。而小小车贴语往往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减压功效,在给人带来快乐之余,也能让车主们紧绷的神经松弛片刻,从而缩小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一个在路上传播欢乐的人,也-定是热爱生活的人。

4.商业利益的驱使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车贴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之所以能够流行开来,与社会环境的刺激也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出现了大量的汽车美容装潢店。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这些汽车美容店会千方百计地开发新产品,提供新的服务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车贴语的流行。在淘宝网的引擎栏里输入关键词“个性车贴”,搜索结果多达30万条,内容丰富无所不包,很多网店还可以提供定制服务。

各种风格的车贴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透着草根式的幽默,使原本工业化社会批量生产的冰冷汽车,变成了带有个人色彩和情感温度的物品,为车主提供了表达情感的平台,同时也成为社会文化的管窥镜。

上一篇:“菜奴” 第19期 下一篇:再谈为押韵而以古音诵读古诗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