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第二次考验

时间:2022-09-24 10:42:45

保险:第二次考验

降息周期再次来临,在上一次降息周期中深受“利差损”之困的保险行业,将在销售、份额、投资、内控等方面面临压力,偿付能力再受考验

《财经》记者 陈慧颖

对于习惯了规模扩张的保险业而言,在逆境中改革已成为无法回避的课题

对复业30年的中国保险业而言,2008年可谓祸不单行。从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开始,地震、台风等巨灾频频来袭。中国保监会预计,保险行业为此做出的赔付约为100亿元。随着全球经济日益恶化,各国股市次第下跌,保险公司所持有的海内外各类权益类投资暴露于这样的风险之下,相关资产估值不断缩水。

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2008年下半年,央行连续降息,通货紧缩的前景,给主要依靠投资收益盈利的中国保险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市场仍不禁担心,“利差损”会不会卷土重来,退保风波会不会再现?

“保险业面临的真正考验可能在2009年,甚至2010年。”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08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如是判断。

2009年,无疑将是保险行业接受锻打和淬炼的一年。压力将从销售、份额、投资、内控等各个方面传导过来,最终反映在偿付能力上。对于习惯了规模扩张的保险业而言,在逆境中改革已成为无法回避的课题。

又见降息周期

2008年,利率水平先升后降,从年初的“防通胀”到岁末的“保增长”,保险公司也跟随中国经济走过了一个轮回。

1995年以前,保险行业的费率监管制度尚未建立,产品由保险公司自由定价。1999年6月,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规定寿险保单预定利率不超过年复利2.5%的上限,但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等公司已经销售了大量的高利率保单。当时,央行连续八次降息,投资收益率达不到保单资金成本的要求,出现了严重的“利差损”。

此后数年,上述三家公司分别通过资产剥离、引入战略投资者和上市融资等方法缓解“利差损”压力。2000年至2004年间,受宏观经济影响,保险业整体投资回报仅为3%左右,但因预定利率只有2.5%,寿险公司并未形成新的“利差损”。

2004年后,宏观经济重返加息周期,令保险行业的投资收益率大幅增加,而2.5%的预定利率上限则明显偏低,影响了消费者对传统寿险产品的购买积极性。保险公司则通过大力开发分红、投连、万能等产品对冲这种影响,并形成了今天寿险公司的产品线格局。

如今,降息周期又至。动态地看,旧的“利差损”在短期内还会有加重的趋势。对于在最近一两年才开始冲规模的新寿险公司来说,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配置新增保险资金,也会遭遇更大的困难。

“随着中国降息进程的深入,我们预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将下探至2.5%以下,十年期企业债收益率也可能低于4.0%。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将随着新增保费投资和旧债到期再投资而逐渐下滑,预计2009年至2010年,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将显著低于其长期投资收益率5%至5.5%的假设。”中金公司保险业分析师周光在报告中,道出保险公司在2009年的投资困局。

通货紧缩还不是故事的全部。“短期通货紧缩,长期通货膨胀”,是很多投资机构对宏观大环境作出的判断。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缪建民认为,通货紧缩对债务人不利,通货膨胀对债权人不利。保险公司一方面作为保单持有者的债务人,另一方面又大规模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如何能在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之间制定长期政策,把握投资尺度,既防范短期的风险,又为中长期的风险做好准备,是考验保险公司投资能力的一道难题。

“现在外部环境跟十年前很类似,或者说更加严峻,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出现跟十年前同样的资产错配,我们就会背上巨大的包袱。”缪建民在2008年底表示。

保费重计冲击

2008年上半年,中国寿险业七成以上的新增保费来自分红、投连和万能等投资型产品。但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来临,瑞士再保险预测,全球寿险公司投资型产品的销售将受到压制。

去年9月、10月、11月三个月,这一趋势已经显现出来。由于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增速明显下滑,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三家上市公司的保费收入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中金公司分析师周光预计,2009年保费收入增速将显著放缓,从而对行业增长前景产生负面影响,“寿险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可能成为显著影响投资者情绪的负面因素”。

这一调整,背后不仅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亦有监管机构修订会计准则的推动作用。

中国保监会2009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以执行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2号》为契机,研究制定保费收入分拆办法和最佳估计责任准备金标准,引导保险行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产品的保障功能,更加科学地反映公司的业务规模、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风险状况,在2009年底前消除境外上市公司的境内外会计报表差异。

中国保监会曾下发关于保险合同保费认可实施细则,向各家公司征求意见。按照新准则,目前保险责任很小的投连和万能险的大部分保费,将不能计入保费收入,因此,保费收入的统计口径和财务处理上将发生很大变化。

一旦新保费认定方法实施,则保险行业的总体保费水平将出现下降,“当然,这只是统计口径变化所致。”一位大型保险机构的精算师对《财经》记者表示,但由于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不同,投连、万能产品占比较大的公司的保费规模调整将更为明显。

经过对新准则的多番研讨,业界对新准则实行后的行业排名已有大致了解。在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第一梯队之后,目前分列第四、第五位的泰康保险和新华保险有可能出现排名对调的情况。“虽然只是统计口径带来的变化,但行业排名变化,将会给一些公司带来短期销售压力。”上述精算师表示。

另外,业内的最新消息显示,现在监管机构还在讨论对分红产品的保费收入进行拆分,以此促进保险公司提高产品的保障功能。这一政策还在研讨之中,操作细节尚未落实,目前无法评估相应的影响。

偿付能力刚性

金融危机引发的一系列巨变,让保险公司从狂热的投资冲动和价格战中清醒过来。在市场和监管的双重作用之下,盈利水平和偿付能力或许可以代替保费规模,成为保险公司关注的最新重点。

2008年7月,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是,全国共有12家保险公司陷入偿付能力不足的窘境。随后公布的一批中报显示,几家大型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开市场融资渠道几乎完全关闭;非公开的股权转让交易中,买卖双方又难以对价格达成共识,一些保险公司的股东的资金实力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增资事宜迟迟未决。整个保险行业都感受到了偿付能力不足的压力。

2008年下半年,中国保监会出台了新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制度逐渐刚性化。今年1月开始实行的分类监管,分类首要标准即是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因而,行业内对偿付能力的重视水平空前。

“在保险行业发展初期,增资发债是公司补充偿付能力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方式不可持续,惟有盈利和由此而来的资本积累,才是保险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正途。”一位分析师对《财经》记者说,“要在2009年做出好的top line(意指收入)很难,但他们还有机会给投资者一个好的bottom line(意指利润)。”

新业务 新投资

进入2009年,中国保险行业将进一步向一些新的业务领域和投资机会进发。在业务领域,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与“三农”相关的保险;而在投资领域,保险公司在基础设施、私人股权投资和房地产等渠道的突进又最为市场关注。

中国保监会2009年工作的第一要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政策导向,即为加快发展“三农”保险。

目前,产寿险公司已在广大农村开展了多样的保险业务。2009年,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农村小额保险试点经验也将得到推广,对“三农”保险产品服务的创新和推广力度将进一步升级。

在投资渠道方面,国务院已经批准保险资金进一步扩大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试点,并适时开展企业股权投资试点。新《保险法》修订稿中,已经包括了允许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的内容。预计新的《保险法》将在2009年上半年获得通过。

当年“国十条”允许保险公司投资股市,随后A股迎来牛市,保险公司也因此“平步青云”。当此经济危机之际,各类资产估值缩水,监管机构为保险公司拓开新的投资渠道,可谓用心良苦。但各方研究表明,长期看,影响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的是固定收益类资产,私人股权、房地产等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贡献有限。

基础设施、房地产以及私人股权投资都属于另类投资(alternative investment)的范畴,与常见的公开市场债券、股票投资相区别。另类投资虽然形态各异,却有投资周期长、缺乏流动性的共同特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投资机构将投资领域扩大到另类投资。这类投资在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因高回报而备受市场关注。

目前,中国保监会将上述投资以试点的方式推进,意味着可以用于另类投资的资金规模有限,不可能对保险公司的利润回报造成大的影响。

国内多家保险机构均在研究保险资金直接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的方案,除了招兵买马扩充直接投资团队,也有公司在研讨将资金交给专业PE(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的可能性。

一位寿险公司高管告诉《财经》记者,本来计划投资一些产业基金或者具有投资业务的公司,最主要的考虑是获得新的投资渠道,“现在看,如果保险公司可以投资这些领域,为何还要假手他人?”■

上一篇:证券:熊市重建设 下一篇:债市:福祸相倚